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离能和电负性-归纳与整理(最新课件)
电离能和电负性-归纳与整理(最新课件)
8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周期表里,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核
外电子数
B.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
子层数
C.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元素的原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越大,其原子半径也越大
9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5.A、B、C、D 都是短周期元素。A 的原子核外有两个 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B 位于 A 元素的下一周 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A 最外层电子数的 1/2。C 的 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 A 元 素原子相同。D 与 C 属同一周期,D 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比 A 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1。 (1)根据上述事实判断:A 是___N_e____,B 是____S_i ___, C 是___M_g____,D 是___C_l____。
14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解析 (1)根据电离能的变化趋势知,Q 为稀有气体元素, R 为第ⅠA 族元素,S 为第ⅡA 族元素,T 为第ⅢA 族元 素,U 为第ⅠA 族元素,所以 R 和 U 处于同一主族。 (2)由于 U+为第ⅠA 族元素且比 R 电离能小,所以 U+的氧 化性最弱。 (3)由于 Q 是稀有气体元素,所以氦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与此最像。
4
3.为什么 Na 容易形成+1 价离子,而 Mg、Al 易形成 +2 价、+3 价离子? 答案 Na 的 I1 比 I2 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 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 Na 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 价离子;Mg 的 I1 和 I2 相差不多,而 I2 比 I3 小很多,所以 Mg 容易失去两个 电子形成+2 价离子;Al 的 I1、I2、I3 相差不多,而 I3 比 I4 小很多,所以 Al 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 价离子。而电离能的突跃变化,说明核外电子是分能 层排布的。
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吸引键合电子 能力的标 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 吸 引键合电子 的能力越 强 。 2.标准 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 4.0 作为相对标 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18
知识梳理
3.变化规律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 小于1.8 ,非金属元素的电 负性一般 大于1.8 ,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 “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 1.8 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 渐 增大 ,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减小 。
相邻元素要高,因为其最外层电子呈全充满或半充满结构。 答案 (1)E (2)D (3)C
(4)电子分层排布,各能层能量不同 10
(5)R<S<T S S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处于 s 能级全充满状态,
能量较低,比较稳定,失去第一个电子吸收的能量较多
16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思维模型
17
电负性 1.含义
21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题组一 元素电负性的判断与比较
1.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Li、Na、K
B.N、P、As
C.O、S、Cl
D.Si、P、Cl
( D)
22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2.下列关于元素电负性大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
A.O<S<Se<Te
B.C<N<O<F
C.P<S<O<F
2. X、Y、Z 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
为 ns1、3s23p1 和 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的化学式可能是
(A )
A.XYZ2 C.X2YZ2
B.X2YZ3 D.XYZ3
7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ⅦA 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
A.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易形成-1 价离子 C.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元素
符号 Li Be B C O F Na Al Si P S Cl
电负
性值 1.0 1.5 2.0 2.5 3.5 4.0 0.9 1.5 1.8 2.1 2.5 3.0
25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1)认真分析信息 A 图中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 规律,推断第三周期 Na~Ar 这几种元素中,Al 的第一 电离能的大小范围为________<Al<________(填元素 符号)。 (2)从信息 A 图中分析可知,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 电离能 I1 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信息 A 图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 置是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11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题组二 元素推断与元素逐级电离能
6.根据下列五种元素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数据(单位:
kJ·mol-1),回答下列各题:
元素代号 I1
I2
I3
I4
Q 2 080 4 000 6 100 9 400
R
500 4 600 6 900 9 500
S
740 1 500 7 700 10 500
28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4)根据对角线规则,Al(OH)3 与 Be(OH)2 的性质相似, Be(OH)2 应具有两性,根据 Al(OH)3+NaOH=== Na[Al(OH)4],Al(OH)3+3HCl===AlCl3+3H2O 可以类似 地写出 Be(OH)2 与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根据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 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可 知,在同周期中电负性 Na<Mg<Al,Be>Mg>Ca, 最小范围应为 0.9~1.5。
答案 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吸力也越 来越大,消耗的能量越来越多。 2.为什么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的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 硫的大? 答案 Mg:1s22s22p63s2 P:1s22s22p63s23p3。镁原子、 磷原子最外层能级中,电子处于全满或半满状态,相 对比较稳定,失电子较难。如此相同观点可以解释 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O,Z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 Ga。
10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2)C 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1_s2_2_s_2_2_p_6_____;D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1_s_22_s_2_2_p_6_3_s2_3_p_5_。 (3)B 位于第____3____周期__Ⅳ___A__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 物的化学式是___S_i_O_2__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 种___弱_____酸。
27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解析 (1)由信息所给的图可以看出,同周期的ⅠA 族元 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而第Ⅲ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 于Ⅱ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 Na<Al<Mg。 (2)从图中可看出同主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逐 渐减小。 (3)根据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可以看出,图中所给元素 中 Rb 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5 周期第ⅠA 族。
D.K<Na<Mg<Al
解析 A 选项元素属于同一主族,电负性从上到下依
次减小; B 选项元素属于同一周期,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
C、D 两个选项元素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
在周期表中,右上角元素(惰性元素除外)的电负性最 大,左下角元素电负性最小。
23
题组一
1
2
题组二
3
题组二 电离能、电负性的综合应用
T
580 1 800 2 700 11 600
U
420 3 100 4 400 5 900
12
题组一 1
2
3
4
5 题组二 6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________。
A.Q 和 R
B.S 和 T
C.T 和 U
D.R 和 T
E.R 和 U
(2)下列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是________。
电离能和电负性
[考纲要求] 1.了解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
元素第一电离能变化规律。 2.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
关系。
1
2
电离能
1.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 子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 ,符号: I1 ,单位: kJ·mol-1 。
2.规律 (1)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小 ,最后一种元 素的第一电离能 最大 ,总体呈现 从左至右逐渐增大 的 变化趋势。 (2)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 逐渐减小 。 (3)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 大 (即 I1 < I2 < I3…)。
3
深度思考 1.为什么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19
深度思考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电负性大于 1.8 的一定为非金属,小于 1.8 的一定
为金属
(×)
(2)电负性差值大于 1.7 时,一般形成离子键,小于
1.7 时,一般形成共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