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PPT
合理检查和经验性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是最好的处理策略!
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UACS)
鼻后滴漏综合征 (Post Nasal Drip Syndrome)
① 慢性咳嗽
② 鼻炎、鼻窦炎病史
③ 鼻后滴漏和/或咽后粘液附着感 ④ 检查发现鼻咽后壁粘液附着,鹅卵石样况
⑤ 鼻窦片或CT示鼻窦粘膜增厚(>6mm)或窦 腔模糊,不清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呼吸内科 何杰
一、咳嗽的生理病理基础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和最常见的症状
咳嗽的解剖学基础
?
咳嗽感受器 传入神经 咳嗽中枢 传出神经
咳嗽反射
? 咳嗽中枢
(延髓)
受体
①各类 刺激
清除
声门、横膈及 其他呼吸肌
④咳嗽
刺激 咳嗽
咳嗽反射的解剖机制
气道受体
入性心脏检查
了解患者:一般情况
• 性别:不同年龄用药剂量剂型不同,如儿童,老年人 • 年龄:如女性考虑妊娠(避免胎儿致畸),哺乳(避
免影响幼儿发育) • 职业:特殊职业人群如驾驶车船者、高空作业者
了解患者:既往疾病史
• 呼吸系统疾病:慢支、肺气肿、哮喘等 • 循环系统疾病:心衰、二尖瓣狭窄等 • 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溃疡病 • 泌尿系统疾病:肾炎等 • 其它疾病:青光眼等
制定根据咳嗽反射的解剖机制来诊断处理慢性咳嗽的方法 (解剖学定位)
系统评价慢性咳嗽,提供一个框架兼顾引起咳嗽的肺内与 肺外的潜在性原因(病因学治疗)
咳嗽的诊断
• 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程序是目前诊 断慢性咳嗽的最有效方法,可以确定 70% ~ 95%的咳 嗽病因
• 病因诊断及针对病因治疗有效率达到 84% ~ 98%
• 剧烈咳嗽产生:
咳嗽并发症
300mmHg以上的胸内压,
高达28000cm/s或500里/小时(85%声速)的气流
速率;
收缩压达140 mmHg(胸部正压时为75 mmHg);
能量可达1-25焦耳。
• 以上效应可导致心血管,神经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
器,骨骼肌,胸廓和呼吸器官的多种并发症。
成人急性咳嗽的病因
常见原因 普通感冒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百日咳 COPD恶化 哮喘急性发作 变炎 充血性心衰 误吸综合症 肺栓塞
慢性咳嗽(顽咳)的定义
咳嗽症状持续3周以上 咳嗽是现有的唯一症状 无咯血,少痰或无痰 胸部放射影象无异常 无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史。
临床症状
体征 PC20 喘息阈值 气道内炎症介质 浓度
哮喘 咳嗽、喘息、
呼吸困难 哮鸣音 更低 低 高
CVA 咳嗽
(-) 低 高 低
胃食道返流性咳嗽
① 慢性咳嗽 ② 有返流症状(烧心,上腹
胀饱,胸闷) ③ 24小时食道 pH 监测:
咳嗽症状相关概率 (SAP≥95%) 或/和 Demeestes 总积分 ≥14.72 ④ 积极抗返流治疗有效
98%
咳嗽与不适
57%
55% 45%
45%
45% 43% 42%
39%
不舒服
疲劳
不自在感 失眠 生活方式 改变
肌肉骨 声音嘶哑 多汗 骼疼痛
尿失禁
患者常常因为咳嗽的并发症而就医
二、咳嗽的咳嗽的分类及病因
急性咳嗽:咳嗽<3周; 慢性咳嗽:通常将咳嗽持续时间≥3周,无明显肺
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 急性<3周、亚急性 3 ~ 8 周、慢性>8周。
粘液分泌 促进药 刺激
性祛 痰药
作用机制
刺激胃粘膜感受器,通过胃-肺迷走 反射使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稀释痰 液,易于咳出
代表药物
氯化铵 愈创木酚甘 油醚
主要是一些挥发性物质,对呼吸道产 桉叶油、薄 生温和的刺激,刺激呼吸道腺体分泌, 荷脑等 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祛痰药的分类(2)
祛痰药的分类 粘痰溶解药
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2004)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X线胸片
通气功能+BHR
诱导痰
可疑诊断
CVA
R/S
EB
其它
无效或部分缓解 选择性检查
特异性治疗 明确诊断
鼻窦片鼻咽镜 食道PH值 纤支镜 CT 其 它
有效
R/S
GER
无效
AC 特异性治疗
其它 有效
病因诊断应遵循的原则
•重视病史和体检(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 •检查由简单到复杂; •根据治疗反应确定咳嗽病因; •治疗无效时再选择有关检查 。
治
对症治疗
疗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通常包含:镇咳祛痰治疗、鼻塞流涕治疗和解热镇痛治疗
镇咳药的分类
镇咳药物
中枢性镇咳药:
直接作用于大脑内的“咳嗽 中枢”,发挥镇咳作用
外周性镇咳药:
通过抑制咳嗽产生的外周环 节,发挥镇咳作用
依赖性中枢性 镇咳药:
如可待因
非依赖性中枢 性镇咳药:
如右美沙芬
广州呼研所钟南山,2002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分类
(胸片正常和未服ACEI药者)
日期 姓名 PNDS% Asthma%
1981 Irwin 29
25
1990 Poe 11
33
1990 Irwin 41
24
? Mor 34
25
GER% 10 6 21 20
三、咳嗽的诊断与治疗
Irwin 1977:
通过动物组织学及人体的临床观察报告前瞻性流行病学 研究
30 20 10 0
吸气相
呼气相 声门关闭 (咳嗽发生)
咳嗽的保护性作用
• 反射性保护作用 • 清除痰液和异物 • 保持气道洁而畅 • 阻止气道感染扩散
病理性咳嗽发病机制
• 咳嗽感受器受到过强机械、物理或化学刺激 • 咳嗽感受器敏感性增加 • 传道神经兴奋性增高 • 咳嗽中枢反应性增强 • 大脑皮层的控制性失衡( ?)
诊断程序由几个部分组成
① 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作体格检查,按咳嗽反射传入支的解剖部位, 考虑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② 胸部 X 线检查,为进一步检查提供线索; ③ 如果患者吸烟或服用ACEI,胸片正常采取戒烟或停用ACEI,观察
4周; ④ 根据以上信息,选择进一步检查:
一切正常: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 提示PNDs:鼻窦平片和过敏评价 还未确定病因:食道钡餐透视和/或 24 小时食道 PH 值测定 最后,可做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纤支镜、肺CT、鼻窦CT和非侵
作用机制
代表药物
使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白纤维断裂,从 溴已新、羧
而降低痰液粘稠度
甲司坦
通过本身的巯基与粘蛋白的二硫键互 乙酰半胱氨 换作用,使粘蛋白分子裂解而产生降 酸 低痰液粘稠度
脓性痰中的DNA分解,从而使其粘度 脱氧核糖核
迅速下降
酸酶
能降低黏痰对粘膜的吸附力和粘附力; 四丁酚醛,
或明显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表面张力, 碳酸氢钠,
祛痰药的分类
祛痰药物
粘液分泌促进药:
增加呼吸道腺体分泌,稀释 痰液
粘痰溶解药:
直接降解粘痰中的粘性成分, 降低粘滞性,使痰液变稀
恶心性祛痰药: 如愈创木酚甘油醚
刺激性祛痰药: 如桉叶油
祛痰药的分类(1)
按照祛痰药的途径可分为以下两类: 粘液分泌促进药 粘痰溶解药
祛痰药的分类
恶心 性祛 痰药
使痰液易于咳出
二甲硅油等
常用的祛痰药成份
药物名称
作用机制
氯化铵
刺激胃粘膜,引起支气管粘 液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粘稠 度
愈创木酚甘油醚
刺激胃粘膜,引起支气管粘 液分泌增加,降低痰液粘稠 度
还具有轻度镇咳作用和防腐 作用,减少痰液恶臭味
氨溴索(沐舒坦) 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及气道液体分泌,促进粘痰 溶解,降低痰粘度
传入
舌咽N 迷走N 三叉N
传入
延髓孤束核 咳嗽中枢
喉声 带肌
传出 喉上N
支 平滑气管肌传出迷走N
传出
传出 疑 核
传出
呼吸肌 传出 迷走N 膈 肌传出 膈N
传出 后疑核
咳嗽过程图示
声音
千/秒 6.0 5.0 4.0 3.0 2.0 1.0 0.0
空气体积 声门下压力 0.1秒
CMH2O
50 气流流速 40
是一隐匿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唯一的症状就是发 作性干咳,常发生于夜间或凌晨,或者遇到冷空气、运
动和过敏原刺激就发作 无任何感染征象、无任何体征、用抗生素无效
肺功能正常 组胺或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
诊断性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咳嗽可缓解或消失
可发展为典型支气管哮喘 易误诊、漏诊
典型哮喘与CVA的区别
咳嗽病因的解剖学分类
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 咳嗽感受器
外源性刺激 内源性刺激 鼻咽部 气道和肺
* 咳嗽最常见病因
病因
精神性(心因性) Gilles de la tourette综合征
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接触、过敏原、异物、感染后高反应性 鼻后滴漏*、胃食管反流*、误吸、胸膜心包炎、膈肌刺激 鼻炎、鼻窦炎、咽炎、会厌炎、悬雍垂过大、扁桃体增大、肿瘤 哮喘*、过敏性肺炎、气管支气管炎、COPD、肺炎、细支气管炎* 药物反应、肺泡炎或纤维化、血管炎、肿瘤、心力衰竭、其他
病史询问(1)
• 详细询问病史,可对80%左右的咳嗽作出病因诊断。在 询问病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咳嗽的性质 •咳嗽的音色 •咳嗽的节律 •咳嗽的时间 •发作性特征及诱发因素 •体位影响 •伴随症状及全身状态
病史询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