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汇报课评课稿
永昌县河西堡第二小学二年级组
彭老师讲的《七步诗》是一节典型的高效课堂。
一是学生预习准备非常充分。
查阅了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人物背景等,对诗歌所涉及的字词、句子都基本上在课前解决了,好几个小组还根据诗歌内容编演了情景剧,这些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课堂流程一气呵成,学生精神状态良好。
无论是对学、群学过程,还是展示过程,各个小组长组织有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组内,组长组织组员一个个读背古诗,说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展示中,组长带领全组同学进行展示,之后请其他同学点评、质疑、补充,最后请下一组给自己小组评价打分,并接着展示。
这个过程中,特别一提的是其他小组同学的点评质疑,个个声音洪亮,精神饱满,一个接着一个,即使有两三个同学同时站起来了,其中一个先开口了,其他两个就自觉地等着,绝对没有争抢的象。
这也是长期组织训练的结果。
因此,课堂学习效率高,注意力几乎没有流失。
三是展示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
有展示理解诗意的,有展示品评诗歌的,有展示背诵的,更有一个小组是展示表演诗歌情景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个表演的小组,同学准备非常的充分:角色分配明确,理解到位,表演的过程态度大方得体,并且伴有辅助的动作,把诗歌当中暗含的紧张气氛甚至都表现出来了,非常的生动、有趣,帮助同学加深
了对诗歌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的学以致用环节设计的也非常好,让学生结合古诗内容,结合现实进行了拓展应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这节课白碧微瑕的地方,一是学生展示时站姿有背向大多数同学的;二是老师点拨说“豆”“萁”指代人物是比喻的说法值得商量;三是在对诗歌含意及拓展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面体会,还要引导学生反而体会,从而加深理解。
比如说“台独陈水扁”,不仅要说不能分割台湾,而且要说要努力让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讲述民俗的同时,用最简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
李莉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李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
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
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
教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以及之后的角色体验,深入读书,都在尽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情境。
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另外,在这节课中,李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
第三段抓“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品景色之美时,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时,出示画面,“还有那些词可以描绘这样的景色?”不仅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是对这两个词的深入理解,不仅有直观形象上的感受,还有语言的碰撞。
另外,多次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仿佛看到了什么,以及写话训练的安排,使整节课语言训练扎实。
这节课,的确扎实有效,可是针对五年级组的主体“个性课堂”这一主体而言,似乎这节课少了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其实怎样的课堂是个性化的,我也说不太清楚,不过,我会继续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