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的,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由于组成空气的粒子间的空隙较大可以随容器的大小而变化,所以空气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膨胀扩张。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压缩或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五、材料准备
教师:课件、杯子、水槽、水、纸巾、注射器、小车
学生:杯子、水槽、水、注射器、纸巾、小车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在我们的科学世界里有一些现象非常有趣,其中一个就是借助空气能让纸巾在水里游泳而不变湿。
师: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纸巾、水槽、烧杯、水、空气,你能借助空气让纸巾在水中而不变湿吗?
师:实践出真知,就让我们边讨论边动手吧,看看哪个小组能成功的完成这个任务,开始吧。
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成功的小组请举手!我们请成功的小组上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分享一下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空气占据空间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现在没成功的小组再试试。
师:方法我们都知道了,但是纸巾不湿的秘密我们还没解开,为什么杯子里的纸巾没有湿?能说说你的猜测吗?
预设:杯子里有空气、水没有进去(无论对错都鼓励)
师: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都非常强,我们把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的现象称作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如果答不出来)师: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都非常强,但是这么多的原因,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老师也来试试看,请仔细观察(演示失败的实验)。
师:哎呀!老师的实验失败了,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分析一下,为什么失败了?
预设:空气跑出来了、有气泡出来、杯子倾斜了
师:为什么杯子里有空气纸巾就不会湿呢?这说明了什么?(空气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变化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空气占据空间,那么,请看我手上的这辆小车,圆球和注射器里有什么?(空气)
师:这是辆神奇的小车,只需要空气就能让它动起来,先来看看小车的构造,圆球的一端是一个单向口,只能进不能出,注射器的活塞连着能转动轮子的齿轮。
师:你能使用空气让你的小车动起来吗?动手吧!
小组动手组装小车,让车子动起来,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的车子动起来了?说说你们小组是如何做的?上来演示一下。
师:其他小朋友都清楚了吗?现在有个任务需要大家完成,观察小车动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开始观察吧。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注射器按下去又弹出来)注射器里是什么?(空气)
师:对了,我们把空气的这个特点叫做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
师:当我们放手时,注射器活塞怎么样了?这说明了什么?(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板书: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师: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这一特性?(篮球、足球、喷壶)
师:我们的小朋友这道的真多,看看这些你都知道吗?(展示图片)
4、小结
师:今天我们发现了空气的哪些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课后呢请大家想一想,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为什么气球吹太大会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
压缩的空气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