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艺术构思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4、起承转合: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 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 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 的开头;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 染气氛的作用。“承”是事件的过程;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在结构上 起转折的作用;“合”是结尾,常常 有点明题旨、收束全篇的作用。
联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 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 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 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 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 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 上。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 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 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007年宁夏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 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 盘。
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 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 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 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 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 “羁绪”领起全篇。
角度二 要求分析评价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小重山· 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 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 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 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 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 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 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 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 《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2008年山东卷)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 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问:“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 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 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 变化?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作用: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 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 具有合理性。
1、铺垫: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 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 描述渲染的技法。
2、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又叫呼应。
古代诗歌鉴赏
— — 表达技巧
考点精析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 采取的表现手法。 在古典诗歌欣赏中,应主要掌 握四种表达技巧,一是表现手 法;一是表达方式;一是修辞 手法;一是艺术构思。
独具角度:要求鉴赏诗歌中的 结构特点(或艺术构思)
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 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 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 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重章叠 句、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 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 (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 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也可。
四、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点击考纲: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考查内容: 概括内容主旨、分析思想情感、 评价观点态度
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 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照应的种类:扣题照应
齐己的《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006年安徽卷)
柳梢青· 送卢梅坡[宋]刘 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 奏《梅花落》。 问:“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 调什么?在上阕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问: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 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 要说明。 答案为: (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 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 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蝶恋花· 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 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 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案为: (1)总领全词,点明题旨;议论开篇; 奠定感情基调。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阐释:
1、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 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 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 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 扬两种。
欲扬先抑: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欲抑先扬
角度一 要求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 作。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 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 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 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 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 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 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 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 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 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 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 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问: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 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
问: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 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 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 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 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 “哪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 “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 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 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应考策略
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 第一步: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 有什么特点。 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第三步: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 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独具角度:要求鉴赏诗歌中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 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 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 (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 等)、对比、象征等。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2、象征 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 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 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 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 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 得到含蓄形象的表现。
陆游《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作用:在反复咏唱中,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有强调主题的作用。
(2008年四川卷)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 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 趱入种桑园。茅苫三间厦,秧肥数 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 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 所作。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 次?请简要分析。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两个 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 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 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 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 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 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 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5、以小见大: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 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 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窥见 大境界、大主题。 司空曙的《江春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春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
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 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 悠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 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