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或编写环节上有交叉或重叠部分。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的结果或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
而教学策略自然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
但教学策略不只是表现为方案,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展开。
教学设计时必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订、选择和运用。
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全盘考虑教学的整体设计。
教学设计一旦完成就比较定型了,它可以是对整节课或整个单元的设计,也可以是对整个科目的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而教学策略的运用范围和时空比较窄,一般主要集中在某一课时、某一内容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教学策略有不同于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必定要受到一定教学思想的制约或指导,但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学思想位于较高层次,属于理论、观念形态。
教学策略虽包含有理论,但本质上是属于操作形态的东西,是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具体化。
同一种思想指导下,结合不同的背景、条件,由不同的人来开发,就会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同一种教学策略,也不必然都源于某一种教学原理或思想,它可以源于多种教学原理、教学思想。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都是可操作性的,因此国外有学者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模式,这是欠全面的。
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
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
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也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
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到教学策略支配。
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操作性的东西,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广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式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机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瑞格鲁斯认为教学策略实际上包括三类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教学传递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
从另一方面讲,教学策略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或顺序看,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规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
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教学模式的制约。
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而教学策略则较灵活,具有一定的变性,可随着教学进程的变化及时调整、变动。
二者是不同层次上的概念。
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
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以依据,它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而教学策略的结构性却显得不足,而且它往往比较明显地指向于单个的教学行为。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其区别主要在于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可供参照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的组合,而教学策略尽管也以一整套的教学行为作为表征形式,但其本身是灵活多变的,不具有相对固定的属性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特点:教学策略的特点1、明确的针对性2、典型的灵活性3、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形4、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
教学模式的特点:1.操作性院2.简约性3.指向性4.完整性5.开放性6.稳定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
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
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
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在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喜悦,人生从此充满了活力、激情和有意义。
教学目标:教师接触的主要是教学目标或课堂目标,即由课时或由若干课时构成的教学课题的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种主要功能:导学、导教、导测量。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对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进行了划分,符合能力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原则。
教学目标的定位:(一)根据教材和知识学习阶段确定单元或课时目标(二)教学目标间的平衡1.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如智慧技能。
这样可使一门课的教学之后,学生至少能有“一得”,“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通过每节课的积累,学生能学得一门课程上的大概知识框架和重要的知识点。
2.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如某些规则的学习必须以概念为先决条件,教学目标应反映出这一点。
3.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目标与情感、动作技能领域内的目标相结合。
例如,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文学,在语文上肯下工夫,能广泛进行阅读,故他们的语文成绩较好;而有的学生却对语文厌倦或不感兴趣。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注意语法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认知方面的学习,而不注意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那么,他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4.教学目标的多少应符合学习规律。
心理学中有关注意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长时间注意一类事物,可使人疲劳。
而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对于一些较难的学习材料,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的效果要好。
故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教学中的交替运用,更能保持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适当定位意味着教师或教学设计者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所包含的知识的类型,还要确定不同类型知识学习或教学的阶段。
此外,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还应注意保持教学目标间的平衡,围绕一个基本目标组织单元或课时目标。
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要素:(1)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2)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3)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行为目标的优点是它的清晰性,行为目标强调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目标。
通过在目标中规定教学后学生的具体行为、行为产生的条件及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来克服目标陈述的含糊性。
教师可能因此只注意学生外在的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
(1)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2)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句子。
自学指导:自学指导就应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让学生明确阅读的内容和目标。
因此,自学指导应是教师对教材与课标理解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一种表达方式。
“自学指导一定要具体,让学生明确四方面的内容: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法、自学的时间、自学的要求”。
除上所述,设计自学指导还需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自学指导的内容;二是自学指导的语言表述要清楚、简洁、准确;三是确定的学习内容应与所规定的自学时间相匹配。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就是给学生以“点金”之术、“捕鱼”之法。
学生如果能掌握自学方法,一生将会受益无穷。
制定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目标的表述,要在自学内容的前面加上“记住、弄清、运用”等动词,避免使用“体会、了解、感知”等字样。
(2)讲述目标时,语速要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
(3)要有激励性。
(4)要简短,不宜过长。
(5)要有时间限制。
有了目标,也就有了问题,学生自学教材,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从而更能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
教学手段:1、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可适应。
老师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课程听懂程度,学生有何问题亦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达到理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效果。
缺点是:学生人数多后,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加重了老师上课负担,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时间都几乎是花在授课的过程中,因此在上机时好少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辅导学生。
课堂容量小。
结论: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学生听课前提下,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
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
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
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
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