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2.2函数的表示法(第二课时)
数学组 陈宇婷
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1)掌握分段函数,会求它的解析式,定义域,值域。
(2)会画函数的图象,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2、德育目标:(1)在例题教学中穿插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2)在例题教学中穿插遵纪守法教育,教育学生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二、重点难点: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法
(二)新课教授:
分段函数的形式特点、值域、定义域
(三)例题讲解:
例1、已知⎪⎩⎪⎨⎧+=10
)(x x f π )0()0()0(>=<x x x . 求
f(f(f(-1)))
解题思想:先求内,再求外
例2、作出函数21++-=x x y 的图像。
解题思想:先化为分段函数,再作图象
例3、分段函数应用题
《中华人们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四条中有下表: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使用)
目前,上表中“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从月工资、薪金收入中减去1000后的余额.(1)写出月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y 关于收入额x (0<x<4000)的函数表达式,并画出函数图像。
(2)一公司职员某月缴纳个人所得税185元,问她该月薪金收入多少元?
(告诉学生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纳税越多为国家作的贡献就越大,同时也说明你的收入越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 例4、作出函数x x y 1
+=的图象
解题思想:用列表法先作第一象限的图象,再根据对称性作第三象限的图象
(四)课堂练习
课本P56 习题2.1 3,6
(五)小结与作业
课本P56 习题2.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