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一、国家重点招标课题(10项)1.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研究2. 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3.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和进展评价研究4. 教育在国家从中等偏下向中等偏上收入水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5.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6. 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研究7.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机制研究8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9.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10. 地方政府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与问责机制研究(三)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学前教育成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学校(班级)适度规模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城乡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现代学校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学校正当竞争机制研究;高考加分政策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等。
(四)基础教育研究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等。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等。
(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职业技能比赛研究;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研究等。
(七)德育研究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
(八)教育心理研究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学生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等。
(九)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资源教室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等。
(十)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等。
(十一)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在职人员学习状况调查研究;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制度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学院能力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和模式研究等。
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
嘉兴市十二五课题研究指南♦重点研究方向1.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策略研究3.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4.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5. 新时期教师教育问题研究6.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7.学前教育发展研究8. 区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改革研究9. 青少年德育问题研究10. 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研究11.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研究12. 社会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教育管理与决策1. 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2.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3. 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4.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策略研究5. 区域教育拓展国际交流的策略研究6. 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研究7. 学校办学体制多元化的研究8. 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评价改革与创新研究9. 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研究10. 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研究11.区域教育科研工作创新研究12.新居民子女教育问题研究13.深入实施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14.新时期民办教育发展研究15.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实践研究16.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7.社会教育资源、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利用研究18. 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19. 以教育家思想指导学校办学实践的行动研究20.综合高中办学策略研究21. 学校安全问题研究22. 教育公平背景下的择校问题研究23. 学校发展性评价研究◊队伍建设与管理1. “研训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研究2. 师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3. 当前教师专业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4.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与建设问题研究5. 名师教育艺术的总结研究6. 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7. 实施教师全员培训的策略研究8. 学校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9.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问题研究10. 优秀班主任工作个案研究11.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12. 校长课程领导力培养研究13. 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14. 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机制研究15.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6. 高中新增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德育与心理健康1.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研究3.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4. “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5.学校德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6.家庭、学校、社区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研究7.德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研究8.青少年德育活动基地建设研究9.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研究10.青少年网络道德培养研究11.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2、新时期家庭教育问题研究13. 中小学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14. 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研究15. 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研究16.新时期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研究17. 中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研究18.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19. 青少年闲暇教育研究20. 新形势下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培养研究◊课程改革与教学1.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研究2.新课程下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研究3.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的研究4. 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研究5.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与评价研究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研究7.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8.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研究9.学校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10.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课程的研究11.学科课堂教学创新设计研究12.中小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研究13. 各级教学课程衔接研究14. 中小学学科作业设计研究15.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6. 新课程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实践研究17. 优秀教师教学方法的推广研究18. 中小学校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19. 新形势下劳动技术教育研究20. 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研究21. 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策略研究22. 小班化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23. 地方课程建设研究24. 基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学业评价研究25 学校体、艺教育研究26. 基于新课程的幼儿教育教学创新研究27. 新形势下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研究28.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29.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30.“轻负高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职业技术教育1.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2.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的沟通研究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4. 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5. 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6. 职业教育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研究7. 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的研究8. 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指导策略研究9. 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创新研究10. 职业教育适应地方经济结构与发展的策略研究11. 中职学生创业教育研究12.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13. 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14. 基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15.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扬州市十二五规划选题指南:一、重大课题选项1 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精神的学校教育研究2 落实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总体思路与策略研究3 学校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研究4 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5 实施“名师工程”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研究6 中小学教育评价与质量监控的研究7名校长、名教师成长环境、机制、规律的研究8中小学学校课程整体设计及创建素质教育特色的研究9优质课堂教学研究10 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研究二、专项课题(择时申报)1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专项2 教师专业成长方式专项3 学校管理模式专项4 校长专业成长方式专项5 学校文化建设专项三、分类项目研究课题(一)学校管理与发展研究1 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研究2 学习型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 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研究4 小学初中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衔接研究5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和机制研究6 幼儿、小学生伤害预防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7 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研究8 创建学校干群队伍和谐关系的研究9 基于案例和专题的校本教研机制建设研究10 校园文化育人的方法与策略研究11 学校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12 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13 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14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15 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衔接的研究16 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17 教师流动状况调查研究18 学校经费预决算制度研究19 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研究20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研究21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22 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研究23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24 生态校园建设研究25教师健康状况调查及健康促进干预研究26 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研究27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28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与评价研究(二)班主任工作1 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研究2 现代班集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优秀班主任个案研究4 班级工作创新研究5 班主任群体“学习化组织”建设的研究6 班级工作模式研究7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研究8 班级扁平化管理模式研究9 班干部培养策略研究10 班级主题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研究11 学生社团活动方式与管理模式研究12 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13 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方式的研究(三)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教师心理健康研究2 学生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的相关研究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研究4 中小学心理咨询的操作研究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6 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研究7 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开发研究8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9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0 网络时代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1 青少年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12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13 团队工作的研究(四)课程改革研究1 中小学校课程文化特色建设研究2 初中与高中衔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3 研究性学习课程理念、设计、操作及评价的研究4 基于模块教学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5 中小学学科课程实施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6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7 中小学各科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8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研究9 普通高中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与学生选课指导的研究10 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的研究11 体育类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12 学校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13 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研究(五)教学论研究1 教学流派的理论建构和实践研究2 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证研究4 普通高中课堂教学的重建研究5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6 课堂教学主体关系研究7 构建课堂新文化的研究8 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9 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技术的研究10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11 中小学学科作业多元化的研究12 课堂“等待”策略研究13 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14 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研究15 符合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设计研究16 大课间活动的检查与管理研究(六)职业教育研究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2 职业教育文化课目标定位研究3 职校生职业培训与再就业研究4 职业教育新课程实施的研究5 职业学校校本发展特色化研究6 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教育教学对策研究7 中职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方法研究8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七)幼儿教育研究1“家园共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幼儿美育、艺术教育研究3 幼儿科学素质教育研究4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5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创建研究6 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7 优化幼儿晨间活动的策略研究8 主题背景下各年龄班区域活动设置的研究9 优化幼儿数学教学的研究10 矫正幼儿不良行为的个案研究11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八)特殊教育研究1 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2 特殊教育阶段义务教育的巩固及发展研究3 差异教学和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 特殊教育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方式的研究5 特殊学校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研究6 超常儿童教育的研究7 特殊学校中的师资建设研究8 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九)教育督导研究1 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2 学生思想品德、学生成绩评价的实践研究3 教师师德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的评价研究4 教育评价与督导体系的研究5 档案袋评价法的创新与优化研究6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7 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研究8 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十)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 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2 教师道德水平与心理状况的研究3 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4 名、特、优教师学术思想、教学艺术和成长规律的研究5 教师合作研究6 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研究7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和考核的研究8 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效性的研究9 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引领作用的研究10 教师教学反思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11 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12 中小学静校教研有效性实践研究13 新教师上岗校本培训策略研究14 从事有偿家教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15 教师专业成长方式研究16 教育叙事研究四、学科分类课题(一)小学语文1 低年级识写结合培养能力的研究2 小学生毛笔字与硬笔字书写能力协调发展研究3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研究4 古诗文启蒙教育活动化实践研究5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系统实施研究6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研究7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8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研究(二)小学数学1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研究2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3 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评价目标及方法的研究4 如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发展的研究5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进计算机的研究6 小学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的研究(三)小学英语1 小学英语启蒙教学环境的研究2 小学英语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操作研究3 小学英语学科素养培养的研究4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研究5 英语与母语学习的比较研究6 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发展性研究(四)小学科学1 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内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