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Time Series Analysi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统计开课学期:6
总学时数:56 总学分数:3.5
编写年月:2007.5 修订年月:2007.7
执笔:涂钰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经济学中较新的、较重要的分支,主要对依时间次序观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发展,时间序列分析在许多领域都得到较好的应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日益突出。

学好时间序列分析已成为对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深刻地理解时间序列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掌握时间序列分析中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计算,并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方程用以预测未来。

并能应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理金融素质,加强学生开展数学科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金融的能力,掌握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基本实证分析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主干内容包括:时间序列概述、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分析和季节变动与循环变动的测定。

第一章时间序列概述(8学时)
本章内容:时间序列的概念及构成,时间序列的种类(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平均数时间序列),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时间长短要统一、总体范围要一致、指标的
经济内容应统一、各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都应统一)
本章要求
1. 了解时间序列的概念及构成;
2. 了解绝对数时间序列、相对数时间序列和平均数时间序列;
3. 了解时间序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章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12学时)
本章内容: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根据绝对数时间序列计算、根据相对数时间序列计算、根据平均数时间序列计算),增减量(逐期增减量、累计
增减量)平均增减量(水平法、累计法)
本章要求
1. 了解时间序列的发展水平;
2. 了解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3. 理解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掌握根据绝对数时间序列计算、根据相对数时间序列计算和根据平
均数时间序列计算;
4. 理解逐期增减量和累计增减量;
5. 理解平均增减量的水平法和累计法。

第三章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12学时)
本章内容: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水平法—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累计法—方程式法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和应用平均
速度应注意的问题(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值时,不宜计算速度;根据
研究问题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基期的选择要适当,且要
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各期环比发展速度
的变动;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说明总的平均速度)
本章要求
1. 了解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2. 理解水平法—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和累计法—方程式法平均发展速度;
3. 了解计算和应用平均速度应注意的问题,即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值时,不宜计
算速度;根据研究问题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基期的选择要适当,且要联系基期水平进行分析;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变动;用分段平均速度补充说明总的平均速度。

第四章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分析(12学时)
本章内容: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和组合模型(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测定长期趋势的目的,测定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一
般最小平方法、折扣最小平方法),非线性趋势的测定(二次曲线、增长曲线),趋
势线的选择
本章要求
1.了解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和组合模型;
2.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目的;
3.理解测定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
4.掌握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即一般最小平方法和折扣最小平方法;
5.掌握非线性趋势的测定,即二次曲线和增长曲线;
6.理解趋势线的选择。

第五章季节变动与循环变动的测定(12学时)
本章内容: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目的,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简单平均法—按月或按季平均长期趋势剔除法),循环变动的测定与分析(研究循环周期作用、循环周期的类型、测定
方法),不规则变动
本章要求
1.了解季节变动及其测定目的;
2.掌握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即简单平均法—按月或按季平均法和长期趋势剔除法;
3.理解循环变动的测定与分析,即研究循环周期作用、循环周期的类型和测定方法;
4.了解不规则变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时间序列是一个有特色的数学分支,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内容丰富,结果深刻。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上注意引导学生从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模式进入随机性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处理在工程、经济管理、生命科学、人文社科以及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随机问题的数学方法,强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基本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采用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率高的特点,结合传统板书的讲授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有其独特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并大量向各学科渗透并与之结合成不少边缘学科,其教学方式应注重启发式、引导式,课堂上应注意经常列举概率在各领域成功应用的实例,来联系已学过课程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同学加深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二)习题课
同时配合理论教学需要,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使同学通过做题既加深对课堂讲授的内容的理解,又增强运用理论知识建立数学模
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内容选择基于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培养综合计算和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习题以计算性小题为主,平均每学时3~6道题。

(四)考试
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题型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选择题,真空题题型和分析计算题。

总评成绩:课外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
后续课程:统计预测与决策等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谢衷洁编著,《时间序列分析》(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 王燕编著,《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安鸿志等编著,《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陈兆国编著,《时间序列及其谱分析》(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顾岚编著,《时间序列分析-在经济中的应用》(第四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6] James D.Hamilton, Time series analysi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