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资料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一般情况下,风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多跨框架()A.迎风面一侧的框架柱产生轴向压力B.背风面一侧的框架柱产生轴向拉力C.框架外柱轴力小于内柱轴力D.框架内柱轴力小于外柱轴力2.关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伸缩缝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结构类型和温度变化情况B.沉降缝应将建筑物从基顶到屋顶全部分开C.非地震区的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要求3.非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A.C30B.C20C.C15D.C104.关于框架结构的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调幅是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的B.先与水平荷载产生的内力进行组合,再进行弯矩调幅C.现浇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大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的调幅系数D.调幅是对柱端弯矩进行的5.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某层的()A.上层层高加大,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上移B.上层层高减小,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上移C.下层层高加大,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上移D.本层层高减小,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下移6.多层框架底层柱的计算长度()A.应取基础顶面到二层横梁底面之间的距离B.应取基础顶面到二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C.应取室外地面到二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D.应取基础顶面到二层楼板底面之间的距离7.关于在框架梁端设置箍筋加密区的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约束混凝土B.提高梁的变形能力C.满足抗剪承载力要求D.增加梁的延性8.在用D值法计算框架结构时,与框架柱标准反弯点高度比无关..的因素是()A.总层数B.该柱所在的层数C.荷载形式D.荷载大小9.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时,未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方法是()A.分层法B.最不利荷载位置法C.分跨计算组合法D.满布荷载法10.关于楼板对框架梁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I0为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I0B.对现浇楼盖,边框架取I=1.5I0C.对装配式楼盖,边框架取I=1.2I0D.对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取I=1.5I011.关于框架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α是反映梁柱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B.α是上下层梁线刚度比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C.α≤1.0D.α与柱端约束条件有关12.关于变形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B.在非地震区,沉降缝可兼做伸缩缝C.在地震区,伸缩缝或沉降缝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D.伸缩缝的设置主要与场地的地质条件有关13.某大偏心受压剪力墙墙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注:N≤0.2f c b w h w),()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14.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采用( )A.分层法B.D值法C.反弯点法D.剪力分配法15.框架柱的控制截面取( )A.柱上端截面B.柱下端截面C.柱上、下端截面D.柱上、下端截面及中间截面16.关于梁端弯矩调幅,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为减少梁端弯矩B.仅对水平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进行调幅C.调幅的目的是为了增大梁的刚度D.调幅的原因是由于实际弯矩大于计算值17.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最大层间位移一般位于A.框架顶部B.框架约2/3高度处C.框架中部D.框架底部18.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各层柱线刚度的修正原则是A.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折减B.底层不变,其他各层应增大C.底层应折减,其他各层不变D.底层应增大,其他各层不变19.框架结构设计中,梁端弯矩调幅的原则是A.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减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增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减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增大20.梁、板、柱均为预制,节点区钢筋焊接、混凝土现浇,则该结构属于A.全现浇式框架B.装配整体式框架C.装配式框架D.半现浇式框架21.竖向荷载作用下,关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的内力分布规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不确定)A.同一层的柱,中柱轴力一般大于边柱B.同一层的柱,边柱剪力一般大于中柱C.柱剪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D.柱轴力从上到下逐渐增大22.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D.弯矩调幅系数β≤1.023.水平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结构的侧移主要由( )A.柱剪切变形引起B.梁剪切变形引起C.梁、柱弯曲变形引起D.柱轴向变形引起24.用D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 )A.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B.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C.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D.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25.关于框架梁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梁端截面:+M max、V maxB.跨中截面:+M maxC.梁端截面:+M min、V maxD.跨中截面:-M max26.对于框架结构,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大于25m2时,楼面___活______荷载要乘以折减系数0.9。
7.确定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考虑的是A.框架侧向的约束条件 B.荷载情况C.柱的二阶效应 D.轴向变形27.关于柱的反弯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弯点位于柱中弯矩为零处 B.反弯点位于柱中剪力为零处C.反弯点位于柱高1/2处 D.反弯点位于层间水平侧移为零处28.框架结构中,梁端截面最不利内力组合不包括...A.+M max B.-M minC.V max D.|N|max29.关于框架结构节点的构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框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B.在框架节点范围内应设置竖向箍筋C.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D.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在楼层节点中切断30.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大多数楼层中有反弯点的是 A .整截面墙 B.整体小开口墙C .壁式框架的框架柱 D.联肢墙的墙肢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变形曲线属于___剪切_________型。
2.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适用于层数较少、楼面荷载较大,梁柱线刚度比_大于3______的框架。
3.___框架_____结构由横梁、立柱和基础连接而成。
4.反弯点法假定,对于下端固定的底层柱,其反弯点位于距柱底__2/3____柱高处。
5.框架结构的柱与基础的连接一般是__刚性______连接。
6.高度50m 以上的框架结构,侧移近似计算时,除考虑梁和柱的弯曲变形的影响外,还应考虑柱的___轴向_____变形的影响。
7.计算框架结构的柱和基础时,___楼面活______荷载可考虑折减。
8.计算壁式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时,需要考虑刚域和____剪切_____变形的影响。
三、问答题(每小题4分) 1.简述框架柱的抗震设计原则。
答: 1.强柱弱梁;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
2.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的主要计算步骤是什么?答: 1.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2.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3.计算梁、柱线刚度;4.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5.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6.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
3.简述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的主要步骤。
答:1.求楼层总剪力∑==nj i i j F V2.求各柱子反弯点处剪力3.求柱端弯矩底层柱:上层柱: 4.利用节点平衡求梁端弯矩4.降低框架柱轴压比的措施有哪些?答:减小柱轴力、增大混凝土强度、增大柱截面面积。
5.水平荷载作用下,影响框架柱反弯点位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梁柱的线刚度比及楼层位置;2.上下横梁线刚度比;3.层高变化。
6.水平荷载作用下,用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结构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改进反弯点法”的基本计算要点有哪些?答:反弯点法计算多层框架结构的适用条件:层数较少、楼面荷载较大、梁柱线刚度比值超过3。
改进反弯点法”的基本计算要点:1.求修正后的侧向刚度D ;2.求反弯点位置。
7.简述现浇楼板对框架梁梁端截面和跨中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
答:梁端截面影响较小,在跨中楼板处于受压区形成T 形截面梁,楼板对框架梁跨中截面抗弯刚度的影响较大。
对现浇楼盖,中框架取I=2I0;边框架取I=1.5I0;对做装配整体式楼盖,中部框架梁I=1.5I0;边框架梁I=1.2I0;对装配式楼盖,I=I0.四、计算题(每小题6分)1.某两层三跨框架如图所示,括号内数字为各杆相对线刚度。
试用反弯点法求AB 杆的杆端弯矩,并画出该杆的弯矩图。
j jk jk jk V D D V ∑=''323111111h V M h V M 下上⋅=⋅=2j j j 下j 上h V M M ⋅==2.某两层三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9图所示。
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 ·m ,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为α=0.7。
试用D 值法计算柱AB 的B 端弯矩。
(提示:底层反弯点高度比为0.65)题39图3.某多层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如题38图所示,括号中数值为顶层梁的相对线刚度。
顶层各柱线刚度均为1.0×104kN ·m ,边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α=0.6,中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α=0.7。
试用D 值法求梁AB 的B 端弯矩。
(提示:顶层柱反弯点高度比y =0.55) m kN 57.392.4)65.01(92.26(4)M kN 92.26100D 7.0D 7.0D 6.0D 6.0D 7.0(3)V kN 1005050V )2(D 7.0D D 6.0D )1(h12i D :AB AB 12⋅=⨯-⨯==⨯+++==+====;,柱刚度解中边m kN 32.4375.485.3112.366.366.3M m kN 25.8075.485.31M 4m kN 75.485.4315.32M M m kN 5.312.42115M M (3) kN 5.3213041V V kN 156041V V (2)kN1307060V kN 60V 1BA AB B A B A 1211222112⋅=++=⋅=+=⋅=⨯⨯==⋅=⨯⨯===⨯===⨯===+==)()()(下下上上4.某三层两跨框架的计算简图如题38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