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此表可从中华新闻传媒网(中国记协网)下载
用生命延续大爱
(导视)
她用自己的绝望,去换取他人的希望,
她用自己的终结,去延续他人的生命,
她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死亡的价值,
她用自己的所有,去弘扬人间的大爱。
今天的《都市写真》,让我们一起缅怀这样一个曾经有过的生命!(主持人口播)
最近几天,一位年仅岁农家女的去世,引起了媒体与市民广泛而持久的关注。
她名叫魏霞,湖北省麻城市龟山镇花桥河村人。
年前,魏霞不幸患上不治之症脊髓瘤。
月号,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度过了天的魏霞,病情突然恶化,医治无效,在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逝世。
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农家女的死,为什么会牵动这么多人的心呢?
(同期声)
(现场同期声:殡仪馆追悼会片段)
(解说)
11月19日上午,魏霞的追悼会在麻城殡仪馆隆重举行。
魏霞的亲友和数百名来自武汉、麻城、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为魏霞送行。
(采访)
(武汉市市民张卫平:我们觉得一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不平凡的事。
)
(湖北省麻城市市民王海霞:魏霞是我们的好姐妹,大别山的好女儿。
)
(解说)
魏霞是一位怎样的奇女子?她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黑场过度)
(解说)
岁的魏霞本来也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然而,年,魏霞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脊髓瘤。
这是一种很难治愈,死亡率极高的癌症。
祸不单行。
魏霞发病瘫痪在床后不久,又遭遇婚姻破裂的不幸,被迫从江西省婆家返回麻城市娘家生活。
(采访)
(魏霞的母亲曾凡香:她哭,我也哭,江西受的磨难她不跟我说。
)(解说)
魏霞的娘家也非常不幸。
她的哥哥右腿因重伤被截肢,大姐出嫁后不到两年,突然意外死亡。
年逾古稀的父亲罹患胃癌,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
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多岁的母亲身上。
(采访)
(魏霞的母亲曾凡香:感冒了,病了,还要把家务料理好了,再睡觉。
)
(解说)
人生的种种不幸,并没有压垮魏霞精神。
她带给大家的仍然是温暖与微笑。
(采访)
(魏霞初中同学彭燕玲:她一是坚强二是乐观,不管是谁去看她,她展现的都是最灿烂的笑容。
)
(解说)
魏霞的不幸,牵动着当地党委政府与各界人士的心,他们一次又一次上门看望魏霞,解决她的家庭困难。
今年月,魏霞的病况被网友发到网上,一批又一批相识或素不相识的朋友纷纷赶到她家看望。
为了帮助魏霞,麻城市还专门成立了爱心救助会,通过网上发帖、组织募捐会等形式,四处募集善款。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
在并不富裕的革命老区麻城市,从市委书记到农民群众纷纷慷慨解囊,点滴甘泉汇成河流,一共募捐万多元,筹齐了前期手术费用。
(采访)
(麻城爱心救助会会长刘坤:我们救助会内部所有志愿者不存在任何费用,到武汉(送善款、看望的)交通、吃饭都是制,所有筹集的善款费用都是用于魏霞的救助。
)
(解说)
潮水般涌来的爱心,使魏霞强烈地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月号清晨,魏霞即将被志愿者送往武汉长江航运总医院,等候吉凶难料的手术。
临行前,魏霞终于向亲人朋友说出了自己经过慎重思考的人生决定——如果救治无效死亡,毫无保留地捐赠自己全部遗体,包括所有的器官。
(同期声)
(魏霞:死了以后,(遗体)留着也没有用,(捐献出去)让别人得到帮助,多么好的事,(我)病成这样,晓得(疾病)的痛苦。
)(解说)
此言一出,在传统意识浓厚的花桥河村激起不小的波澜,魏霞的父母亲属更是难以接受。
(采访)
(魏霞的母亲曾凡香:她说身体好了赚钱就捐献,不能好就全身捐献,我说,你这个孩子,做得好糊涂。
(魏霞)说,你不原意,迟了,我做到了。
)
(解说)
父母不同意,魏霞就耐心说服。
她告诉爸爸妈妈:社会给我的爱太多了,这是女儿现在唯一回报社会的方式,希望爸爸妈妈理解。
她不断催促平时最理解自己的哥哥早日到红十字会签订捐献书。
看着病入膏肓的妹妹,拗不过她的再三请求,哥哥只得含泪答应。
(采访)
(魏霞的哥哥魏高潮:口里同意,心里不同意,那时候没办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