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征税和纳税
5、“税必有法”,对此的正确解释是( ) A、先有税,后有法 B、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C、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D、税收是国家制定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A
)
C
6、农业税是国家对农产品所征收的税收的税种。从2004年开始 国家降低并逐步取消农业税,目前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 产税,并对降低农业税的税率有明文规定。这表明( ) A、低税率有利于经济发展 B、税收具有固定性的特征 C、税收是可以随意变化的 D、税收具有无偿性的特征
(5)行为税。例如:印花税、屠宰税
偷税 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
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 欠税 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骗税 抗税 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税款的行为。
违反税法的行为及其处理 行为 方式 目的
不缴少缴
偷税 欺骗隐瞒 欠税 拖延时间 骗税
16
考点一 考点二 课终课 考能培优 限时 ·规范 ·特训
5、我国现行税种
根据征税对象的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成流转税、所 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1)流转税。例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所得税。例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资源税。例如:开矿资源税 (4)财产税。例如:契税
(4000-3500) ×3%=15元 结合刚才的两个题目,请大家思 考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具有什 么样的特点? 特点: 所得越多,税率越高; 所得越少,税率越低.
1、税收的含义、特征、及其种类;
2、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违反税法的表现。
(营改增、纳税人、负税人)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混淆纳税人和负税人 提醒 纳税人是指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 由国家税法规定的;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 人, 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 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每个公民不一定都是直接的纳税人, 但作为消费者都是实际 的负税人,都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
B
7、国家决定,2004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五年内取 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 ()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 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
C
C、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解除国家计划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8、2006年,我国力争出台将企业新增机器设备所含税款 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改革实施方案。我国之所以征收增 值税,其原因在于征收增值税 ( )
他的应税所得额为:10000-3500=6500元 不超过1500元部分:1500 X 3%=45元 超过1500至4500元部分:3000 X 10%=300 超过4500至9000元部分:2000 X 20%=400 累计共应纳税45+300+400=745元
你算对了吗?
假定,现在小张的月工资是4000元, 他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是多少?
作
用
应纳税额=销售收入 * 适用税率 — 合作与交流 购进商品已纳税金
某服装厂B向纺织厂A购买一批布料,布料的销售 价为10000元。纺织厂销售这批布料应缴纳的增值 税为多少? 10000×17%=1700元(纺织厂A的当期销项税额) 这笔增值税在开具给服装厂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上明示,服装厂 B应付款项总计 11700 元(含1700 税款),服装厂B将这批布料加工成服装出售给百 货商场,服装的销售价为20000元。 请问服装厂应交纳的增值税是多少?
费税) 的化妆品 —— 张女士是负税人但不是纳税人 但不是负税人 A.①②
10
考点一
司购买一台 66000 元(含增值税 )的机床——该公司是纳税人 B.①③
考点二
C .②④
D.③④
限时 ·规范 ·特训
课终课 考能培优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的有关知识, 旨在考查记忆和理解
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目中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运用排除 法即可选出答案。某连锁商店缴纳 8500 元营业税——商店 是纳税人,不是负税人,消费者是负税人;某公司购买一台 66000 元 ( 含增值税 ) 的机床 —— 公司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 人,故②④错误,排除。 ①③正确,选 B 项。
9
考点一
考点二
课终课 考能培优
限时 ·规范 ·特训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矫正训练 1]
[2014· 四川高考] 纳税人是直接向税务机 )
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 个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人也是负税人 ①李先生交纳 1200 元个人所得税 —— 李先生既是纳税 ②某连锁商店交纳 8500 元营业税 ——该商 ③张女士购买一套 680 元 (含消 ④某公 店既是纳税人也是负税人
20000×17%-1700=1700(元) [即相当于(20000-10000)×17%=1700]
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率
目前是月收入超过3500起征,也就是说, 低于起征点的,不需交纳个人所得税。应纳 税所得额指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减去3500元 以后的余额再计算。
合作与交流
如果小王的月工资为10000元,那么 他应缴纳的税款是多少?
11
考点一
考点二
课终课 考能培优
限时 ·规范 ·特训
概括古今中外税收的共同点
税收主体
国 家
凭借力量
政 治 权 力
税收依据
税 法
税收目的
国家实现 其职能
1、税收的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 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随堂练习
1、 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 奶。” 这表明 ( ) A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 基本特征 B 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 国家和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D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D
有国就有税; 有税必有法。
3、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无偿性
决定 要 求 保 障 决定
强制性
固定性
税收的“三性”,集中体现了税收的 权威性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4.依法纳税必要性
①从税收地位、作用看: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 的来源。税收为国家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 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 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③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 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 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自觉诚信纳税的义务。 ④从税收特征、依据看:税收具有强制性,税收的依据是税 法,违反税法就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欺骗
拖欠税款
获得税收优惠 不纳税
抗税 暴力威胁
我们每个பைடு நூலகம்民都应该自觉依法纳税
高考一轮总复习 ·政治
7、要求——增强纳税人意识 ①义务意识:公民应自觉诚信纳税,反对偷税、欠税、 骗税、抗税等违反税法行为。 ②权利意识: 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 关注监督税收 的征管和使用。
20
考点一
考点二
课终课 考能培优
征税和纳税
营改增?
(营业税改成增值税)
知识总结
常考税种(计算题)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额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 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 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 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 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 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 劳务及进出口货物的单 位和个人
限时 ·规范 ·特训
课堂小结
一、税收
1、含义 2、税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3、税收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 4、税收的种类
二、纳税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性质 3、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处罚
作业:
1、完成背诵 2、完成金版
2、某机械厂从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价格30万元, 加工成机器后售价45万元。这批机器应缴纳的增值 税是 ( )
计税方法 基本税率为17% 特 点
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 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避免重复征税;防止 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 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 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 越低,税率越低 业的偷漏税行为 促进生产专业化,体 现公平竞争;保证财 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 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 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 段
C
A.5.1万元 C.2.55万元
B.7.65万元 D.无法计算
3、财政与税收的关系是( ) A、组织税收是财政的基本作用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D、税收是依靠政治权力获得的,而财政则不是
B
4、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D
A、是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
B、可以有效防止偷税、欠税行为
C、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D、有利于促进生产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及财政收入的 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