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进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改进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湖北省2017年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 改进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要求,湖北省教育厅认真落实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积极谋划2018年工作部署,为扎实推进全省教学诊改工作,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一、2017年工作回顾2017年,湖北省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及我省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系列文件精神,以提高计划性和可操作性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以探索建立诊改有效运行机制为重点,分批推进院校试点;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重点,启动首批抽样复核;以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为重点,推动省级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建设;以健全和落实诊改工作公告制度为重点,加大省地校各层级宣传力度,全面推进我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

省教育厅切实担负起对诊改工作的领导责任,省教科院组织教学诊改专委会深入研究、加强指导,全省各职业院校积极行动,自主诊改,取得了诊改工作的初步成效。

(一)主要工作1.健全专委会组织机构2017年4月,省教育厅组织成立了湖北省职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其中专门设置教学诊改专委会,聘任14名教学诊改专家,具体指导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制定了《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章程》,拟定了《专委会工作纪律》《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专委会例会制度》《专委会调研制度》,形成了有效的专委会工作机制。

2.加强诊改工作顶层设计2017年6月,召开诊改专委会工作会议,在总结2016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2017年工作思路,提出了加强领导、细化方案、试点引领、全面培训、注重宣传等五项工作要点,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指定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8月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及时调整2017年诊改工作计划,下发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下一个阶段全省诊改工作安排。

9月份,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7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对数据采集工作做了总体安排。

一系列科学的顶层设计,较好地指导了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有序推进。

3.系统组织专题培训2017年3月份,分两期举办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使用培训。

7月份,举办全省诊改试点区域和试点院校诊改方案优化和诊改具体操作培训。

省教育厅职成处邓世民处长、余弢副处长、省教科院朱圣芳副院长、全省试点区域教育局及试点院校相关领导、试点院校教务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杨应崧教授为培训做了“理念先行、整体把握,问题导向、精准发力”的专题辅导报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丁敬敏教授基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诊改实践做了“建设质保体系,促进内涵发展”交流;上海市贸易学校校长姜晓敏做了题为“让教学诊改工作随需而行、洞悉现状、着眼发展”的经验介绍。

9月初,举办了中职省级试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培训。

12月份,举行了试点工作研讨培训会。

省教育厅职成处邓世民处长、余弢副处长、省教科院朱圣芳副院长、全省试点区域教育局及试点院校相关领导、试点院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宜昌市、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第一商业学校、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分别代表试点区域、高职试点校和中职试点校,就诊改实施方案编制和诊改工作推进的情况作了专题报告,并请专家作了现场点评。

邓世民处长对全省2017年诊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部署了2018年工作。

2017年,试点区域教育局及试点院校领导、管理人员、数据管理系统操作人员等1000余人参加了培训,为有效推进诊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优化中职数据平台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专委会委托武汉第一商业学校建设省级中职诊改专用数据平台。

目前,已经落实硬件建设,专门部署了5台高性能的联想机架服务器,其中,两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两台作为应用服务器,一台作为数据备份服务器,安装了正版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

同时加快开发管理系统,对接教育部状态数据管理平台,结合湖北实际,开发省级数据管理系统,目前已投入试运行。

5.全面推动诊改试点一是精选试点单位。

2017年4月初,组织全省职业院校申报教学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单位。

经过学校申请,专家评审,确定四个市州为整体区域试点、19所中职校为中职试点、45所高职院为高职试点,高职试点分三批推进。

6月份下发《关于确定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区域及试点院校的通知》,正式启动省级试点工作。

二是强化试点引领。

本着了解情况、指导优化、打造样板的目标,10月—11月,教育厅组织省专委会对部分中职试点校和部分高职试点校开展调研。

通过听取学校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度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做法、取得成效、瓶颈问题和解决思路;通过深入研讨,帮助学校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找到解决瓶颈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主要亮点和经验1.思想高度重视各市州、各学校均充分认识到,推进教学诊改工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大部分学校都成立了由党委书、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和教学单位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诊改工作领导小组。

加大校内宣传和培训力度,在全校形成重视诊改、落实诊改的浓厚氛围。

例如,湖北城建职院先后组织领导和骨干分赴10多所省内外高职院校调研学习,选派中层骨干参加教育部培训,召开了8次专项会议。

思想上的高度重视,为有效推进诊改工作提供了基本保证。

2017年1月,省财政厅联合省教育厅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将各高职诊断与改进工作复核结果列为资金分配因素。

2.方案基本完整各校实施方案一般都具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内容、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安排等基本要素。

在工作内容中,一般都对如何有效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建立内部质量保证运行机制、有效建设与应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有效建设质量文化建设等进行了设计。

设计一般都符合“55821”理论,并体现出学校自身特色。

荆州市、孝感市教育局和江汉油田教育集团自2016年全省“宜昌会议”后,及时制定了区域教学诊改实施方案,分层启动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

荆州市以荆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为试点,以国家示范、省级示范、省级重点和一般职校四个层次逐步实施的方式推进区域教学诊改工作,孝感市以汉川市职校、安陆市职校等学校试点启动诊改工作,逐步推进区域内其他学校开展教学诊改工作。

十堰市教育局制定实施方案,6易其稿,突出抓住龙头、分组推进、开展交流、实地指导等具体措施设计,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推行“人才培养质量关键集控制法”。

武汉职院基于15年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经验,制定了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

武汉城市职院以“搭架子、对数子、建模子、开方子、扎猛子”五子工程为主线,设计实施方案;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在方案中突出“整体设计、单点突破”渐进策略;武汉第一商业学校在方案中突出“立足平台、用足数据、做足预警”过程诊改。

这些设计,都较好地贯彻了教学诊改的基本思想,符合诊改基本规律,且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3.推进各具特色各市州、各学校均有实实在在的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

湖北城建职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建成了CRP管理平台、教学云平台、信息化实训室、智慧教室,及网络课程、在线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库等,为诊改供了保障。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实施“四个点工程”。

搭建科学合理的“目标树”,找准“起始点”;通过管理激励,瞄准“切入点”;通过诊改试点和省级复核,形成“动力点”;优化资源配置和搭建智能校园管理平台,筑牢“基础点”。

鄂州职业大学建立了各层面的标准体系,完成31个专业标准和480门课程标准。

武汉电力职院将诊改工作列入学院的重点工作,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将诊改结果纳入个人绩效范畴。

湖北生态职院分层开展诊改工作。

学校层面按照“一年、五年”机制诊改,专业层面按照“一年、三年”机制诊改,课程层面接照“课堂、课后”机制诊改,教师层面按照“总体、个人”机制诊改,学生层面按照“学生、环境”机制诊改。

诊改覆盖了五个层面。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逐年诊改,有所侧重,螺旋提升"的自主诊改理念,形成"点线面体"动态循环诊改工作模式。

即:“盯点”——诊改点;“联线”——宏观整体、个体微观两条线;“组面”——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面;“构体”——构建了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五大系统一体化。

襄阳市旅游服务学校、钟祥市职业高级中学边试边改,边学边改,注重诊改工作的落实。

各市州、各学校独具特色的推进措施,为诊改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全省诊改工作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4.成效初步显现通过诊改推进,各校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更加准确,质量目标更加明晰,初步构建立了目标链和标准链;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各校均着手全面清理制度,开展制度“存、废、改、并、立”工作,探索建立系统化制度体系;专业建设更加规范,课堂教学质效明显提升,教风、学风明显好转,质量意识明确增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诊改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些瓶颈问题。

(一)认识没有完全到位部分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对自身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尚不到位,对开展诊改工作的要求和方法了解尚不全面,将诊改与评估混淆,以及将诊改工作项目化的倾向仍然存在。

(二)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诊改工作推进的力度、进度和有效度不平衡,部分学校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具体,有效的诊改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

(三)信息化手段不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诊改工作要求,制约了诊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2018年工作安排(一)加强领导一是继续加强省教育厅对全省诊改工作的领导,将诊改工作纳入2018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强化政策指导、经费支持和监督管理;二是加强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诊改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省教育厅相关要求,组织成立各市州教学诊改专委会,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整体推进各市州诊改工作;三是加强学校对教学诊改工作领导,确保各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考核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全面推进诊改。

(二)分类指导以试点校为龙头,引领全省中职学校按照守住底线的要求,在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诊改制度。

指导新建高职院校在保证学校“基本办学方向、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以教学工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诊改制度;指导优质高职院校以“集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等为重点建立健全诊改制度;指导其他高职院校以“保证院校履行办学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为重点建立健全诊改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