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盼》期末复习重难点

《盼》期末复习重难点

《盼》期末复习重难点
课后习题
1、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妈妈给“我”买了新雨衣后,“我”盼下雨;
放学回家时下雨了,“我”找各种理由想穿上新雨衣出去玩;
晚上盼雨停,留到明天再下,第二天穿着雨衣去上学。

2、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语句中蕴含的“我”的情感。

(课后题第三题)
①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雨衣、盒子的“安安静静”更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

②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沙啦啦地喧闹”“嘻嘻地笑”,用拟人手法写小杨树,其实是“我”以为雨即将到
来的兴奋、激动心情的写照。

③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
因为说谎而心情慌乱,手足无措,神态动作屮蕴含着懊悔、羞愧。

④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雨点儿本是自然下落的,并不因“我”有无新雨衣而产生变化,而“我”却“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孩童的天真心理、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其他考点
1以“盼”为题目的好处?
“盼”是文章线索,串联全文;设置了悬念,给读者想象空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是一个什么形象(评价“我”)
“我”是一个天真活泼、情感丰富、孝顺可爱、喜欢想象的女孩。

(如果结合原文分析怎么办?)
3、用全文看,“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焦急——激动、兴奋——失望——高兴。

4、从16段到结尾,“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注意这个题与第4小题的不同)
担心——欣慰——惊喜——满足
5、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发出滴答声。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6、问题探究: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妈妈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

她温柔慈爱,当发觉孩子撒谎时,不打骂孩子,也不放纵孩子,教子有方。

7.读4—17自然段,思考:这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
②雨中场景描写:“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

③雨后场景描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

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