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27*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

(课件出示简介)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1)师导入:安徒生的作品往往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这篇《海的女儿》。

(2)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师引导:这个课题跟《巨人的花园》一样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示例:海的女儿)(4)师顺势引导:你想象中的“海的女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小人鱼的图片)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5)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

同时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2)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1)师指名认读,关注注音的字,相机正音:“圣、帜、陈”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港、恒”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3)指导识记生字。

①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②形近字识记示例:港(港口)讯(喜讯)挽(挽手)睫(睫毛)巷(小巷)汛(防汛)换(交换)捷(快捷)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示例:又+土=圣;巾+只=帜;忄+亘=恒。

(4)男女生比赛读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去,你还能读正确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的能力,在自读、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有利于老师了解学情。

板块三自主阅读,加深体会1.关注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师指名读文前提示。

(2)师引导: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赶快拿起你的课本,尽情地朗读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在关键的语句旁写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课文中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在大家的脑海中浮现呢?现在就拿起你的课本,大声地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喜欢的情节吧!(2)生自由交流。

师重点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感受小人鱼的复杂心理。

①读一读,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a.师指名读,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哪个词最能表现小人鱼的伤心?(预设:心在破碎)b.师配乐讲述: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家人,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她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承受变哑之痛;为了王子,她的鱼尾变成了人腿,承受着肉体之痛;然而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

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她不想伤害那位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丽的公主。

②读一读,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a.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生体会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b.师生合作朗读。

师:在太阳出来前,小人鱼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恢复人鱼的原形,再活三百年;要么自己死,变成海中的泡沫。

下决心前,她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生1: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师:这可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呀!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生2: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师:这是会给她带来幸福的王子呀!然而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

于是——生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

师:这是小人鱼的内心在激烈斗争着,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释放。

最后,善良和纯真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生齐读最后三句话。

师总述: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如果王子不流血,自己就会死去。

“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是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4.小组讨论,体会小人鱼的高尚品质。

(1)师引导: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获得幸福,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从这个故事的结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原著结尾)师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4)师小结: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人都能像小人鱼一样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不怕挫折,甘于自我牺牲,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即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

于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小人鱼“从泡沫中升起来”,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

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设计意图】“朗读”和“感悟”是语文课堂上最有生命力的活动。

“读”能够促“悟”,“悟”能够促“读”。

师生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表达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可以让重点凸显,让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板块四总结拓展,延伸阅读1.课堂小结。

(1)师引导: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2)生齐读课题:海的女儿。

2.拓展延伸,引导阅读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画像。

(2)师引导: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

他的文字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

(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3)师总结: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有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冲动吧,“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去找来读吧!读的时候,最好能边读边想,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地写下来。

以后我们再来开展一个讲童话故事的活动!(板书:记忆故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安徒生的评价与推荐相关童话故事,是为了努力挖掘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和理解。

1.自主学习。

本课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逐段讲读,不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

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个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为语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充满活力,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27*海的女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

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魅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阅读一般没有什么障碍。

本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语,并标记感动的词句,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使学生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在多元交流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美人鱼雕像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读课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观看动画片《海的女儿》。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走进作者激趣导学1.导学: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吗?2.导思: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对号入座,把图片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连一连。

课件出示:3.导学: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4.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5.导学: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安徒生的经典之作《海的女儿》。

相机板书:海的女儿。

6.质疑: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预设:海的女儿是谁?(相机引导:你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