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七年级上册

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七年级上册

2013年生物中考复习——中考真题汇编七年级上册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2.在我们学到的谚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谚语中能够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3.当触摸含羞草时,它的小叶会很快合起来,这说明含羞草具有的生命特征是A.能够运动 B.需要呼吸 C.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D.能产生反射4.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5.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来表示的是A B C D6.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蝗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B.鲫鱼身体呈梭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7.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1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9、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鼠→蛇→鹰B.阳光→草→鼠→蛇→鹰C.草←鼠←蛇←鹰D.草→鼠→蛇→鹰10.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以下对人体结构的层次关系表述科学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组织→细胞→器官→人体C.细胞→器官→组织→人体→系统 D.细胞→器官→组织→人体11.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图2),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A.1个B.2个C.4个D.8个1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地避免产生气泡,其操作的关键性步骤是A.撕取的洋葱表皮要尽量的薄B.将撕下的材料平展在载玻片的水滴中C.在载玻片的中央滴清水时,大小要适宜D.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平稳放下盖玻片13.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由于突然停电导致视野偏暗。

班里同学采取的如下措施合理的是A.凹面镜换成平面镜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换用高倍镜 D.用更大的光圈14.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其中正确的是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15.图3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16.小刚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A、③和⑤B,④和⑥c.①和④D. ②和⑥17、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而人体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A.叶绿体和液泡 B、细胞壁和线粒体 C.细胞壁和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18.细胞分裂能够产生新细胞,细胞分化可以形成不同的细胞群。

对此,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与母细胞相同 B.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可再进行分裂C.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进行复制D .所有细胞都能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分裂、分化19.用热水将番茄烫一下,很容易就能撕下一层表皮,这层表皮属于A、保护组织B、分生组织C、营养组织D、输导组织图1图2甲图3图 420.下列关于一株水蜜桃和一头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B 、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 、它们的发育起点都是受精卵D 、水蜜桃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21.“枯木逢春”的意思是枯干的树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枯树”仍能生长的原因是它具有 A .分生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保护组织22.科学家为了检测有机物运输的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葡萄糖。

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

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A .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 .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C .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D .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23.用糖拌西红柿,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主要原因是西红柿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A.大于外界溶液浓,细胞吸水 B.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D.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24、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A 、子房→种子 B 、胚珠→果实 C 、受精卵→胚 D 、胚→果实 25.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A B C D26.在金鱼缸中放一些新鲜绿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 、清洁鱼缸里的水B 、提供新鲜的食料C 、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 、起杀菌作用 27.判断萝卜属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依据是( )A .能进行光合作用B .萝卜在开花前,雄蕊和雌蕊被花冠包被着C .有根、茎、叶的分化D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28.某生物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B .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C .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D .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29.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碳—氧平衡C 、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D 、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30.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A.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B.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C.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D.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31.周末,爱动手的李明在家进行了生物实验。

他将甲、乙两个密闭的暖水瓶中分别装入正在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绘制成如下曲线图,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乙暖水瓶内温度或氧气含量变化曲线的是( )32.如果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B.气孔关闭,影响了蒸腾作用C.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D.土壤缺氧,影响了根的呼吸33、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养育了地球卜的其他生物。

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

对①②③的说明,正确的是A .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B .①表示吸收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C .②表示蒸腾作用,③表示消化与吸收D .②表示消化与吸收,③表示呼吸作用34.图4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35、在验证“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 B.脱色过程中应把叶片放到酒精中隔水加热 C.遮光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或铝箔 D.滴加碘液后未漂洗便直接观察36.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

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 B .在探究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C .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D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 37.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调查生物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须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不同之处38.森林公园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森林公园中所有的植物 B.森林公园中所有的植物和动物C.森林公园中所有的生物 D.整个森林公园39.地球上的生物生生不息,必须不断地分解有机物为自己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要验证黄豆种子呼吸作用产生CO2,必要的实验条件是A.将种子淹没在水中 B.在黑暗处进行实验 C.保持种子的生命力 D.严格控制无氧条件40.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并在一晴天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24小时测定,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 ( )二、填空(每空1分,共80分)41.(22分)生态农业是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图5是生态农业模式图之一,请分析作答:(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因素。

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关系。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它通过作用固定光能,合成有机物;图中的食用菌属于者。

它对生态系统的起着重要作用。

(3)从获得途径看,青蛙捕食蝗虫,三化螟等害虫的行为属于行为。

如果人们大量捕食青蛙,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4)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由生产者与者之间通过的关系的形成。

在此生态系统中具有条食物链。

蛇能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5)家畜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营养级。

(6)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能力较小,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简单。

(7)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开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