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
单位:
姓名: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生在完成复习预习学案后,关键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分析和探究材料,应用所学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判断以及对它们各自发展形态的判断。
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理解它对以后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对于这些哲学的基础知识,只有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学习下一阶段知识。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四、教学环境与准备
授课地点是多媒体功能室。
多媒体教学系统、投影仪,学习网站,案例素材等。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新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主要适合采取讲授法的内容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唯心主义的作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历来是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相结合的等。
3、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回顾第一课复习的重点基础知识:背诵:(1)哲学的任务(2)哲学的作用(3)世界观和哲学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问题展示,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学案,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实现夯基固本。
多媒体大屏幕展示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基本内容,成为基本问题的原因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3)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评价(特点)
(4)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评价(特点)
给学生10分钟时间巩固并识记基础知识,后教师就其中的易错易混点进行点评、指点。
同时,大屏幕展示多个经典观点,便于学生
理解。
3、达标训练,巩固提升
探究一:【擦亮双眼】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什么派别?
1、歌曲: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2、埃及胡夫金字塔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3、超能力: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
4、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5、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探究二:判断下列观点个属于那种学派:
1、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2、“气者,理之依也”
3、“理生万物”,“理在气先”
4、“存在即被感知”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7、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8、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绝对精神决定万物发展
9、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10、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11、原子、异质元素是世界的本质
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各种流派的基本观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4、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在这阶段首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引导完成思维导图。
5、预习指导,新课链接
在第三课即将复习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设定三个问题:(1)哲学与时代精神(2)哲学的作用(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便于学生课前预习。
教案基本信息表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大多数高二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知识技能: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哲学知识,不再那么陌生。
第二、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学习态度:高考在即,学习目标明确,愿意刻苦专研知识。
高三的学生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政治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尤其对于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
作业的正确率低,个别学生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本课时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有一定难度,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均可掌握。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根据授课过程和课后学生的作业,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学生掌握和理解还是很好的,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准确回答和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能够对哲学两大流派进行基本的判断,特别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判断的理解比较好。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1、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0年3月第3版,2013年3月第1次印刷《生活与哲学》
2、教学内容: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课对哲学这一概念的
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形态的判断。
本课知识是必修四的一个基础,对学生后边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起着桥梁和基础性的作用。
3、教材处理:本着高考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首先吃透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讲练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复习本节课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我出示了两个探究题,4道选择题和1道综合题;
探究题部分学生有2个问题提出,综合题基本没有问题,整体掌握情况良好
《百舸争流的思想》练习题
探究一:【擦亮双眼】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心主义什么派别?
1、歌曲: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2、埃及胡夫金字塔铭文:无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3、超能力: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
4、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5、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三、判断下列观点个属于那种学派:
1、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2、“气者,理之依也”
3、“理生万物”,“理在气先”
4、“存在即被感知”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6、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7、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8、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绝对精神决定万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