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典型环节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2. 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TKKL-1实验箱一台,超低频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
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
2. 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传递函数。
四、实验原理
1. 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个稳定的线性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它的稳态输出是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振幅与相位一般与输入信号不同。
测取不同频率下系统的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即可求得这个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设输入信号t X t x m ωωsin )(=,则输出信号为)sin()()sin()(ϕωωϕωω+=+=t j G Xm t Y t y m 。
幅频特性 Xm
Ym
j G =)(ω, 相频特性 )()(ωϕω=∠j G
2. 频率特性测试——李沙育图形法
将)(t x ω、)(t y ω分别输入示波器的X 、Y 轴,可得如下李沙育图形如图5-1。
①幅频特性测试:
由 m
m m m X Y X Y j G 22)(=
=
ω,有 m m X Y
A L 22lg 20)(lg 20)(==ωω(d
B )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测试原理示意图如图5-2。
. 图5-1 李沙育图形 图5-2 幅频特性测试图
②相频特性测试:
⎩⎨
⎧+==)sin()(sin )(ϕωωωωt Y t y t X t x m m , 当0=t ω时,⎩
⎨⎧==ϕsin )0(0
)0(m Y y x
有m
m Y y Y y 2)
0(2sin )0(sin )(1
1
--==ωϕ 其中,)0(2y 为椭圆与Y 轴相交点间的长度, 上式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 长轴在二、四象限时相位ϕ的计算公式变为
图5-3相频特性测试图(李沙育法)
相频特性记录表
3. 惯性环节:电路如图5-4,传递函数为
1
02.01
1)()()(+=
+==
s Ts K s u s u s G i o 假设取C=0.1uF ,R 1=100K ,R 2=200K ,
则系统的转折频率为T f T π2/1==7.96Hz 。
图5-4惯性环节测试电路 (C R T 2=) 五、实验步骤
1.在实验箱上搭建惯性环节电路如图5-4,并接入比例环节。
输入信号源,电路和信号源输出接示波器。
在不致输出饱和的情况下,输入信号尽量大一些,测试输入信号的幅度(用2Xm 表示)。
测试时将示波器扫描和幅值衰减档置校准位置,读出格数再转化为电压,此后,应不再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
为读数方便,在读2Xm 、2Ym 时,可将示波器X 轴增益调到0,使光点在荧光屏上只作垂直运动。
2.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频率由低到高(1~15Hz )变化,测量对应的)0(2y 、2Xm 、2Ym ,数据填入表格,在转折频率附近可以多测量几点。
3.由]2/)0(2[sin ]/)0([sin )(11m m Y y Y y --==ωϕ绘制对数相频特性曲线。
4.根据)2/2lg(20)(m m X Y L =ω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5.将绘制后的波特图与准确的波特图进行对比,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报告要求
1. 写出被测环节的传递函数,画出相应的模拟电路图。
2. 把实验数据和计算数据填入表格,记录李沙育图形形状和光点运动方向。
3.绘制被测环节的幅频、相频Bode 图,分析实测Bode 图产生的误差。
七、思考题:
1. 在实验中如何确定转折角频率?
2. 用示波器测试相频特性时,若把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送入Y 轴,系统输出信号送至X 轴,李沙育图形会怎样变化?
m
Y y 2)
0(2sin 180)(1
0--=ω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