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shengwuxue zhishidianzongjie 三、球菌主要知识点: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单链多肽,与胞壁肽聚糖共价结合。
能与IgG抗体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IgG抗体的Fab段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这决定了SPA具有多种生物学意义:1.抗调理吞噬作用;2.协同凝集试验;2 凝固酶coagulase:是葡萄球菌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蛋白类物质;有两种:游离凝固酶和结合凝固酶;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作用:有助于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同时保护细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与葡萄球菌感染容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也有关系;3葡萄球菌肠毒素作用特点:50%临床分离株产生;耐热(100oC for 30 mins!);是一种超抗原;毒素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进而对呕吐中枢产生刺激,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在进食含肠毒素食物后1-6小时发病,主要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属自限性疾病;4致病葡萄球菌的鉴定: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凝固酶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和能分解甘露醇产酸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指葡萄球菌属中不产生血浆凝固酶的葡萄球菌,过去认为CNS不致病,近年来发现CNS已经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引起重视。
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术后感染等。
5 链球菌的分类:根据溶血现象分类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按产生溶血与否及其溶血现象分为3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α溶血,因而这类菌亦称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
α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
这类链球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β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
这类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
(3)丙型链球菌(γ-streptococcus):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因而亦称不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us)。
一般不致病,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
除此以外,根据胞壁中C多糖抗原不同分群,其中主要为A群致病,两种分类方法并不平行,但A群链球菌大多为乙型溶血。
6 M蛋白(M protein)是A群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质组分,,是重要的毒力因子。
含M蛋白的链球菌有抗吞噬和抵抗吞噬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此外,M蛋白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的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损害人类心血管等组织,故与某些超敏反应疾病有关。
7 链球菌促进扩散的侵袭性酶:(扩散因子,spreading factor)透明质酸酶:能够分解连接结缔组织间以及细胞间的透明质酸,使组织产生空隙,细菌得以迅速在其间扩散、繁殖及进入宿主组织内的酶类物质。
链激酶:水解纤维蛋白;胶原酶:溶解胶原纤维;链道酶:DNA酶,分解脓汁中粘稠的核酸,利于扩散;8 链球菌溶素:分为两类:对氧敏感是链球菌溶素O(SLO),对氧稳定的是链球菌溶素S (SLS) ;溶血,对白细胞也有损伤作用;链球菌溶素O抗原性强,抗O抗体具诊断意义。
抗链球菌溶血素O 试验(antistreptolysin O test, ASO test),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患者一般超过400单位。
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是链球菌导致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由携带溶原性噬菌体的A群链球菌产生。
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具有超抗原作用,对兔有致热性和致死性。
9 能够自溶的细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10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区别试验:胆汁溶解试验、Optochin敏感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前者均为阳性。
11 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LOS):奈瑟菌的内毒素,是重要的毒力因子,结构上比LPS缺少O 抗原成分,但生物学功能基本类似,可引起内毒素毒性反应并有助于形成炎症反应。
当病菌侵入机体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释放,引起发热,中毒性休克和DIC等。
补充知识点:F蛋白(protein F):位于化脓性链球菌细胞壁内,其结合区暴露在菌体表面,是纤维黏连蛋白的受体,使细菌黏附到上皮细胞表面,以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和繁殖。
SK-SD皮试:SK即链激酶(Streptokinase),SD为链道酶(Streptodomase),前者为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变为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病菌在组织中扩散。
后者为链球菌DNA酶,能降解浓液中具有高度黏稠性的DNA,使浓液稀薄,促进病菌扩散。
由于SK和SD能致敏T细胞,故常用于皮肤试验,通过迟发性超敏反应原理测定受试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称为SK-SD皮试。
PYR试验:用于特异性检测A群链球菌氨基肽酶,反应产物和试剂产生的产物显色或呈现荧光而快速诊断,其它链球菌则为阴性。
胆汁溶解试验:利用胆汁可激活肺炎链球菌的自溶酶加速菌体自溶的原理,菌液中加入胆汁或去氧胆酸钠,37℃10分钟细菌溶解菌液变清为阳性。
肠杆菌1肠杆菌共同生物学特点: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周鞭毛,志贺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无鞭毛需氧或兼性厌氧,培养条件简单生化反应活泼,分解糖类或蛋白质形成不同产物,可用于鉴定:氧化酶阴性,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区别乳糖分解: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非致病菌多分解2 O抗原:即菌体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最外层的特异性多糖,具有属特异性,在血清学鉴别上有意义。
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细菌若失去O特异性多糖,菌落会由光滑型转变为粗糙型,是为S-R变异。
O抗原主要引起IgM型抗体。
3S-R变异:是指菌落由光滑型(smooth)变为粗糙型(rough)。
如初次分离的肠杆菌,菌体抗原上都有特异性多糖链,菌落为光滑型。
在人工培养基中反复传代时,细胞壁上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菌落变为粗糙型。
IMViC实验:即吲哚试验、甲基红反应、VP反应和枸橼酸盐利用等四项实验的合称,是卫生细菌学中常用的检测指标。
凡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并IMViC实验为“++--”者是典型的大肠埃希菌。
表明被检物已有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危险性。
4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虽然多数大肠埃希菌都能引起泌尿道感染,但由某些特殊的血清型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这些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特殊血清型统称为UPEC,常见的有O1,O2,O4,O6等。
产生的毒力物质主要包括:P菌毛、AAF、Dr菌毛以及溶血素等。
5 双相菌:沙门菌H抗原分第Ⅰ相和第Ⅱ相两种,前者特异性高,后者特异性低,可谓多种沙门菌共有。
一个菌株同时有第Ⅰ相和第Ⅱ相H抗原的称为双相菌。
根据H抗原的不同,可对沙门菌进行分型。
6 Vi抗原: 仅少数沙门菌株具有,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virulence);抗吞噬,保护菌体不受抗体和补体作用;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伴随活菌一起存在,因此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伤寒带菌者。
肥达试验(widal test)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辅助肠热症的诊断。
▪一般O抗体凝集价在1:80以上,H抗体凝集价在1:160以上;或者凝集价随病程延长而升高4倍以上,方有诊断价值。
O抗体和H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的意义:▪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M型抗体,出现早,消失快。
▪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型抗体,出现晚,消失慢。
–O高H高肠热症可能性大–O低H低排除–O高H低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O低H高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补充知识点:Sereny试验:测定志贺菌侵袭力的试验。
细菌接种豚鼠眼结膜囊内,出现角膜结膜炎为阳性,表明有侵袭力。
弧菌属一、霍乱弧菌1 G-,单鞭毛,运动活泼,悬滴实验呈穿梭样运动,直接涂片呈鱼群状排列。
耐碱不耐酸(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培养);抵抗力与肠杆菌类似。
2 霍乱弧菌的抗原分型: 根据O抗原的不同,分成155个血清群●O1和O139群能引起霍乱流行●O1群根据菌体抗原组成不同,可分为3个血清型:小川型,稻叶型和彦岛型。
●每个血清型根据表型特性,分古典生物型和El Tor生物型。
3 致病物质:•鞭毛和菌毛–鞭毛运动利于穿过肠黏膜表面的黏液层–依靠菌毛黏附于黏膜细胞表面•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
4霍乱肠毒素作用机制5所致疾病:霍乱,甲类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剧烈腹泻和呕吐(米泔水样腹泻物),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导致严重脱水、代谢性酸中毒、无尿、肾功能衰竭,休克。
6免疫性: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SIgA起重要作用,O1群的免疫对O139无保护作用。
7微生物学检查:直接镜检(涂片见G-弧菌,鱼群状排列;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分离培养,快速诊断;TCBS鉴别选择培养基(PH8.6,含有蔗糖),霍乱弧菌分解蔗糖,菌落变黄,副溶血弧菌不分解蔗糖而使菌落呈绿色。
8治疗关键: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抗生素治疗:四环素、多西环素、呋喃唑酮等。
Cholera toxin: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
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B亚单位组成。
B亚单位可以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A亚单位经蛋白酶裂解为A1和A2两条多肽。
A1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使得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二、副溶血弧菌1嗜盐菌,致病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物中毒。
2 呈多形性,不耐热,耐碱不耐酸,嗜盐,在3.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3 神奈川试验(KP)鉴别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致病菌株在含高盐(7%)、含人或兔血并以甘露醇为碳源的血琼脂培养基上产生β-溶血现象,称为神奈川现象(Kanagawa phenomenon,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