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1课时初高中化学课本的衔接教学目标1.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的栏目与功能。

2.明确初高中化学学习要求的不同。

3.举例初步学习钢铁的腐蚀。

教学过程初高中化学所学的化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的,在整个化学的世界里,其实是九牛一毛。

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这一点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自成体系的,研究的都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用途,主要学的都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果说化学是一个螺旋的环,初中化学是下面的一个小环,高中化学就是上面的一个大环,这两个环是相连的,但又是不同的,主要是在层次和高度上不同。

在学习高中课程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不同。

初中化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了两本书,上册和下册;高中化学将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1和必修2,后面可以再选修一门或者几门化学模块。

化学选修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

化学与生活主要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实验化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化学本身就有两个层次,必修部分与初中化学密切衔接。

初中的第一章,我们学习过开启化学之门,高中变成了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初中学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有自然界的水,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水是海水,高中就要从海水中获得一些化学物质;初中学了金属和矿物,知道怎样从矿物中冶炼金属,到了高中,就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矿物变成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材料。

初中还学习了燃料和燃烧,知道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了很多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污染了我们的环境,高中就要研究这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并做到可持续发展。

这些是必修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必修2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也很密切。

初中学过物质构成的奥秘,高中会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初中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高中就深入研究这些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初中学过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高中就要求知道如何获得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初中的最后一章是化学与社会发展,必修2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只是进行了一些提升。

再看选修的6个模块,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并大学学习的化学进行衔接,这里不做重点介绍,高考想考化学的专业的同学到文理分班的时候就会知道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利用教科书中不同功能的栏目。

课前要弄明白“你知道吗?”栏目的问题,例如翻到课本75页,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课堂上要认真思考“交流与讨论”栏目的问题,看76页;课后要会做“练习与实践”栏目的习题,如77页第3题。

一个专题学完之后,要能够归纳“回顾与总结”栏目所要求的内容,如84页“如何防止钢铁腐蚀?钢铁的防护有何重要意义?”第2课时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教学目标1.了解出初高中化学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异同。

2.知道初高中的化学知识是相互衔接的。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在课程编排中,初、高中的化学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

初中课程迈向高中课程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存在一个较高的台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异。

首先,回忆一下化学是什么,在初中我们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但在高中,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相比之下,高中对化学的定义就更微观了,所以在高中学塑料、树脂和蛋白质等复杂的有机物,也要从分子、原子的水平去认识,并且要知道如何去创造这些分子。

初中所学的化学物质大多是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例如空气、水、溶液、金属以及生活中场用的食盐、纯碱、小苏打、石灰石和化肥等。

高中要学习的就不一定是生活中能够见到的物质了,例如钠、氯、硫、硅等。

在初中我们知道原子核外有电子,在高中就要知道这些电子在核外是怎么排布和运动的;在初中我们学了元素,高中还要求大家知道什么是核素;初中认识了元素周期表,高中就要详细了解元素周期表中的反映出来的很多信息,以及规律。

初中知道化学反应是原子结合后能形成分子,在高中我们就要知道原子为什么能够结合,是怎么结合的。

在化学计算方面,初中经常是计算宏观物体一些体积、质量和浓度、质量百分比,高中引入了计算微观物体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并通过这些概念把宏观和微观连在一起。

所以在思维方式上就要学会用分类、比较、假说和模型的方法,对抽象的东西进行定量的计算,并能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发现规律。

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后不久,就有一种难以适应的感觉。

据观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课程,引起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2、高中阶段的教学,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导致学生听课方式的不适应。

3、相关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难度增大,学生又不能自觉地将初、高中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和应用,造成解决问题的不适应。

现在,我们就要考虑怎样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学习方式上,初中化学对记忆的知识依赖性强,归纳总结能力较弱,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

那么,怎么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呢?就需要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深入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而不是说对这个知识点知道了,听说过。

课堂上认真听课,怎么知道自己听懂了没有呢?要能够给同学讲一遍,同学听懂了,和你的意见一致,基本上能够说你懂了。

在大家空闲的时候聊天,可以跟你的同学说说自己对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问他是否同意,如果不同意就深入地讨论或者问另外的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就容易把问题弄清楚了。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学习一段时间后,要清楚所学的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用一个图或者一个表格,把它们系统起来,这样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触类旁通了。

第二点是听课方式上,听课对学习效率的影响非常大。

到高中大家就会发现一种现象,有的同学平时非常努力,时间抓的很紧,但成绩只是中等,怎么也提不上去;还有的同学呢,平时看起来不怎么努力,该玩的时间他也痛痛快快地玩了,成绩却一直很靠前,这里面很关键的一点是会不会听课。

也许有的同学不太在乎听课,课堂上想听了听一会,思绪很快就跑到九霄云外傲游去了,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他们觉得课后自己看看书就行了,关键是自习课上多做一些练习题,考试不就考的是试题嘛,又不考我听不听课。

这就让这些同学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课堂上的时间浪费了,虽然他不得不和别人一起坐在教室里,课后很刻苦,但对于知识你比老师理解的更好吗?知识点理解错了,要把题做对容易吗?还有些同学是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不听他的课。

可是你不听老师的课,只会让老师也不喜欢你,对你不抱什么希望,最后是你没学到知识,在学习中落后了,何必呢?学习是为了自己,在高中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你学习不是为了你爸妈,更不是为了老师,他们只是希望你学习好一点,究竟学得怎么样是你自己的事情,学习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自己现在和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

所以,集中精力听课,只是为了自己。

高中单位时间内的知识容量加大,稍一走神,可能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了。

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做课堂笔记,把老师讲的重点写下来,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写下来,课后看着自己的笔记,能够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复述出来。

第三点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就关键的是在老师讲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你能够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相似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大家非常熟悉初中学过的内容。

所以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先回顾一下初中的基础知识,然后再学一些高中的新知识。

第3课时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为什么学化学课件第4课时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怎么学化学课件第5课时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化学学什么课件第6课时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认识分类的意义,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知道分类的多样性。

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并制作分类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体会掌握科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体验活动探究的喜悦,感受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图书馆讨论分类的意义:方便生活、提高效率、发现规律。

意义。

在活、工作学习和科学作用。

阅读教材,总结分类的步骤:一、确二、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和各小组分类图 1、第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结果如下(实物投影)将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 化合反应(A+B=AB ) C+O 2 === CO 2↑分解反应(AB=A+B )CaCO 3===CaO+CO 2↑置换反应(A+BC=AC+B )Zn + 稀H 2SO 4 ===H 2↑ + ZnSO 4复分解反应(AB+CD=AD+CB )HCl + NaOH === NaCl + H 2O(2)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C+O 2 === CO 2↑ 点高△ 点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CuO+CO ===Cu+CO2非氧化还原反应: CuSO4+BaCl2= BaSO4↓+CuCl2(3)放热反应:NaOH + HCl=NaCl + H2O吸热反应:C + H2O === CO + H2△2.第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类形式与结果如下(实物投影)固固:粗盐混合物(多种成分)液液:水与酒精气气:空气金属单质:Fe 、Cu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P 、O2一元酸 HCl酸二元酸 H2SO4纯净物(一种成分)三元酸 H3PO4难溶碱 Fe(OH)3碱易溶碱 NaOH化合物正盐 NaCl盐酸式盐 NaHCO3碱式盐 Cu2(OH)2CO3氧化物:CuO(这是一个不错的分类结果,投影出来以后,班内交流开始,同学们发现还可以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