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2019届)

古代诗歌鉴赏之构思技巧(2019届)


12.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 百 里 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理顺行文思路。第一句写景状物,景 色,月色清新皎洁;事物,雨过天晴,雨水清洗 了东坡也冲洗了天空。月夜因而明澈、干净、静 谧,从天空到东坡一尘不染,让人清爽舒畅。第 二句叙事。第三、四句抒情。 第二步:分析结构特点。第一句,景物描写的 作用,显然是为作者三、四句的抒情提供环境条 件。 第三步:分析诗人构思的作用。
【自主尝试】
【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 工画过,但画的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 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 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 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 神采尤其不易。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13.阅读下面的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 入种桑园。 茅苫③三间厦,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
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
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题目: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 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 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 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 须:一会儿。
题目: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 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 • • • • • • • •
【参考译文】 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 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 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 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 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州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送李少府贬峡中 王少府贬长沙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③ 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④ 上秋帆远,白帝城⑤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C.高诗中间两联情景交融,扣题详写李、王二人被贬之 事。“巫峡”“白帝城”两句是写李少府被贬峡中;“衡 阳”“青枫江”两句写王少府被贬长沙。 D.高诗尾联的“雨露”是比喻人生风雨,意思是说,即使 身处“圣代”,但人生风雨波折在所难免,要相信分手只是暂 时的,不久就会雨过天晴,再被重用。 E.两诗语言细针密线,前后扣合紧密。如刘诗的“白发” “龙钟”反复渲染年老;高诗的“问谪居”领起中间两联李、 王二人的被贬之地。
答案
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 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 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解析 注意从归隐角度 分析这首元散曲的内容层次,首先理 .....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刘诗首句称被贬为“承优诏”,体现出诗人面对仕途坎 坷虽有不满,但依然豁达知足的一面,从“岂料”二字就可看 出诗人那种出乎意料的惊喜之情。 B.刘诗尾联扣合诗题,意思是我们都已老态龙钟,而二位 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句中“慎风波”语意双关,既指 此去途中的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
【自主尝试】
【答案】 ①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 ②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 ③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 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注】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 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 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 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
答案 ①卒章显志。②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 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 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③最后一联则直 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 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 所不惜。
解析 就全诗而言,诗歌的前三联都是在写诗人渡 百里湖所见的干旱的情景,最后一联则是抒情, 因而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是先景后情。考生需注 意题干不是要求回答全诗谋篇布局的特点,而是 要求回答最后一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最后 一联是诗歌主旨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因而最后一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技巧是卒章显志。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
结构技巧
古诗中的行文结构,包括诗眼与诗题 的暗合,上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 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叙事与抒情 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 即一起二承三转四合等等。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 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全诗围绕“喜雨”展开,以春夜雨为特定对象, 以“喜”字为贯穿前后的诗脉,层层叙写,虽不 见一个“喜”字在诗中出现,但无处不显露了诗 人的喜悦之情。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和绝句,篇幅 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结构。懂得古代诗歌的结 构技巧,也是鉴赏诗歌的必要条件。 常考点:伏笔、过渡、抑扬、线索、倒装、 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卒章显志等。
【注】
①作者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二次贬往南
巴 (属广东)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②峡中:此指夔州巫 山县 (今属重庆)。与下文的巫峡的位臵大致相同。③衡阳:地 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 雁峰,便折回北方。④ 青枫江:地名,在花溪。今属长沙。⑤ 白帝城:在夔州,为三峡之口。
解析 首先分析诗句,先写花的可爱,用“道是天 公不惜花”衬起,然后再说出花的“百种千般 巧”,丰富了全词的意蕴,突出了作者创作本词 的寓意,很耐人寻味。 接着写花被“雨洗风吹了”的惋惜之情。用 “道是天公果惜花”来表现作者的不满之情。前 句的“道是”句是扬,后句的“道是”句是抑, 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任凭 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
[答题模板]
①指出结构技巧(照应、过渡、线索、悬 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该技巧在诗歌中的具体 运用 ③指出效果。
(2016·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1.(2016·课标全国Ⅱ)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 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2.(2011·大纲全国)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 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3.(2008·四川)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曲写 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4.(2006·辽宁)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赏析。
解题流程
第一步:找出作铺垫的诗句。 本诗的后四句是曹霸的作画,前四句是为了 突出曹霸的画技而作的铺垫,在前四句中,“画 工如山貌不同”“迥立阊阖生长风”两句形成了 两层铺垫。从众多画工画不成功和真马难画的角 度分析“铺垫”。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 没有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说明 此马难画,这是第一层铺垫;用“生长风”形容 真马的雄俊神气,说明真马很难画,这是画马的 第二层铺垫。 第二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 黄州居住与躬简要赏析。
【参考译文】 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 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 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 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 音。
D.尾联写清澈的洞庭湖水能够涤荡巴陵万古愁,既表达了 诗人对洞庭春水的喜爱赞美之情,又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E.题目“登岳阳楼望君山”点明了事件,“望君山”三字 统领全诗:前三联写望中景色,第四联写望中所感。
答案 解析 AD A项,“以岳阳楼为聚焦点”说法错误,是以岳阳楼为
视角出发点。D项,“诗人内心的忧愁”理解有误,重点是写洞庭 水能涤荡心灵。
解诗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训练:落实·验收
实战体验,规范答题提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 1、 2题。 登岳阳楼望君山【注】 杨 基
洞庭无烟晚风定,春水平铺如练净。 君山一点望中青,湘女梳头对明镜。 镜里芙蓉夜不收,水光山色两悠悠。 直教流下春江去,消得巴陵万古愁。 【注】 君山:又名湘山,实则是屹立于洞庭湖口的小
岛。相传舜的妃子湘君 (即湘妃 )游此,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以岳阳楼为聚焦点,生动描绘了暮色笼罩下的洞庭 湖独特美丽的景观,取材颇有新意,可谓别具一格。 B.首联直写诗人登临岳阳楼远望洞庭所见的景象;暮色降 临,夜朗风定,湖水清澈,如练铺开,水波不兴。 C.第二、三联着力描绘君山的美丽景色。“一点”表明是 远望,“青”是指君山的颜色。诗人已完全陶醉于悠悠的青山 绿水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