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组织理论4

现代组织理论4

(三)系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1孔茨(Harold Koontz)的管理过程组织理论2、帕森斯的系统组织理论系统概念的内涵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

自20世纪30年代巴纳德率先用系统观表述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以及美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在三四十年代对系统概念进行了比较完整、明确的界定,并建立起一门独立的“系统论”科学后,系统方法的影响不断扩大,运用系统方法对组织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

系统方法不仅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个组织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看待组织的途径,也为研究组织内部各个部分即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同时,系统理论还为组织及其管理适应环境的权变观念与生态观念提供了基础。

最早将一般系统理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他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他认为任何一种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内又包括了许多小的社会系统。

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一般由三个层级(即教小的系统)所组成:一是决策层;二是管理层级(又称协调层);三是技术层级。

帕森斯的系统组织思想为美国学者卡斯特(Fremonr E.Kast)和罗森茨维克(Jsmes E.Rosengweig)等人所继承,他们于1963年合著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提出了企业的系统管理就是把人员、机器、金钱等没有联系的资源结合成为一个达到一定目标的整体系统。

后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克于1970年又合著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有:(1)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组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

也就是说,它必定要消耗来自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又向环境输出各种产品、服务等资源;同时,组织又有内部的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

能够不断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开放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1)外部环境(1-1)企业系统物、能、资投生产产情报、人力入过程出顾客内部信息反馈网络外部信息反馈网络2)组织本身也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而组成的一个系统。

组织内各个子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从各个系统的性质划分:①目标与价值子系统。

企业的许多价值观从外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取得的,有些则是根据组织自身的需要而塑造的。

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目标各部门策略目标。

职工个人目标②技术子系统——包括为实现目标和任务所需的机器、工具、程序、方法、专业技术知识。

③社会心理子系统——包括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地位和角色的关系、群体动力、影响力。

④结构子系统——包括职能结构,职务和岗位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工作规范、协调系统等。

⑤管理子系统——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用人、控制等管理职能。

管理子系统在上述5个子系统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它负责指导和协调其他各子系统的活动。

第二、根据各子系统在组织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划分为:①传感子系统——用来度量和传感企业系统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②信息处理子系统——如会计和数据处理子系统。

③决策子系统——接受输入的信息,作出决策并向下传达。

④加工子系统——利用信息、能量和物资等完成一定的生产或工作任务。

①控制子系统——保证加工按原计划进行,一般都有反馈控制。

②信息存储子系统——可采用记录、手册、工艺规程、电子计算机程序等形式。

第三、根据各个子系统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分,可以有: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及作业子系统。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作业子系统外部信息反馈网络(1-2)协调子系统对系统向环境作业子系统的投入 的产出战略子系统环境因素的干扰 界线3、权变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权变理论学派组织理论是在系统和生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侧重于组织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的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以往的组织理论存在着两种缺陷:一是认为组织是封闭的、稳定的、机械的、只注意对组织内部管理而忽略了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

二是在组织中不注重具体管理方法的实际运作,许多理论都带有普遍真理的色彩,但在解决实际组织问题时却显得无能为力。

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是由若干不同层级的子系统所构成的,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仅孤立地研究组织自身,不可能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权变组织理论提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必须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变化。

这个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权变理论学派也十分重视实际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研究,从这一意义上讲,它也可以作为经验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

但二者也有区别。

经验主义学派中的一些人,侧重于个别管理实例的总结和研究研究,为它们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而权变理论学派则侧重于从大量的实际事例中概括、归纳为几种基本模式,并致力于寻找造成这些模式差异的条件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

最早运用权变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的,一般认为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尔斯,他们于1967年合作发表了《组织与环境》一书,认述了外部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这一派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是:(1)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组织设计。

(2) 强调了外部环境对组织机构设计的影响。

美国的劳伦斯指出,企业的市场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不仅要有稳定性,而且要有适应性,只有如此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高稳定性① ② ③④ ⑤低适应性高①表示稳定性高和适应性差的企业,形势不稳定就难发展。

④稳低、适低的企业,无法发展。

②稳高、适中,能有一定发展,但无法大发展。

③稳高、适高,如鱼得水,能大发展。

①适高稳低,终归失败。

(3)从组织机构设计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分类方法和主要因素企业工艺技术复杂程度,企业规模,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影响①英国的伍德沃德分类法a单件小批生产——主要根据定货进行生产,要求组织结构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b大批和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和标准化,由于生产不需要作出迅速反应,因而要求有更正规的组织结构。

c长时期的流水生产——也要求组织结构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②英国的希克森和皮尤认为,伍所研究的主要是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工艺技术的复杂程度的影响。

而对大企业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工业技术因素主要对低级生产起影响作用,对管理较高的阶层则影响很小。

她的研究还表明:——③英国的劳伦斯和洛希——主要研究了外界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外部环境——企业的市场;技术——经济情况;科技的发展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比较可靠的企业——内部各部门划分可以比较细一些(组织结构刚性多)较多地运用正规手段(如正式的权力等级、计划、规章等)来实现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其组织结构集权性强一些。

外部环境变化大,预测不准的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划分则比较粗一些,较多采用灵活的手段来实现部门间的协作配合。

如运用临时工作小组。

更自由的信息。

较多依靠知识和专长而不是权力。

其组织结构也可分权多一些。

④美国的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1978年发表的《组织设计:一般权变方法》综合外部环境和工艺技术条件两方面因素,把企业分成四类模式,并指出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成。

a.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

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组织设计为按产品划分各事业部。

各事业部内部整体化和计划化程度较高,部与部之间联系较高。

只是通过财务,行政等经理协商会议及一些政策小组来制定某些共同战略。

b.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较快,内部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技术上差别不大的企业如美国的休斯飞机公司。

其组织设计采用的是矩阵结构。

公司下设7个分部,但各新产品系统的研制和生产都由各分部有关科研和生产人员参加协商。

所以各水平组织之间存在着大量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和协调。

c.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较为稳定,产品品种较简单,工艺技术较稳定的企业。

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其组织设计采用直线——参谋组织结构。

由最高管理层集中掌握生产和技术政策的决策权。

d.外部环境十分稳定和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

如美国麦当劳快餐公司——其组织设计采用高度集权式的组织结构。

它制定,颁发了各个部门必须遵守的《公司服务手册》长达385页。

对产品的规格标准、工艺、原材料和设备采购、保管和使用,整个公司请示汇报制度;职工的定期轮训等都作了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整个公司的核复和监督都由总部集中进行。

4、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经验主义学派,是以总结企业管理,特别是大型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主要任务,从中概括出一些理论和原则,或者给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以某些有用的建议。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德鲁克(Peter F·Drucker)戴尔(Ernest Dale)斯隆(Alfred P·sloan·Jr)等。

属于这一学派的人,不仅有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且其中许多人当过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管理顾问。

例如斯隆就曾经长期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德鲁克和戴尔曾经担任过数家美国大公司的管理顾问。

因此,这一学派的管理思想和观点,大都侧重于从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等)的角度提出和研究问题,着重总结经理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的经验,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经验主义学派。

这一学派很重视组织问题的研究。

在德鲁克和戴尔的著作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论述企业的组织问题,斯隆则是事业部制的首创者。

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有:①古典管理学派和人际关系管理学派都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单纯运用一派的学说,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组织理论方面来说,古典管理学派是以工作为中心;而人际关系学派则是以人为中心;经验主义学派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验,将古典和人际关系学派的长处结合起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加上以人为中心相结合)。

②归纳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总结出一些适合与高层管理和创新工作的组织结构,德鲁克把现今企业出现的各种组织结构,概括为五种类型:a集权的职能结构;b分权的“联邦式”结构;c模拟式分权结构;d矩阵结构;e系统结构。

德鲁克分析了这些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这些组织结构形式,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3)提出了目标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最早是德鲁克于1956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

它的基本精神是要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综合起来,既能调动职工对工作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能沟通上下左右的意见,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一起来了。

后来,奥迪奥恩进一步发展了目标管理的方法,把目标管理的范围从各级管理人员扩大到全体职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