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鼎盛时期,它集历代之大成,总结发扬数千年的雕刻技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玉器,用途之广,雕塑之精,设计之妙,创新品种,达到了高峰。
关键字:玉器的发展玉器的制作玉器的纹饰玉器的文化含义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
清代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各种工艺美术空前繁荣,其中玉器艺术更为突出。
清代是我国古代玉器最为发达的时期,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较以往有超越性的突破。
此时,制玉作坊遍布各地,由宫廷直接控制的作坊便有十处。
南方以苏州、扬州为中心的“南作玉”和北方以北京为中心的“北作玉”,是此时最具代表的两大流派。
清代初期的玉器制造主要在民间,宫廷制玉较少。
乾隆时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好,原料的丰富以及工艺的进步,宫廷制玉发展较快,不仅出现了大批礼器,还制成一批体积庞大、雕琢复杂的玉山,一些乾隆御书的题记、诗文,还被琢刻于玉册之上,置于精巧别致的紫檀匣中收藏。
乾隆之后宫廷制玉有所衰退,但晚清民间市场仍十分活跃,不断推动清代制玉的发展。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
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
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仍是苏州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
扬州玉工艺后来居上,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
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形成了玉器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期。
由于乾隆皇帝爱玉,所以清代玉产地主要有除了苏州、扬州还有宫廷,呈三足鼎立趋势,各具特色。
清代玉器品种和数量繁多,以陈设品和玉佩饰最为发达。
陈设品有按青铜器为祖型的仿古形式器皿及各种仁兽,瑞禽的造型,新增的品种有山水、花鸟玉山,浮雕图画式的玉屏等。
玉佩的品种更为丰富,成为各阶层民俗事项和服饰广泛佩戴使用的装饰品和吉祥物。
此外兼有实用功能的各种玉器皿,文房用品数量和品种也较历代多有增加。
清代玉器在制作上以乾隆时代为分界线,前期治玉重视选料,由于开采条件改善,采集到的优质白玉、羊脂玉数量之多,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材质的精美,为这一时期能产生许多珍宝性艺术品,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工艺加工方面,琢工精巧,光工细腻。
乾隆时代的玉器皿的轮廓线都极规则,横平竖直外缘及子口转折严整挺拔。
棱角多呈劲挺锋锐状。
起凸的浮雕图案边缘,也处理成锋利边线,观之剔透,触之扎手。
在抛光工艺上也很讲究,一般细光处看不见琢镞的痕迹,细光能达到玻璃光亮度。
清代中期以后,玉器生产渐入衰落,不但规模减退,工艺制作上取巧偷工造成规格越益粗糙。
如所琢树木花草枝梗,不再精到的琢出圆润的,符合生态的形象,仅以两面削琢的角形凸起代替。
花卉图案也不再细致地琢出枝叶穿插、花叶翻卷的形态,太多取平面的浅浮雕处理。
尤其是器皿轮廓线大多拖泥带水,转折含混。
许多该作圆雕处理的玉陈设品、玉人、玉山,甚至小件玉佩、玉附的背面,也采取用工极少的粗处理方式。
此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仿古玉器。
乾隆帝对收集到的古玉,满意者,赋诗、作文,大加赞赏,不满意者命清宫造办处改头换面,重新琢镂。
乾隆对琢玉高手倍加爱护,对姚宗仁尤为赏识,经常与其切磋仿古玉技艺。
宋元时期仿古玉已初显端倪,明代仿古琢造已达相当水平,清代更上一层楼。
仿古玉是玉匠、收藏家对前人创造的仰慕、憧憬和追求,需运用智慧与技巧,仿中有变化,仿中有创意,因此清代宫廷仿古玉有很高的美学价。
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温润细腻的新疆和田玉和晶莹剔透的缅甸翡翠。
清康熙年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乾隆年间西域的分裂割据和叛乱得到平定,又打通了新疆和田玉内运的道路,这两点都有效地解决了清代玉器制作的玉料来源问题。
清代玉器,纹饰内容广泛,以民俗题材为主,有人物、飞禽、走兽、昆虫、山水花卉、亭台楼阁等,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如马背蹲一猴为“马上封侯”, 猴背上又一猴为“辈辈封侯”,雕一只鱼意为“年年有余”,三只羊意为“三羊开泰”,还有传说故事、携琴访友、太白醉酒、赤壁夜游等。
清代仿古玉的品种多种多样,其用途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除上述剑饰、鸡心饰佩等仿汉代器外,还有璧、璜、蝉、块、佩饰等,上面的纹饰似古代纹样,却带有本朝特征,有的纹样全是本朝的。
仿古玉器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不仅是为了满足玉器品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迎合人们崇古的心理。
清代宫廷提倡复古器,特别是在乾隆时期,这时的民间同样流行,从礼器到各种装饰品, 均有玉仿制品,从而促进仿古玉器的发展。
但是民间有的仿古玉器是以假充真,欺人牟取暴利,其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将伪品做得与真品相似。
《玉纪补》记载民间玉器乍伪法很多,有火烧,沁、煮沁、卤提、里入地下等,上述介绍的就是清仿汉代五剑饰与鸡心佩。
若细心观察就可发现与汉代的差别,首先没有汉代古拙感, 带有近代雕刻玉的特征,例如螭纹不是较大幅度的“S”形弯曲状,四肢力感不足,没有前伏后蹬的神采飞扬气势。
细部也有差异,五官不同,总之汉代的螭纹是一种健壮、饱满、豪放的气质,流畅自如,潇洒。
汉代雕刻的特征正如明代高濂所说:“汉人琢磨,妙在双勾,碾法婉转流动,细如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 严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这种游丝毛雕阴刻线是汉代玉器显著的特征。
清代仿品,从造型、纹饰与刀法均不同,带有明显隽秀、温和的清代特征。
如玉文带背面的方孔能明显看到铊痕迹,不是汉代先用钻打小孔,再用线锯锯成长方形穿孔,并留有线锯直道痕迹。
剑首饰上的三孔,也不似汉代中间孔大,两侧斜直孔与中间大孔相通,用于在剑首端起固定作用,而清代器上面三孔中两侧与中间孔不通,仅仅是“样子”。
总之,这时出现的仿古玉器已世俗化,成为人们的使用品或装饰品。
清代玉器吉祥图案有仙人种佛像动物、植物、器物有的还点缀着禄、寿福、吉祥、双喜等文字。
清代玉器中吉祥类图案的大量出现、流行,实际上是当时社会现象的鲜明的反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希望借助于玉器来祝福他人、保佑自身、向往与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态。
传世的清代玉器,不同时期,特征不同,清代早期玉器较少,这与当时的国情有关,随着手工业的发展,玉器生产得到恢复,其特征表现在玉表面的光泽比明代的光亮,但不同于清乾隆以后的蜡质光泽。
雕刻纹饰工细圆润,没有明代古拙、奔放,也没有清乾隆以后险峻露峰的特征。
乾隆及嘉庆时期,玉器生产数量大,雕刻受当时工艺的影响。
以青玉、碧玉为主,白玉次之,玉表面有蜡质感。
纹饰分阴刻、浅浮雕、高浮雕等。
高浮雕层次多,立体感强,雕刻的山水可分远景、中景与近景, 形成不同的画面,纹饰见棱见角,突出明显。
清代晚期,玉雕纹饰繁缛,显得零乱。
仿古器的纹饰呈现拼凑,带有本朝特征,没有古拙感,缺乏浑厚的气势,线条柔软纤细。
总之清代的玉器在全面继承历代雕刻技艺基础上,同时吸收当时绘画、瓷器、漆雕、竹刻等工艺,又有发展,玉器上的图案与山水、花鸟、人物画的构思布局、气韵一样。
动物立体雕取材广泛,雕刻精细,对于一个飞鸟来说,根根羽毛清清可数,玉的表面处理也独具特色,到了晚期随着社会的衰落,玉雕工艺也走下坡路了。
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
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
清代重白玉,尤尚羊脂白玉,黄玉极少,也受到爱重。
民间用玉以两江产量最多也最精。
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是苏州专诸巷,苏州玉器精致秀媚,内廷玉匠也多来自该地。
扬州玉作发展很快,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玉作豪放劲健,特别善于碾琢几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的特大件玉器,《大禹治水图玉山》即其代表作。
清代玉工善于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集阴线、阳线、平凸、隐起、镂空、俏色等多种传统做工及历代的艺术风格之大成,又吸收了外来艺术影响并加以揉合变通,创造与发展了工艺性、装饰性极强的玉器工艺,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高的艺术造诣。
玉器的精与美。
以乾隆宫廷玉器为代表的清代制歪风格,皆可用“精、“美”来代表。
“精”相玉器材质、雕琢、抛光的工艺之精;”美”相玉器质色、造型、纹饰的艺术之美。
格与美代表了清代崇玉文化的最高成果及其审美的最高标准。
造成玉器形式主义用美意趣主要原因是,清代上层统治者缺乏信仰观念和高层次的艺术追求心理、故而促使玉器的文儿内涵不足,贫乏苍白。
在封建特仪制度的影响下;艺术作品单纯为了满足帝玉贵族的审美要求,因此作品的品位特殊且不面更以繁宫为贵,琐华为美,致使艺术品越发趋向矫柔造做,内力活力不足,反而得以时髦。
虽观之易理解,也能乐在其中但也易忘却,得不到深刻的艺术享受。
在这种文化艺术观念的制约下,创作者们的热情,也会受追去屈从于技艺与技巧的极尽发挥,并以此来使得统治阶级的肯定。
总的来说,清代玉器艺术形式特点是,单凭直观的感觉,就可欣赏到作品的全部,而未能隐含层层的这的文化内涵。
清代玉器能宗法前人,而又极富人情世俗、小农趣味,尤注重文玩格党、要求艺米形式纤细繁琐,富丽精玉,这正是清代玉器的形式主义又夹杂浪漫风韵对正统古典主义的一种叛离。
文化的可继承性,决定了清代玉器是数千年传统玉文化的集大成者。
因此,它能在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与创新。
“综合”指它注重遵循与吸取传统(主要是宋、元、明)玉文化的创作法则和精髓,把玉器制作推向最后的高潮;“创新”指着意于精品价值取向,使精美的玉器获得超值宝物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尽管清代玉器不可璜兔地要受到时代文化大背景的制约,在审美意义上,偏重形式的追求而较少深层的思想与文化内涵的表现。
妩而,清代玉器以高度华美的技巧与形式美,为传统玉器的艺术体系,作了最后的总结;它在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上,达到了空前发展、高不可及的巅峰,是中国古代玉文化史上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