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基本理论
(2)分类 ① 并列混合:即绘画的色彩并置,以色点、色线
并列或交错,在一定距离产生视觉的混合。从印象 派画家开始至今广泛使用。(彩色印刷品,在放大镜下
观察,即为色点并置。)
三. 色彩的混合
② 平均混合:
把两种或几种颜色放在旋盘上快速移动,形成它 们平均明度值。
三. 色彩的混合
(3)特点
明度不减弱,与减法 混合相比色彩更鲜艳。 ① 近看色彩丰富、远 看色调统一。也就是, 远看颜色,近看花。
① 固有色
物体在正常日光照射下,所呈现出的固有色彩。
• 固有色:物体色本身不发光,它是光源色经过物体
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我们把这些 本身不发光的的色彩统称为物体色。实际上不存在绝 对的黑色或白色。 物体的固有色是相对而言的。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② 条件色
自然界各种光源、环境、空间条件下物体呈 现的色彩。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① 同类色 (2) ② 临近色 ③ 互补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① 同类色:同一种色相不同明度的颜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② 邻近色
色相比较接近的颜色。 色环上120°以内的相 邻颜色,互为邻近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③ 互补色:三原色中任意两个混合,和另一个互为补色
组织整体色调
知识点回顾
一 色彩原理
(光-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三种分类:① 原色、间色、复色 ② 同类色、邻近色、互补色 ③ 固有色、条件色
知识点回顾
三 色彩混合
·加法、减法、空间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冷暖、补色、色调
作业练习
一、内容:
1. 2. 3. 4. 24色色环练习 明度推移练习 纯度推移练习 补色练习 (1幅) (1幅) (1幅) (1幅)
·色相——蓝紫调 ·色性——中性调 ·明度——浅色调 ·纯度——鲜色调
·对比色调
·色相——黄蓝调 ·色性——冷色调 ·明度——深色调 ·纯度——灰色调 ·调和色调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4)色调的作用
物象色调在绘 画中起着支配作用, 直接影响到画面效 果。在实际写生和 创作中所表现画面 的主色调,实际也 含有各种不同的色 彩因素(多种色彩关 系的对比统一)。
③ 复 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① 原色
即三原色。三色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 能由其他颜色调配出来,而这三种颜色按 不同比例调配可得到所有其他颜色。这三 个颜色被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
a. 色光三原色 三原色
b. 颜料三原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a.色光三原色:
绿
红
蓝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b.颜料三原色:
黄(柠檬黄)
红(品红)
青(湖蓝)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也叫二次色。 ② 间色: 红与黄——橙色
黄与蓝——绿色
红与蓝——紫色
在调配时,由于原色在 份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 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混 合比例不同呈现多种间色。 (如:红橙-黄橙)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③ 复色
也叫“复合色”。复色是用原色与间色相 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
环境色<光源色。——影响/改变固有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c.空间色: 也称色彩的透视,是由于大气层(包括水
蒸气和灰尘)作用而引起的色彩渐变现象。
如同样的树,近处呈黄绿色,远处则呈青灰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空间物象的色彩实际上是受光源、环境、空间 的影响而变化的,并且通常情况下是三者一起作用 于物体的,它们之间互相影响才形成了物象的色彩 变化。 ·固有色 ·条件色 物象间的差异 物象所处的环境
最基本的互补色: 红和绿
橙 绿
蓝
黄
黄和紫
橙和蓝
红
紫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色环上成180°的一对色均为互补色。
白兔在不同的光源下, 呈现不同的色彩说明了什 么问题呢?
严格来说物体并没 有固定不变的色彩。光 变色就变。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① 固有色
(3)
② 条件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① 相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紫红 深红
玫瑰红
大红
朱红
桔红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② 不同色相之间的明度变化
白
黄
橙
红
紫
蓝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③ 颜色由于光线照射强弱不同,会产生明暗强弱不 同的变化
罐子——杯子亮部和 水果——衬布的暗部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3)纯度: 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饱和度或彩度。 纯色 次纯色 灰色 次浊色 浊色
纯度序列表
每种色相都有纯与不纯之分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颜料+水 / 白 / 黑 / 几色混合 ——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三要素的相互关系:
变色相,变明度、纯度。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纯度降低,明度降低
纯度降低,明度升高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2.分类
① 原 色 ( 1) ② 间 色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3.色调变化规律
(1)含义
即是色彩调子, 似素描中的明暗 调子。
色调有两重含义: ①指画面中用各种色彩 构成的整体色彩的效果; ②指客观物象基本的色调。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2)色调的形成
物体处在共同光源下、共同环境里,色彩间 相互对比,相互影响,它是物象色彩的整体关系。 无论是什么物象或景色总是处于一定时空、 环境条件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这个整体与 局部之间色彩是和谐统一的。
(4)物体亮部色与暗部色具有补色关系。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5)一般在浅色物体上表现明显,也与光源色 倾向、强弱关系很大。 物体在有色光线照射下,更容易观察到补 色关系。补色对比也与色彩面积大小有关。补色 规律广泛应用于绘画中,有着强烈的色彩效果, 是一条重要规律。运用得当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 果。但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协调、刺眼,影响 画面效果。
·电磁波: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
可见光、无线电波„„ ·不同波长的光波——刺激人眼——各种色彩感觉 波长380-780mm电子波为可见光
一. 色彩原理
2.光与色
• 著名的三棱镜试验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引入暗室, 太阳白光 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
一. 色彩原理
橙色 具体联想:夕阳、灯光、光芒、稻谷 意义联想:温暖、温情、活跃、兴奋 黄色 具体联想:阳光、柠檬、香蕉、秋菊 意义联想:光明、希望、明快、高贵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蓝为冷色(绿、紫等色为中性色),这类颜色使人 感到宁静、深沉、阴冷,马上联想冰、霜、雪和夜晚。
绿色 具体联想: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春天 意义联想:青春、生命、和平、生长、希望 蓝色 具体联想:天空、海洋、远山、阴影 意义联想:深远、悠久、沉静、神秘 紫色 具体联想:葡萄、茄子、紫藤 意义联想:神秘、消沉、悲哀
(光环境和实物环境)
·物象的色彩
三. 色彩的混合
1.加法混合
色光的混合: ·两种色光混合,明度是 二者之和。 ·等比例色光三原色—— 白色光。 色光相加,越加越亮。 称之为加法混合。
绿
白
红
蓝
三. 色彩的混合
2.减法混合
颜料的混合: ·两种颜料混合,明 度低于二者平均值。 ·颜料三原色混合— —黑浊色 越混合越暗,最后 没有了颜色,称之为 减法混合。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 冷暖规律
① 不同色相:暖色有向前突出、放大扩散的感觉, 冷色则相反。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② 同种色相:如大红与桔红比,大红就偏冷。大红 与紫红比,大红则显暖。而黄色中柠檬黄显冷,中 黄显暖。
紫红
大红
桔红
柠檬黄 中黄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冷暖规律是色彩关系中普遍存在和起着重要作用 的一条重要规律。 ·把复杂的色彩关系分为冷暖对立系统,对观察理 解和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非常重要,它犹如素描的 明与暗构成复杂素描关系一样,是互相对立关系又 是相互依存关系。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3)色调的区分
色调可从色相(红、黄、绿等)上分; 也可从色性(冷、暖)上分;
从明度(深、浅)上分;
从纯度(鲜、灰)上分;
还可分为调和色调与对比色调。
·色相——黄色调
·色性——暖色调 ·明度——浅色调 ·纯度——鲜色调 ·调和色调
·色相——蓝色调
·色性——冷色调 ·明度——浅色调 ·纯度——鲜色调 ·调和色调
a.光源色 条件色 b.环境色 c.空间色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a.光源色
不同光源照射下的物体所产生的色彩变化。
光源色改变,物象色调改变。 光源色——影响/改变固有色,使物象色调倾向愈加明显。
二.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b.环境色
物象处在某一具体环境中, 受周围物体反射光影响而形 成的颜色。 光滑材质 环境色强 物体暗部
色彩基本理论
一 二 三 色彩原理 色彩的特性与分类 色彩混合
四
色彩变化基本规律
一. 色彩原理
1.色彩的形成
• “伸手不见五指”——无光便无色。 • 物体呈现颜色是光线照射的结果,光产生了色彩。 光是色彩之母,展现在我们面前五彩缤纷的世界, 实际上都是光的杰作。
一. 色彩原理
光是什么?
·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
三. 色彩的混合
3.空间混合
三. 色彩的混合
(1)含义
空间混合:各种颜色的反射光同时并置,或 快速先后刺激人眼,从而达到反射光在视网膜上 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