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答题术语总汇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答题术语总汇
(3)全面评价科举制
积极
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
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走向了极端和反动,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7)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必要性
经济根源
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社会根源
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
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
可能性
主观条件
政治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宗教
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
思想
文艺复兴的兴起
客观条件
4、认识类
(1)如何认识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选官制度的作用
官员由中央任免,有利于实现国家大一统,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保证中央权威;同时制度化的选官标准,对维护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提供高素质的官员队伍起到重要作用
监察制度的作用
古代监察制度有利于澄清吏治、打击割据势力,同时有利于纠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和维护政令的畅通
从近代史观看
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文明史观看
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人类文明开始向世界现代文明转化,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整体史观看
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0)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对外
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
(3)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前提条件
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内部根源
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
客观因素
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群众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组织
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
中国
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美国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
根本原因
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从经济领域看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政治领域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
政治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
经济
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主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思想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社会
呈现半殖民地色彩
社会生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
对外
国门大开,被迫开放
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
(5)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
祖国统一
为外部势力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
教育与生活
促进了中美的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7)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对西欧
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4)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
从世界潮流看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
从运动自身看
经济
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从思想领域看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7)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
积极
性质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概括的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明清时期危害尤为严重
(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
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来看
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
从三省间的关系来看
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既互相牵制,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从影响来看
是封建中央集权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
(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
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清明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
局限
人权
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实质
明确财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深远
允许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以为后美国内战埋下了隐患
(8)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从近代史观看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经济模式,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出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思想
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
政治
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
组织
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原因
经济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
政治
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
阶级
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思想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4)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
经济
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
/对外
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
教育
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可用人才
生产力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浪潮
社会关系
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福利国家兴起
国际关系
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明显
3、评价类
对欧美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对亚洲
启蒙思想家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对资产阶级时代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对世界
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
(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保证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常运转
(2)比较认识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中国
古希腊、罗马
特点
实用性、集体、等级、治理等
理性、个性、平等、主宰等
从社会史观看
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以工代赈)和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遏制法西斯势力在美国崛起,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从生态史观看
通过减少耕地面积、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史观看
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世界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
政治
联邦制赋于了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深远
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儒家思想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地理
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
(2)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政治
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