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作业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作业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

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

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

(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2、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

A .AP L 递减且AP L <0
B .MP L =0
C .MP L 递减且MP L <0
D .AP L =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

A .凸向原点
B .负向倾斜
C .不相交
D .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6)当某厂商雇用第3个人时,其每周产量从213个单位增加到236个单位,雇用第4个人使每周产量从236个单位增加到301个单位,则其面临的是()。

A.规模收益递减B.边际成本递减
C.边际收益递增D.边际收益递减
(7)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MRTS LK =P L / P K B.M P L / P L =MP K / P K;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D.以上说法均正确。

(8)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的资本可以减少5单位的劳动量,则仍要生产出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为()。

A.-1 B.-5 C.-0.2 D.0
(9)某日用品制造商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MC)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A VC),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无法判断
(10)如某厂商的总收益为65000元,其中劳动成本为23000元,原材料成本为16500元,所有者为其他人工作可赚取14300元。

则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而言,利润等于?对于会计而言,利润等于?()
A.23000元,16500元B.42000元,25500元
C.25500元,14300元D.11200元,25500元
(11)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显性成本D.隐性成本
(12)当劳动的边际产量(MP L)为负时,生产处于()。

A.劳动投入的第Ⅱ阶段B.劳动投入的第Ⅲ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1阶段D.资本投入的第Ⅲ阶段
(13)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

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D.B和C
(14)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D.要素投入量相同,产量是相等的
(15)当短期成本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时,()。

A.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
B.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C.边际产量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D.无法判定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状态
(16)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

A.成本增加B.产量增加C.成本减少D.产量减少
(17)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

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8)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D.增加小于10%。

(19)某厂商生产一批产品,当生产第7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3.5 元,生产第8个单位产品总成本是4.6元,那么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是()。

A.3.5 元B.4.6元C.8.1 元D.1.1元
(20)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而()。

A.不断上升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D.先下降再上升
(21)以下有关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规模报酬有关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23)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A.上升的B.下降的C.垂直的D.水平的
(24)长期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D.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点的轨迹
(25)在短期平均成本SAC与长期平均成本LAC的相切处()。

A.SMC>LMC B.SMC<LMC
C.SMC=LMC D.以上均不对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
(1)如果李明选择上学而不是当兵,则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2)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减。

()
(3)平均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
(4)脊线是生产的经济区域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

()
(5)在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是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6)当边际产量MP L为零时,TP L达到最大。

()
(7)边际成本曲线(MC)穿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 VC)和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的最低点。

()
(8)等成本线的斜率即为两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之比。

()
(9)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
(10)若某厂商的生产产量扩大1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1倍,则该厂商的生产存在规模不经济。

()
(11)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不变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端。

()
(12)在经济学中,生产的成本等于“机会成本+隐含成本”。

()
(13)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

()
(14)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应减少成本支出。

()
(15)当SMC=LMC,并且小于LAC时,LAC曲线处于上升阶段()。

4、问答题:
(1)试述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及其原因。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各是什么?
(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条件是什么?
5、计算题:
(1)已知生产函数为Q = f(K,L)= KL-0.5L2-0.32K2,其中Q表示产量,K表示资本,L 表示劳动。

令上式的K = 10。

问:
①写出劳动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②分别计算当总产量、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厂商雇佣的劳动数量。

(2)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 = L2/3K1/3 ,劳动的价格P L= 2元,资本的价格P K= 1元,计算:
①当T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时的L、K和Q的均衡量;
②当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TC的均衡量。

(3)P82:三、计算题第2小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