幼儿园区角创设思路小托班幼儿园区角活动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设置各种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意愿选择内容,宽松、自由地进行活动的重点,如何创设各个活动区、如何投放活动材料、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等,都是我们非常关注并一直探索的问题。
一、合理创设区角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区角区角通常分为生活区、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角色区、建构区等,但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重点不同,创设的区角也应该有所区别。
小小班、小班的教育重点是情感、动作、语言规则。
他们刚来到幼儿园,需要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需要情感的抚慰,小小班、小班创设区角就可以贴近生活,同时他们的动作发展处于关键期,动作练习可以作为生活区的重点,他们喜欢游戏,但是游戏水平较低,以平行游戏为主,可以创设娃娃家,并提供一式多份上午游戏材料等等。
中、大班幼儿的教育重点是培养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小班、小班相比增设科学区、数学区、语言区等,中班阶段是幼儿的游戏高峰期,区角活动以中班涉及而最广、内容最多。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可以弱化生活区、角色区,把重点放在探索和学习性区角上。
2、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合理布局班级多、空间复杂的话,可以利用活动室、午睡室、公共区域等空间设置各个活动区,是幼儿园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使每个角落都成为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
有独立午睡的班级,可以设置建构区、角色区、表演区,避免其他区角的影响,有窗户的角落可以设置阅读区,阅读图书的时候需要充足的光线,而班与班之间响铃的公共空间,则成为两个班共享的公共区角,它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拓宽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交流机会。
二、适时、适度进行指导1、观察是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2、教师介入的方式(一)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形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玩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二)交叉介入: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三)垂直介入: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
3、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一)心理指导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打的影响。
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二)语言指导1、提问。
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的询问,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
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
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住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那我们去煮菜吧”,引导幼儿自己动手,这样“小厨房”便开展起来了。
如:游戏开始了,佳佳想去“理发店”,可理发店的人数已满了,佳佳急得要哭了,此时他又不想去其他区域玩,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顾客”的身份进入到理发店去游戏了。
3、当游戏出现教育契机时,教师要及时介入。
游戏当中,随时出现学习新概念与解题方法的时机。
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除非教师能把握这些机会提出适当的问题、建议或鼓励。
教师给与幼儿暗示帮助解决问题,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透过这些方法,幼儿所获得的学习,比正式教学更能持久。
4、鼓励与赞扬。
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
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额出现。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
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还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还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
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
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
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小班,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三)行为指导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
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
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交往频率最低。
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
3、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和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
因此,教师要给幼儿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
(四)个别指导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因人施教,所以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依据目标有计划的指导个幼儿。
【案例】下班益智区里,豆豆在玩图形嵌板。
他把图形一块快的放进应有的嵌板中,高度刚刚合适,但旁边还空出一块,豆豆继续放图形,当他试图把长方形积木放到最后一个正方形嵌板中时,左放右放怎么也放不进去,他开始用目光向老师求助,一直在旁边观察的老师装没看见,豆豆又试了几次还是没成功,他把长方形积木放在盘子里,准备放弃了。
这时,老师走了过来,对他说:“豆豆把这么多图形宝宝都送回家了,咦,这个图形宝宝怎么还没回家呢?”豆豆轻声说:“我放不进去。
”老师说:“你仔细检查一下,有没有哪个图形宝宝走错了家?”豆豆又看了看嵌板,再把正方形积木放进了最后一个正方形嵌板中,正合适。
豆豆满意的笑了。
教师的指导要注意适时。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不应急于直接知道,而应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时间,让他们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
老师必须依靠自己额指挥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
教师指导还要适度,即知道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探索、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
三、材料的投放和运用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往往来自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所以区角材料的投放至关重要。
1、层次性区角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梯度及能力差异,尽量在最大限度上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1)注意纵向层次性。
同一个区角由于幼儿年龄不同,设置的内容和投放的材料也有差异,以体现年龄梯度。
【生活区都有“穿项链”的活动,小小班老师提供有较大孔的珠子和较硬较粗的塑料线让幼儿学习“穿”的动作;小班的幼儿则用小铃铛和较细的彩绳串项链;而中班,操作盘里放的是小豆子大小的彩色珠子,对动作的精细度要求就更高了。
】(2)注意横向层次性。
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水平不一,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同一区角内容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活动。
【小班美工区有剪纸的内容,老师同时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材料供幼儿练习剪纸,有漂亮的广告纸、画有直线和曲线的色纸、印有小花轮廓的白纸,幼儿可以用剪刀随意剪广告纸,可以沿着线条剪出彩色纸条,也可以沿轮廓剪下一朵小花,充分体现了能力梯度。
】2、动态性各班按区角量化表投放材料后,区角内容并不是保持不变的,二是随幼儿能力的发展及主题背景的变化,不断进行更换、添加,使材料呈现动态性。
(1)随着主题的开展调整材料。
创设活动区角时,有一些是常设性内容,是相对静态的,这是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有目的的设计常规性区角活动,例如数学区、益智区等。
而有些区角内容与主题紧密相连,它可以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不断变化、调整,是动态的,例如建构区、科学区、美工区等。
主题中一些以操作、实验、探究为主的活动内容可以投放在相应的区角中,主题活动收集的资料或物品,也可以投放到区角中,并赋予新的目标和操作要求。
(2)根据幼儿的兴趣及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材料。
当某个区角的主题较长时间不被理睬,或当幼儿已能轻而易举完成某项任务时,教师就要考虑调整材料了。
有时只要对材料稍作调整,又会激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小小班孩子注意力、兴趣持续时间响应较短,老师就利用易吸引来保持孩子活动的兴趣。
【当宝宝对钓鱼没有兴趣时,老师就在池塘里放上“小螃蟹”,于是宝宝们又开心地钓起螃蟹来。
当幼儿对舀米、倒米开始厌倦,老师在米筐里放了几个漏斗,这下子,米筐边的宝宝又多了起来,用漏斗可以把米惯到小口瓶中,孩子觉得有趣。
当幼儿对彩色皱纸编小辫不感兴趣时,老师增加几个塑料瓶,请幼儿用彩色辫子打扮瓶子宝宝,于是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开始编辫子,然后把辫子一卷一卷地绕在瓶子上,一个普通的瓶子立刻变成了一件工艺品,幼儿的兴趣又被重新激发起来了!】3、低结构一般来说,高结构材料规范、精致且目标明确,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容易达到和检验自己的活动结果,蒙氏教具大多如此。
但区角活动并不只是让幼儿学习一些规定和操作程序,或是不同的游戏程序和方法,充分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发挥孩子的多元智能,低结构材料正好符合这样的需要。
所以,我们在材料投放时注意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相结合。
我们要求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既有买来的现成材料,还要有自己制作的活动材料;既要有成品,更要有半成品。
各种瓶罐、盒子、袋子、报纸、纽扣等,都成为受孩子们喜爱的操作材料。
为此,幼儿园还特别制作了“收集屋”,专门拜访各种废旧物品,我们动员老师、小朋友、家长共同进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