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管理培训课件
合同订立 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 履行合同,应当遵循法律、行 政法规。
[案例5]:
李某(男)早年丧子,由于其妻年龄大不能再生育,遂 产生借腹生子的念头。某年9月8日,李某与赵某(女) 订立《借腹生子协议书》,约定由李某付给赵某4万元, 由赵某在一年内为李某怀孕生子。同月29日,李某向赵 某支付现金2万元。但半年后,赵某并未怀孕,李某反悔, 要求赵某返还2万元现金,赵某以自己遭受损失为由拒不 返还,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李某遂诉至法院要求赵某返 还财产。
住院伙食费等。
平等原则:《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 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合同订立的原则
[案例2]: 甲、乙双方签订老字号饭店财产及经营权转让协议后, 甲从饭店总部取得了允许乙使用该老字号饭店名称的授 权书,乙也支付了80%的转让款并接手饭店。后因甲未 能从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好经营者系乙的新证照,且在双 方再签约延长办证期限、乙又函告甲再给予一定的办证 期限届满后仍未办成的情况下,乙即以合同目的难以实 现,函告甲合同无效予以解除并拒付尾款。
工程合同管理 培训课件
第一部分
合同的基本知识
何为合同?
广义
用途
合同是以确定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
民事合同、行政合同和劳动合同
狭义
合同是平等主体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的协议
仅限于民事合同,排除对身份合同的适用
合同的特征
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的合意
自由原则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 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案例3]: 2001年,某建筑公司(下称建筑公司)因建造两栋大楼急需黄沙, 遂于9月10日与某建筑材料公司(下称材料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 合同约定建筑公司购买材料公司黄沙30车,每吨价300元,合同订立 一个月以后,由材料公司送货,货到付款。没想到合同订立后,黄 沙的市场价却从每吨300元涨到350元,材料公司经理见状觉得按原 价供货吃亏,不愿如数供货。遂于10月12日给建筑公司去电话,提 出因货源紧张要求少供货,建筑公司当然不肯。李某遂次日安排二 辆“130”型货车装沙(每车装载2吨),送到建筑公司,并要求以后 均以“130”型车为标准计算交货数量。建筑公司提出材料公司的做 法是不合理的,尽管合同规定交货数量为30车,但应以“东风牌” 大卡车作为计算标准,每车装载4吨,共120吨。为此,建筑公司遂 向法院起诉,认为材料公司已构成故意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材 料公司则提出,双方对交货数量的计算标准发生重大误解,因此应 当撤销该合同。
合 同
合同订立:缔约当事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全部过程;
订
合同成立:是指合同本身的要素已经全部具备,当事人据
立
以使某些民事法律效果发生的行为已经全部完成。
与
成
立
合同成立的要件: 一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二是,意思表示一致 三是,标的达到最低程度的确定
合
同
订 [案例]:
立 与
2000年5月2日,北京市某公司甲与另一公司乙签订了购买空 调100台的合同,约定每台空调价格为1900 元,于5月4日交货, 合同订立后,乙公司当即支付预付款19000元。甲公司提供40
合同以设立、变更、终止 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合同的来源
《周礼.秋官.朝士》:凡有 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判, 半分而合者
合同:
来源于人类社会对信用的需求
合同与契约
相同or不同?区别?
合
宗教
同
的
政治
用
途
家庭与婚姻
团体
合
同
的
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分
类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无偿合同与有偿合同 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主合同与从合同 国内合同与涉外合同
合同订立 的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 立、履行合同,应当尊重社 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 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要约的内涵 要约: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的构成要件 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约的相对人发出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和确定 要约必须具有缔约目的
合同订立 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行使 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 诚实信用原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4]:
中外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准备签署一项中外合作经营的合同, 合作企业合同的内容中有以下条款: (一)中外合作企业设立董事会,中方担任董事长,外方担 任副董事长。董事会每届任期4年,董事长和董事均不得连任。 (二)合作企业投资的注册资本为50万美元,中方出资40万 美元,外方出资10万美元,自营业执照核发之日起一年半内, 应将资本全部缴齐。 (三)合作企业的合作期限为12年,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 的全部固定资产无偿归中国合作者所有,外国合作者依法可 以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
成 台空调后,乙公司经检验认为该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求退货。
立 甲公司认为自己不可能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向乙公司提供合同 约定的空调,于是建议由丙公司供货,货款由乙公司向丙公司
支付。双方约定最后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但之后双方并
未签订书面合同,而是直接通知丙公司向乙公司供货。5月6日,
丙公司向乙公司交付空调100台,价款共计190000元。但乙公
司仅向丙公司支付货款171000元,扣除了已经向甲公司支付的
19000元。丙公司向法院起诉,要求乙公司支付剩余货款,并
支付相应的利息。
合
[案例1]:
同
朱某为某公司职工。2008年5月,他在上班过程中因操作不当,
订
手指被卷入机器致伤。在医院治疗中,公司支付了全部医疗费。
立 的
在未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的情况下,公司与朱某签订了 一次性赔偿朱某6000元、其他责任双方互不追究的工伤赔偿协议。 朱某在协议上签字,并领取了这笔赔偿费。事后,朱某得知自己
原
的受伤可以认定为工伤,遂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和
则
劳动能力鉴定。同年10月,朱某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并
鉴定为伤残9级,无护理依赖。朱某多次找公司要求落实工伤待
遇,但公司以双方自愿签订工伤补偿协议,并已履行完毕为由,
拒不支付。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朱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停工留薪期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