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一、基础知识:
(1)、_________和_______是科学探究基本方法。

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

(2)、实践可以给研究者提供现象、数据等资料,是检验_______、形成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实验的一般规程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________像。

(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1.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一个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__________,并控制在__________状态。

(5)什么叫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测量
在测量中如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调查: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完成一项调查需要做好哪几个方面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综合起来科学探究的方法概括起来有:
1、2、3、 4
二、探究训练
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
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2、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和物镜,小黑点不动,由此可判断小
黑点可能在(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
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
4、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
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

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调整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5、在载玻片上画一个“b”,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b B.q C.d D.p
6、结合显微镜使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看看你对显微镜及其操作了解多少。

1)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_ 倍。

2)需要将镜筒下降时,你的眼睛应该注视。

3)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上”字,你知道玻片上写的是什么吗?。

4)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你认为小明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7、为研究阳光对花生发芽的影响,李明同学设计了一组对照实验,在甲和乙两个花盆中种了花生,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下表中一、二两处应是()
花盆阳光温度水
甲向阳处20℃充足
乙暗室一二
A. 20℃不充足
B. 20℃充足
C. 30℃不充足
D. 30℃充足
8.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呜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组别
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
项目
A组河水 500毫升 22℃30个 28只
B组蒸馏水 500毫升 10℃30个 9只
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10.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11.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

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
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
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

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