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题型及答题模式.doc

小说题型及答题模式.doc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一、小说阅读“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梳理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形象类(一)整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1.常见提问方式:a. 作品中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b.作品中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答题模式: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 ①概括+分析:先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后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

②概括+分析。

③概括+分析。

(《马兰花》(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答: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谊;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每答出一点给2分。

)(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小说中“××(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规范答题:(1)次要人物作用题:自身作用+情节作用+人物作用+主题作用+环境作用①“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

②“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③“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

④“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⑤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

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代表者。

(2)主要人物形象作用,则重点看三点:a.表现主题的作用。

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b.推进情节的作用。

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命运)变化而使情节有了变化,从而对情节起推进作用。

c.体现社会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3)物象作用题: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作用+主题作用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

②“环境作用”,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特点和性格。

④“情节结构作用”,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

⑤“主题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小说情节类(一)梳理、概括情节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a. 先切分层次,梳理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

(二)分析概括情节的作用1.常见的提问方式:①小说第××段有什么作用?②某处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③文中写了××内容,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④××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2.思考角度3.结合位置说作用:分析某处情节(句段)的作用与其在文中的位置密不可分。

①小说开头常见作用:a.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b.情节作用:为情节展开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c.人物作用: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d.主题作用:开篇点题。

e.读者作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小说中间情节常见作用:a.情节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转折;形成照应或埋下伏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b.人物作用: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强化人物情感。

c.主题作用:深化主旨,突出(暗示)主题。

③小说结尾常见作用:a.情节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标题);戛然而止;使情节更完整;欧·亨利式结尾。

b.人物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c.主题作用:卒章显志,总结(深化、升华)主题,加深情感。

d.读者作用:引起读者深思,回味悠长。

(三)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1)常见提问方式: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的四个角度:①线索。

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

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马兰花》(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第一问(2分)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4分)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

a.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b.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小说艺术技巧类1.叙述艺术2.(1)景物描写艺术赏析景物描写艺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欣赏:①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③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⑤白描和工笔。

(2)人物描写艺术(一)1.常见提问方式:①小说的艺术技巧(写法)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③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④请赏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规范答题赏析=判断艺术技巧+阐释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

(1)判断艺术技巧要准确、多角度。

整体赏析题判断的角度主要有:①叙事技巧,如组材的线索、叙事的人称及方式等。

②情节结构技巧,如铺垫、伏笔、悬念、突转及“欧·亨利笔法”等。

③写人手法,如对比、细节等。

④语言艺术。

局部赏析题首先要从描写角度切入,然后是修辞手法和艺术技巧。

判断句子所用的描写技巧,先要确定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描写,如果是人物描写,则要进一步判断它属哪一(几)小类,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的判断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2)阐释具体内容:就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技巧是如何运用的,如是细节描写,则要说明细节描写的内容。

(3)分析表达效果,一般要扣住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四个方面作答。

(二) 体会重要语句含意1.常见设问方式:(1)怎样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言外之意”?(2)文中×××蕴含了几层意思?请赏析。

2.答题步骤:(1)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2)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语句内涵:抓句子的关键词语;抓句子的位置;抓句子的手法。

(3)规范答题,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三)品味语言艺术1.遣词造句(1)常见提问方式: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答题模式:××词语(句子),写了……(可点明艺术手法),表现或抒发了……2. 修辞手法(1)常见提问方式: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的含意及作用。

(2)答题模式:××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达了……内容,收到了……艺术效果,表现或抒发了……3.语言风格(1)常见提问方式:①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②以×××为例,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作品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

③本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试从某一角度加以分析。

(2)答题模式:××体现了……的语言风格,有……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或性格),有助于表达……的主旨。

小说探究类(一)探究标题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语境义、修辞义、主旨义)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二)探究人物1.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从描写谁的篇幅、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正面描写的是谁(或谁衬托谁、谁与谁形成对比)等角度去判定。

2. 对某一人物,是该批评还是该赞颂?时代发展的趋势、作者的评价、人物的心态描写、其他人从物的反应等角度去分析。

3. 小说中某个人物是否多余?从此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此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此人物对主题的丰富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