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心理学》核心内容及重要考点

《新闻心理学》核心内容及重要考点

心理产生的标志是感觉。

新闻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是否将“内向传播”纳入研究领域。

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

研究新闻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增强对新闻传受者本质的认识,提升对新闻实践理性的认识实践意义按照新闻受众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进行采制、编播活动运用新闻心理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帮助新闻传播者调控自我学习新闻新闻心理学,自觉调控自我的心态学习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态新闻心理学,可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从心理学理论的高度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包括采访对象、受众、新闻领导者、同事等),并把他人视为有独特人格特质的个体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指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传者、新闻制作者、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新闻活动中的心理现象:采访心理、写作心理、编辑心理、读者心理、心理学学习任务:理论任务: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实践任务:提高新闻活动的效率和新闻宣传的效果心理学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调查法:通过向被调查人的口头或书面提问,收集有关的心理活动的资料,进而探访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面内容分析定性研究、质性研究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观察法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加以量化的困难主观感受难以量化质性变量难以量化衡量标准难以量化传播效果与脑的中介作用:所谓的“信息即力量”、“传播即力量”,这“力量并不单指“媒介信息”本身,而是指信息与人的结合。

只有当信息经过受者的头脑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时,“信息”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有力量的。

媒介世界对传受者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化(或称人格的形成)分为基本社会化和二次社会化。

在我国18岁即进入成年,标志着基本社会化的完成;二次社会化是儿童进入成人以后继续继续的社会化的过程,也称继续社会化,通常在社区和大社会中进行。

学校教育和人的基本社会化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人的继续社会化“后喻时代”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人的反向社会化传受者心理的主观性反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需要、动机、价值观、信念、情绪状态、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文化水平、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传受者心理的能动性反映大众传播活动就是传受者的实践活动。

传者通过采访、写作、制作等活动,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物化为媒介信息;而受者通过使用媒介、参与媒介、反馈于媒介等能动性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一分为二,分为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即指认识过程中的诸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心理。

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美国朱得安·哈瑞斯在《全能记者必备》书中提到:渊博的语言知识和得心应手地遣词造句并自成一格的能力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最基本的武器。

记者必须始终保持警觉并能迅速考虑好如何顺利地从一项任务转向另一项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记者大多是在时间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工作,他们不断地与时钟赛跑以赶上截稿时间,所以记者的另一素质是必须具备在压力下安静工作的能力。

我国学界认为记者的智力因素主要有①“广交朋友的社交才能”;②“永不满足的创新意识”;③“随机应变的发散式思维”;④“超乎寻常的洞察智能”;⑤“捕捉信息的新闻敏感”⑥“见微知著的预测能力”。

归纳起来为: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观察力;预测力;新闻敏感等。

智力与能力通称为“智能”。

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

它由动机、信念、兴趣、情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情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了解自我,监视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自我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识别他人的情绪,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处理人际关系,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的技巧。

意商:人的意志素质可采用“意商”参量来描述,其大小取决于人的意志年龄与其实际年龄的比值。

意志是人对于自身行为(或实践)的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

意志的强度取决于人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

人的意志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设想、计划、方案、措施、毅力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准确性判断、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认知素质(或智力素质)、情感素质和意志素质:智商、情商、意商1、认知素质(或智力素质)。

认知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对事物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能力,对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2、情感素质。

情感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感情、欲望、情绪和价值观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对价值的情感反映、情感记忆、情感应变、情感敏锐以及情感的理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等。

3、意志素质。

意志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设想、计划、方案、措施、毅力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准确性判断、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1、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情商是意商的基础。

任何情商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智商的基础之上,没有基本的智商,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情商;任何意商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商的基础之上,没有基本的情商,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意商。

2、情商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智商。

它是一种对自身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认识能力;意商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情商,它是一种对自身行为活动所产生的利益关系的认识能力。

3、情商的发展为智商的发展确立基本的方向。

情商较高的人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自己现有的智力资源,并使自己的智力朝着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凭一时兴致来发展自己的智力;意商的发展又为情商的发展确立基本的方向,意商较高的人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活动,不会盲目地爱一个人或恨一个人,他会使自己的情感朝着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方向发展。

4、智商、情商与意商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般来说,智商的提高将有利于情商与意商的提高,情商的提高也将有利于智商与意商的提高。

不过,这三者毕竟是相对独立的,智商较高的人,其情商与意商未必较高;情商较高的人,其智商与意商未必较高。

通常认为优秀记者的素质侧重在非智力因素上。

情绪对智力活动作用:新闻工作者关注与培养自己热爱党、人民、忠于党的新闻事业的思想感情;要做到后者,就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1)掌握好情绪情感的度(2)把握好情绪情感在时空上的平衡(3)寻找新闻工作与受众之间情绪情感触发的敏感区,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靠意志力去强化智力活动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与新闻工作的特点分不开。

和其它一些职业相比,新闻工作具有更大的竞争性和冒险性。

对记者而言,常面临如下问题:采访时间的紧迫性新闻采访环境的变动性采访方式的独立性记者所需要的良好意志品质:独立性。

果断性。

坚持性。

自制力性格特点又可补偿能力的某些不足。

性格在形成中离不开人的智力活动,但一旦形成就对智力活动起到有力的制约作用。

我国著名的有贡献的新闻工作者有如下共同的优异的性格品质①对祖国、对人民、对正义的事业,对新闻工作执著的爱以及甘愿为之献身的精神;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③自尊自强,勇于解剖自己,独立开展工作的自强精神;④勤劳刻苦、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刻苦精神。

⑤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

这些优秀的性格品质大大促进了他们智力的发挥。

采访对象的心理控制:注意心理控制的针对性采访对象乐意接受采访而又善于同记者交谈(1)记者以“热”对“热”,注意倾听(2)记者注意冷静分析,从多方面提出疑问采访对象乐意接受采访,但不善于同记者交谈(1)记者在言谈举止上尊重对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努力创造自然、轻松、亲切的谈话氛围,以消除其接受采访时的紧张感。

(2)记者一定要有耐心,切不可耍态度、发脾气;同时十分注意谈话的技巧,提问要具体,并以轻言细语帮助对方思考、回忆和表达采访对象不愿意接受采访。

(1)从提供信息调整拒绝采访对象的认知入手改变其态度。

四种态度:其一,对记者的采访动机不了解,怕惹麻烦,拒绝采访。

其二,对采访的事件有错误认识,拒绝采访。

其三,对自己与被采访事实的关系产生误解,拒绝采访。

其四,出于对报社、记者的偏见或成见而拒绝采访。

从拒绝采访对象的情感矛盾入手改变其态度在这种说服中要注意:(1)要由远而近。

好的说服方法往往不是先谈具体问题,而是先谈远的人或事,比较隐晦地用一些例子和榜样开导采访对象,使其思想上有个缓冲的余地。

然后再巧妙地转到眼前的问题上。

(2)用权威人士的评价、用对方所喜欢的人的态度来说服,效果显著。

(3)要机警地隐藏说服的动机,尽可能以为对方着想的方式去劝说。

用社会舆论的威慑力改变拒绝采访的态度(1)代表读者、听众发问,使其有对抗社会舆论的心理压力。

(2)代表内行、权威与上级责问,使其有一定的恐惧感。

社会心理学称之为“恐惧唤醒”的说服(3)利用其对立面的观点提问,让拒绝采访的对象处于被动辩解的地位。

(4)利用其自相矛盾处反问,突破其心理防线,从而促使他们谈出事实来。

准确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期待需求意向。

行动意向。

心理感应一方面 ,记者必须善于利用心理感应。

有经验的记者 ,往往善于利用他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感应来调节对方的情绪强度 ,从而提高采访的效率。

另一方面 ,记者还必须积极反馈心理感应。

渴求反馈是采访对象的一般心理规律。

如果记者在采访中心不在焉 ,无动于衷 ,毫无反馈 ,那么采访对象必然没有多大的兴趣。

所以 ,在采访中 ,记者应该积极地将自己的心理感应反馈给采访对象。

反馈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语言符号 ,一种是非语言符号。

交底清:所谓“交底清” ,就是记者向采访对象坦率说明采访可能给他带来的影响。

“交底清”往往是争取采访对象积极合作的有效手段。

第一种情况是“解压”。

即记者以诚相见 ,通过“交底” ,解除采访对象的思想顾虑。

第二种情况是“施压”。

即记者给采访对象施加压力。

记者采访心理采访情绪、采访现场应激能力、采访激情、采访表情记者的心理自我防卫和挫折应对正确评价自己大度乐观:要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危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