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红色旅游考试重点

陕西红色旅游考试重点

延安革命纪念馆党中央在延安13年活动路线,包括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各相接的一部分地方,共辖23个县。

1935年10月9日,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我军和平进驻延安城,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移驻延安,在这里指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方针。

先后在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居住了10年2个月零5天。

1947年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党中央转战陕北1年零5天,行程两千华里。

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从吴堡的川口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的西柏坡。

党中央从1935年10月19日至1948年3月23日,在陕北领导中国革命近13年。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西北地区党组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较早的根据地之一。

著名的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旬邑起义,1934年4月成立了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周冬至,副主席习仲勋。

陕北的游击战争开始于上世纪30年初。

1935年10月,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展柜),毛主席、彭德怀在这里指挥了“切尾巴”战斗。

“直罗镇一仗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奠基礼”。

1935年12月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在张闻天的会议室举行,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936年2月为了发展巩固根据地,中央决定东征。

2月5日部队来到清涧县,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流芳千载的诗词《沁园春雪》。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为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共派周恩来、叶剑英到西安解决事变,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9月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标志“小米加步枪”。

1937年8 月下旬,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指出了抗战的正确方向。

在洛川会议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新四军。

为了增强全国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毛泽东主席在凤凰山麓写下了《论持久战》。

1937年6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以身作则,被人们称之为“老黄牛”。

延安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

1942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发表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东方红》歌歌曲创作者李有源。

广大文艺工作者创编上演了歌剧《白毛女》,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秧歌剧《兄妹开荒》开辟了秧歌剧运动的里程碑。

党中央在延安成立了中共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泽东青年干校、鲁迅艺术学校、延安大学。

延安宝塔山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更名为嘉岭山,为周围群山之冠。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2元券的正面图案为宝塔山。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著名诗人贺敬之用诗人的情怀热情的讴歌了宝塔山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延安宝塔,是建于唐太宗,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原名叫岭山寺塔。

为八角九级阁楼式砖塔。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安古称延州,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融地。

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对峙。

延河、南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称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

“三山对峙、二水襟围“。

清凉山”凿山成石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称有,神功启无存。

“山上是道观,山下是佛寺,这又是陕北境内比较少见的佛道合一的一座名山。

但让它更有名的是,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13年期间,中央印刷厂、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新华广播电台以及早期的新华书店都设在山上,是2004年新建的延安新闻纪念馆。

它是全国唯一的革命旧址、石窟、窑洞与楼房相结合的展馆,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题性新闻纪念馆。

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广播事业的诞生地和发祥地。

鲁迅文学艺术院被誉为“新文艺圣殿”。

凤凰山下是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的第一个居住地。

边区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有“马背上的摇篮”之称。

1905年,清政府打出中国第一口油井,延安成为中国石油的发祥地。

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的三大教育基地,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离开江西中央根据地,开始战略性大转移。

经过二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延安的吴起镇(今吴旗县)。

延安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党中央于1037年1月进驻延安。

1947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1948年3月东渡黄河到山西。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年。

这1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称“延安时期”或“延安十三年“。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艺术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已成为旅游的新亮点。

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黄龙猎鼓、志丹扇鼓构成延安的“五鼓“艺术。

延安剪纸、农民画、布堆画、毛麻绣和刺绣等民间工艺,绚丽多彩。

宝塔山下的摩崖石刻景观,布满了历史文人墨客的手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范仲淹手书“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

“全民导师“是蒋介石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题的。

宝塔山的最高处是摘星楼,范仲淹镇守延州时修筑此台。

陕西著名书法家吴三大书写的“摘星楼“三字。

嘉岭书院,又称范公书院,最初为范仲淹所修。

烽火台是古代通讯报警的一种设备,如有敌情,夜间点火为号,白天则燃烧柴草生烟传递消息。

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凤凰山麓,位于延安城西北角,党中央于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在这里居住。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居住期间,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

1937年7、8月间,毛泽东在此写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两部著作,《反对自由主义》、《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

毛泽东曾赞扬朱德:“临大节而不侮,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5华里处,中央机关居住之前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而因此得名杨家陵,党中央移住这里后,改名为杨家岭。

杨家岭曾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

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敌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进行锻炼和改造,创作了许多好作品,如歌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等。

《东方红》这首歌,就是农民歌手李有源根据陕北民歌——《骑白马》的曲调编唱的。

毛泽东在这里从事了巨大的理论工作,著有《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抗日时期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作。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参观。

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旧址——枣园。

因枣树多而得名。

他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背山面水,坏境幽静。

这个果园原是国民党军师长高双城。

1939年初,中央社会部住在院内,遂改名“延园“。

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住枣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人曾在这里居住。

现在对外开放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张闻天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社会部二室旧址及辅助陈列、幸福渠等。

小礼堂于1941年建成,砖木结构,成凸字形。

中央书记处迁来后,经常在这里举行各种会议、舞会、宴会等活动。

1945年8月,在这里作出了毛泽东亲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的决定。

墙上“为群众服务“的条幅是毛泽东为中央机关干部的题词,提醒书记处机关的干部要永远牢记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每逢过年,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举行团拜或请群众吃饭。

1944年2月7日(春节),延安市人民政府、群众团体代表送来一面写着“为民谋利“四个大字的锦旗,给党中央祝贺新年。

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同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吃饭时,毛主席亲自给每个人斟酒。

领袖与群众融合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陕甘宁边区政府与中央机关为了给群众谋福利,决定修建边区第一条长渠——裴庄渠。

1940年4月19日,工程竣工并正式放水。

水渠全长6公里,可浇地1400亩。

裴庄渠修成后,使西川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连年丰收,给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因此,群众将其改名为“幸福渠“。

1943年10月,任弼时由杨家岭迁到这里居住。

长征中,他担任红二方面军政委。

1937年3月16日到达延安。

红军改编后,他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随朱德一起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940年3月任弼时从苏联回到延安,参加了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兼任中央秘书长。

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确定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北的工作。

他在指导陕甘宁边区党的工作中,为克服困难、发展经济、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这辆纺车是任弼时同志在此居住期间使用过的,在大生产运动中,任弼时同志一面工作,一面参加生产劳动。

1945年,枣园机关开展纺线比赛,任弼时同志纺的线,获甲等奖。

周恩来旧居。

1944年10月,周恩来由杨家岭移住这里。

在此期间,他作为中共代表9次往返于延安、重庆等地,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政治谈判是周恩来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延安十余年间,他大部分在国统区,在延安只住了三年多一点。

在长期、激烈、复杂的谈判斗争中,他那机敏的语言、严密的思维、灵活的策略、坚定的原则、善于求同存异的斗争艺术,使他的对手也十分佩服。

马歇尔感叹:“周恩来是我从未遇到过的对手。

“这辆纺车是周恩来同志在此居住期间用过的。

1940年至1945年间,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周恩来同志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参加生产劳动、纺线。

1943年,枣园机关开展了纺线比赛,周恩来同志获甲等奖。

1947年3月13日,周恩来由这里移住王家坪,同毛主席一起部署撤离延安的工作。

1941年8月,党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后,张闻天主动要求去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调查组,跑了23个村镇,给党中央写了《出发归来记》与《米脂杨家沟调查》、《兴县蔡家崖调查》,为党中央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了依据。

毛泽东旧居。

1943年10月至1945年底,毛泽东在这里居住,这里是毛泽东的办公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