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种境界:一种是物质生活的丰富。
大部分人一辈子劳劳碌碌都是为了追逐物质生活的丰富,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一些。
第二种就是更上一等的精神生活的丰富。
它已经超越了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贪恋。
而是希望能自我实现,自己的潜能能够发挥出来,能够在各个领域之中有建树。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能够留下自己的,但是还有烦恼,还有生死的烦恼。
第三种更上一层楼的灵性生活得解脱。
像那些开悟的禅师一样,任何时候都是快乐无忧的。
因此,放下回归当下本自具足的智慧就是佛。
你不要认为说的那个禅师的境界很难达到,其实我们领悟了禅的智慧,真的肯放下,当下即是。
不要因为外部自我而淹没内部自我,要有弹性的生命。
降服自己的心是一切安乐的泉源,不降服自己的心,就会有烦恼和痛苦。
禅悟人生的行为体系呢?遇到任何事情你都要保持欢喜心,为什么?因为起烦恼心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
反而让我们失去善行,反而让内心失去了宁静。
如果这个事情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改变他呢?失火了就去救火呀。
我们也必须要能够消除招来苦难的心念,这些苦难和痛苦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都是自招的。
所以真正的解决方法是消除招感苦难的心念,并且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禅的智慧,佛的智慧。
降服自心是一切安乐的泉源,正如《金刚经》所说“三心不可得”,我们能够无忧无惧的活在当下,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
从自己所有的念头解脱出来,练习不被自己的念头多困住,而不是尝试着去消除他们,这样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欢喜自在。
日本有个铁眼禅师发愿要刻印《大藏经》,经过了十年之久,筹足了资金不巧日本发生了水灾,带来了很多的饥荒。
他就把印经的钱全部去救济灾民。
第二次他又不屈不挠的筹钱印经,又遭遇了传染病的流行,他又把钱全部用来救助病苦。
然后又开始重新筹集资金,经过三次才终于把这部经书印成。
所以现在很多日本人还会告诫弟子们说:“铁眼禅师其实是刻了三套大藏经,前两套虽然没有形状,但比第三套更加的殊胜和庄严。
学禅的人要证悟空性的智慧,这个“空”并不是漠视人生的一切,而是一种不执著的心。
铁眼禅师深知法界平等不二的妙理,如果对人没有真实的慈悲,那么刻印经书也只是流于形式。
禅悟人生的哲理体系就包括了佛性本体论,也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也包含了禅的认识论,也就是无念、无相、无住;也包含了禅的实践论,也就是即心成智、顿悟成佛等等。
总而言之,我们要树立信仰的内核,他包括了哲理体系、行为体系和目标体系。
哲理体系是见地;行为体系是行持;目标体系是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