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种境界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研究学问三境界中,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是这样评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意思是:在秋天里夜里吹起了西风,碧绿的树都凋谢了,树叶子一落,一切都显得特别的空阔。
一个人登上高楼,看到一条漫长的路一直引到天边不知道究竟有多长......王国维引用了这个词形象的说明了一个人立志,做一件事情时的情景。
志虽然已经立定,但是前路漫漫。
还看不到什么具体的东西。
第二个境界的词是引自柳永的《蝶恋花》,王国维只是借用了那两句话来说明,在工作进行中,一定要努力奋斗,刻苦钻研,日夜不停坚持不懈,以至身体瘦弱,连衣裳的带子都显得松了。
但是他并不后悔,依然是勇往直前,不顾自己的憔悴。
在第二个境界中,关键是根据自我的体会立志做成一件事情之后,必须要有这样的精神才能够成功。
搞自然科学的既要进行细致的深入的实验,又要积累资料。
搞社会科学的必须积累极其丰富的资料,并加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在工作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一定要坚韧不拔,百折不回,决不容许任何侥幸求成的想法。
也不容许徘徊犹豫,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
同时我们意要刻苦钻研,又要向老师学习,打一个不确切的比喻:老师和学生一教一学,就好象接力赛跑,一棒传一棒跑下去,最后到达目的地。
我们为什么要尊师就是因为老师在一定意义上是跑前一棒的人,一方面我们要从他手里接过棒来,另一方面我们会比他跑得远。
这就是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三个境界的词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意思是到处找她不知道找了几百遍几千遍,只是找不到。
猛一回头,那人原来在灯火不太亮的地方。
中国小说常见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王国维引用这个词来说明要获得成功,一个人既然立下大志做一件事情,于是就得苦干,实干,巧干,但是什么时候能成功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不必过分考虑,只要努力干下去而方法也对头,干的火候够了成功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站在巨人的肩膀,我发现确实能看到更远,孤身一人的战斗进行着····拥有生命,便不能放弃希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看着自己成长,做事先做人,方可成器。
欲寄彩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他人看我太疯癫,我看他人看不穿;路漫漫,因为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要上下而战斗,路漫漫其修远只有傻瓜才忧愁,孤身一人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