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及答案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及答案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

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

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

盖籍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参考译文】【乙】王念孙,字怀祖,是高邮州人……(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这本书对于古义晦涩的地方,抄写的错误,都一一做了校正。

为一个字的考证,要博涉万卷,他精于校对就是这样。

又因为邵晋涵以前写了一本《尔雅正义》,于是(王念孙)撰写《广雅疏证》,以每天解释原书三个字作为章程,过了十年书作完成,一共三十二卷。

这本书用古音探求古义,引申字义并广涉相似的字,对于《尔雅》《说文》,没有涉及不到的地方。

而且每个字的发音、字义考证严谨,没有一丝混乱。

大概借助张揖的著作,同时来采纳各家学说,但是此书实在有很多内容是张揖所不知道的,连同时代的惠栋、戴震的著作也没有涉及。

【注释】①校雠(chóu):校对。

②籍(jìe):借助。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乃.撰《广雅疏证》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日.三字为程日.光下澈(《小石潭记》)
C.阅.十年而书成阅.十余岁(《河中石兽》)
D.盖籍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解析】A项两个“乃”均为副词,意思分别为:于是/竟然。

B项两个“日”的意思分别为:每天/阳光。

C项两个“阅”的意思均为:过了,经历。

D项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介词,用来/连词,因为。

故选C项。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1)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

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
4.结合讲学家和王念孙不同的治学态度,说说两人的不同之处。

(2分)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实际。

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