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和纳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
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
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小组的探究讨论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精神环境,构建生态课堂。
通过教学使学生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纳税,与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1、税收的基本特征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与归纳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税收的作用” ,体会税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那什么是税收,税收从哪儿来,税收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问题。
多媒体显示课题《征税和纳税》【讲授新课】:一、税收基本含义让学生解释“税”字:由“禾”和“兑”两字组成。
“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问题:WHO (送给谁)WHY (为什么要送)HOW (不送的话会怎样)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并归纳知识点师问:送给谁?生齐答:送给国家。
师问:为什么送给它?提问一学生: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师问:说明了什么?生齐答:有国必有税。
师问:要是有人不送了?国家对不送怎么办?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并归纳知识点①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
说明税收具有强制性。
②依法征收。
说明有税必有法。
多媒体同时显示知识点。
教师让学生从刚才讲解过程中,请学生归纳税收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税收含义,并把重点再强调一下。
二、税收基本特征师问:刚才大家的分析中还得出了一点的,税收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是税收的什么?生答:是税收的基本特征。
师问:那税收除了这一特征外,还有什么特征?生答:无偿性、固定性师问: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 69 页有关税收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材料中体现了税收什么基本特征?1、列宁说 :“所谓赋税,就是国家不用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2、山东省某个体企业老板王某因打伤上门征收税款的税务人员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 元。
3、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绝对不能以支持发展、优化服务为名越权减免税。
提问学生时,引导学生结合材(要求:学生看书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分小组讨论,料解释特征)多媒体显示材料自 1999 年 11 月 1 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 20%;2007 年 8 月 15 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 20%调减为 5%;国务院决定 2008 年 10 月 9 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学生讨论:国务院对利息税的调整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答案点拨:国务院对利息税的调整,并不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指国家在征税以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税率等,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可以对税种、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具体征管制度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税收的固定性是相对的。
)三、税收基本特征关系多媒体回到税收基本特征材料,讲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关系。
师问:由于税收具有无偿性,人们不愿意缴,于是社会上出现了像王某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象王某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学生答:国家就没有财政收入,就不能实现其职能。
师问:那国家为了保证有税收好实现职能,就需要怎样?生答:强制征收。
师问:那什么无偿性与强制性之间有什么关系?生答:无偿性要求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师问:国家无偿、强制对个人所得征税,当前税率是 5%,过了个星期税率上调到 50%,再过了星期上调到 100%,这样征税的话意味着你做了等于没有做,竟然做等于不做的话,那就干脆不做,人们都不做,这个社会的经济会怎样?生答: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将危及国家利益。
通过说明随意征税后果,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强制性、无偿性决定固定性。
多媒体显示知识点:税收三基本特征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四、我国税种多媒体显示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要缴纳什么税。
1、王军购买社会福利彩票中了一等奖,兑奖时,他需要交纳什么税?生答:个人所得税师问:“个人所得税征收的时候有什么特点生答:高收入者缴的多,低收入缴的少甚至不缴师问:那么从个人所的税征收特点可以看出它的什么作用?生答: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
师问: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收还有什么作用?想一想税收有什么作用的?生答: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个人所得税作为税收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商场一台电视机进价是1200 元,售价是1800 元,商场需要交纳什么税?生答:增殖税师问:那针对哪个部分征收?1200 还是 1800 ?生答: 600师问:为什么是600?生答:增殖税只对增殖额征税。
师问:从这可以看出增殖税有什么作用?生答: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体现公平竞争。
师补充,生齐答:同样增殖税作为税收,征收增殖税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教师小结:增殖税和个人所得税是我国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五、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多媒体显示材料:山东省某个体企业老板王某因打伤上门征收税款的税务人员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 元。
问题:王某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生答: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学生结合视频《税收的作用》分小组讨论: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公民为什么要依法纳税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国税收性质)②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依靠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做物质基础。
(税收作用)③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继续分析材料:山东省某个体企业老板王某因打伤上门征收税款的税务人员被当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 元。
问题:王某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生答:抗税学生讨论:现实中还存在哪些违反税法的行为?多媒体显示漫画“家底”,学生讨论分析师问:漫画中是什么行为?生答:偷税行为。
师问:怎么看出来?生答:厂长行为是伪造、变造帐薄和记帐凭证,用欺骗、隐瞒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
师问:国家对这些违反税法的行为怎么处理的?是不是放任自由,任其发展?偷任其偷,欠任其欠,生答:肯定不是。
师问:为什么?(复习前面知识点:有国就有税)生答: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师问:那国家怎么处理的?生答:税务机关在追缴税款的同时,要加收滞纳金甚至并处罚款,触犯刑法的还要由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师总结:可以看出国家对违法税法行为处罚是严厉的,比如刚才的王某,作为公民更要依法纳税。
那作为公民要依法纳税同时,公民还需要做什么事了?3、公民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多媒体显示材料小明和爸爸对话小明:爸爸,我们市中心广场的雕塑又换了,都换了三次了。
爸爸:我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不能拿我们纳税人的钱随便乱花。
学生讨论、发言:你认为小明爸爸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说明什么?教师总结:公民在承担依法纳税义务时,公民对税收使用有监督权,对公民竟然享有这个权利,公民就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积极关注税收征管和使用。
多媒体播放视频《吴先生周末的一天》引导学生讨论:①饭店不给发票是一种什么行为?②吴先生为什么索要发票?③吴先生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点拨:①饭店不给发票是偷税行为。
②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
消费者是否向商家索要发票,关系到国家税款能否足额入库。
购买商品索要发票,就间接地为国家的税收作出了贡献。
同时,发票也是消费者维权的凭据。
③公民作为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另外公民自己在承担依法纳税义务同时,对身边的违反税法行为要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国家利益,这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学生归纳小结:公民如何正确对待税收( 1)义务意识:依法纳税。
既包括自己要依法纳税,也包括要监督别人依法纳税(比如购物索要发票)。
(2)权利意识:监督意识。
有权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检举。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为主,教师补充。
《征税和纳税》板书设计征税和纳税1. 税收2.依法纳税(1)含义(1)为什么(2)基本特征(2)怎么做权利(3)种类义务《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本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把握知识。
理解税收的含义。
;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自觉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纳税,与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本框重点是税收的基本特征,通过多媒体显示材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理解。
本框的难点是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税收的作用》,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最后请一学生总结知识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理解税收作用,理解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树立依法纳税意识。
本课教学采用活动课的形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由于本框的内容与现实中的征税、纳税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对学生的知识要求也不高,所以整堂课的难点和重点都由学生在参与中很自然的得出结论。
一方面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归纳等方面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