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H-300槽型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CH-300槽型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确认/验证文件
编号:STP-QR07-11 版号:00 页码:第1页,共16页CH-300槽形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起草人:年月日
审核人:年月日
审阅人:年月日
审阅会签:、、、
(验证委员会)
批准人:年月日
江西..制药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述 (3)
2 目的 (3)
3 范围 (3)
4 职责 (3)
5 相关文件 (3)
6 培训 (4)
7 风险分析 (4)
8 确认/验证项目 (6)
8.1 设备结构确认 (6)
8.2 环境洁净度确认 (7)
8.3 清洁效果验证 (7)
9 偏差/变更处理 (10)
10 文件变更历史 (10)
11 附件 (10)
附件1 (11)
附件2 (11)
附件3 (13)
1 概述
我公司位于德安县前处理提取车间洁净区内的CH-300槽形混合机是用于混合粉末、干湿物料和糊状药物的生产设备,根据药品GMP认证要求,在其生产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清洁。

为验证《CH-300槽形混合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特制订此方案。

2 目的
根据GMP的要求,通过验证以确认CH-300槽形混合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能够保证CH-300槽形混合机的清洁、消毒有效,防止发生污染和交叉污染,证明设备按CH-300槽形混合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操作后能达到工艺要求。

3 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前处理提取车间洁净区的CH-300槽形混合机清洁效果的评价。

4 职责
公司成立验证小组,负责该验证项目方案的起草、实施、组织与协调,负责验证结果记录与评定,负责完成验证报告。

5 相关文件
6 培训
在本方案实施前,应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方案顺利实施,并做好培训记录。

7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过程:根据生产工艺及洁净级别要求,需对CH-300槽形混合机进行确定,并对所列举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控制点分析,根据《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失败模式影响分析法以便确定验证方案中的验证范围和程度,具体风险分析如下表。

风险指数的确定: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检测性根据上表分别进行打分,确定风险指数RPN=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可检测性,风险级别:得分1—24分为低风险,25—48分为中等风险,48分以上为高风险。

对中、高风险项目进行验证/确认,以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降低风险指数。

8 确认/验证项目
8.1 设备结构确认
8.1.1 确认目的:确认设备结构是否符合URS要求。

8.1.2 确认方法:对照设备DQ确认方案及报告,逐个确认各个设备是否符合URS要求,并完
成《设备确认表》。

8.1.3 可接受标准: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必须符合预定用途,应当尽可能降低产生污
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的风险,便于操作、清洁、维护,以及必要时进行消毒。

8.1.4 确认记录
8.2 环境洁净度确认
8.2.1 确认目的:确认房间的环境洁净度能否达到D级要求。

8.2.2 确认方法
8.2.2.1 审核提取一车间洁净区空调系统是否经确认。

8.2.2.2 检查《温、湿度及压差记录》对洁净区监测情况,然后填写《环境洁净度确认表》。

8.2.3 可接受标准:提取一车间洁净区应达到D级洁净度要求,不影响设备清洁后效果。

8.2.4 确认记录
8.3 清洁效果验证
8.3.1 验证计划:验证小组提出完整的验证计划,经验证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清洁验证从年月日至年月日;
8.3.2 验证前准备工作
进行本项验证前,所有与本次验证有关的主要设备均已完成确认,检验方法符合对本次验证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的要求。

本验证是在检验方法学验证完成后进行的,以确保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验证前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8.3.2.1 检查验证所需文件资料并做好记录。

8.3.3 清洁剂、消毒剂、清洁方法的选择
8.3.3.1 清洁剂的选择
8.3.3.2 消毒剂的选择
8.3.3.3 清洁方法:按CH-300槽形混合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8.3.4 参照物料的确定
8.3.4.1 提取车间的CH-300槽形混合机主要用于粉末、干湿物料和糊状药物的混合。

8.3.4.2 在所生产的上述产品中,选择最难清洁(咳特灵胶囊小叶榕干浸膏)的物料作参照物料,因此选择咳特灵胶囊小叶榕干浸膏作为本次验证的参照物料。

8.3.5 取样位置、取样点及取样面积如下表:
8.3.6 取样方法(擦拭法):设备按照清洁标准操作规程清洁完毕后,事先对镊子、棉签进行灭菌,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中润湿的棉签,用镊子将药签靠在溶剂瓶上挤压至无液滴,在设备的最难清洁部位(见8.3.5项下取样点)按已确认的棉签擦拭法分别取样(取样面积25 cm2/棉签)。

将棉签头按在取样表面上,用力使其弯曲,平稳而缓慢地擦拭取样表面。

在向前移动的同时将其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

擦拭过程应覆盖整个表面。

翻转棉签,让棉签的另一面也进行擦拭,但与前次擦拭移动方向垂直,见棉签擦拭取样示意图。

棉签擦拭取样示意图:
取样工具及溶剂:无菌棉签、镊子、具塞无菌试管;无菌生理盐水、纯化水;
取样完成后,将已擦拭的棉签直接放入具塞无菌试管,在试管上注明产品名称、编号、取样部位、取样日期、取样目的等相关信息,并记录与《清洁验证取样记录》(附件1)。

8.3.7 验证方法
8.3.7.1 外观目测法:设备内表面光洁、干净、无可见污物、无前批生产遗留物。

用干净湿润白绸布擦拭设备各个部位,白绸布应无污迹。

8.3.7.2 微生物限度法验证
8.3.7.2.1 检测方法:用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8.3.7.2.2 微生物取样方法:与8.3.6擦拭法取样一致,应使用无菌棉签擦拭,按表面微生物取样要求取样,另取1个棉签不擦拭做空白对照。

8.3.7.2.3 取样部位:清洁结束后,直接在设备的最难清洁部位(见8.3.5项下取样位置)取样,在每个取样部位取4个样,每一个样用一支无菌生理盐水润湿的棉签擦拭,计算平均值。

8.3.8 可接受标准
8.3.8.1 外观目测法
8.3.8.1.1 肉眼目测法:用肉眼观察设备所清洁表面,应不得见可见残留物。

8.3.8.1.2 用绸布进一步擦拭,取30 cm2的白绸布八块,纯化水洗净,拧干,备用。

8.3.8.1.3 在各设备的最难清洁部位的取样点擦拭,面积尽可能大。

8.3.8.1.4 取出进行目测。

8.3.8.1.5 目测结果:记录于《清洁验证目测检查记录》(附件2)。

8.3.8.2 微生物限度检查
8.3.8.2.1 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

8.3.8.2.2 检验结果:记录于《清洁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附件3)中。

8.3.8 最终结果判断:通过以上验证及数据分析,当外观目测法和微生物学方法验证结果均为合格后,即可判断该设备清洁合格,设备清洁规程可靠,清洁结果有效。

如果检测不合格应采取新的清洁方法,并进行再验证。

8.3.9 清洁效果的重现性验证:每次生产后按照清洁规程清洁,按验证方案检查清洁效果、取样并检验。

重复上述过程三次,三次试验的结果均应符合预定标准。

9 偏差/变更处理
确认过程中如果出现偏差和变更,应立即通知验证小组并对偏差和变更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影响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所有偏差和变更得到有效处理,并且已被批准和关闭、确认后方可进入下一步骤。

原始的《偏差处理单》和《变更申请审批表》经过批准后必须附在最终的确认报告中。

10 文件变更历史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如本方案有不妥之处,可以对本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但对本方案及其附件中的任何内容进行任何修改都必须通过已制定的变更程序,经审核和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修改和执行。

11 附件
11.1 附件1:《清洁验证取样记录》
11.2 附件2:《清洁验证目测检查记录》
11.3 附件3:《清洁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
附件1
清洁验证取样记录表一
表二
表三
附件2
清洁验证目测检查记录
目测检查结果表产品名称:产品批号:
结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目测检查结果表产品名称:产品批号:
结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目测检查结果表产品名称:产品批号:
结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附件3
清洁验证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表产品名称:产品批号:
结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表产品名称:产品批号:
结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表产品名称:产品批号:
结论:
确认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