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大气的热力作用专题1

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

有专家估计,到 21 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 2℃~5℃,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据此回答29—30 题。

1. 二氧化碳能对地面产生保温作用,是因为A.大气能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B.大气逆辐射能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起到补偿作用C.大气通过反射.吸收.散射把太阳辐射传给地面D.臭氧层大量吸收紫外线,并把吸收的热量传给地面2.如果全球气温持续这样的变化趋势,我国将来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天山的雪线将下降B.鄱阳湖水面将上升C.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的界线将北移D.一月0℃等温线将南移2.我国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

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

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

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26-27题。

26.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27.二伯家在麦田边点燃柴草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中的凝结核,利于降水的形成B.增加烟雾,加强大气的反射作用C.增加大气中的CO2,加强大气的逆辐射 D.给大气加热,提高气温3.读图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11.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A.① B.② C.③ D.④4.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2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B. BC. CD. D2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A. 辐射A减弱B. 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 D. D辐射增强5.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上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题。

深秋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农民在田间地头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A.增强①辐射B.增强②辐射C.增强④辐射D.增强③辐射6.下左图为福建省某地区2010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右图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图。

回答下题。

据左图,出现16日天气状况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 ①变小④变大B. ③变大④变小C. ①变大③变小D. ②变大③变小7.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表1),回答12-13题。

表1纬度(°N)64 50 40 30 20 0可能总辐射(W/m2)有效总辐射(W/m2)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云量最多的地区是64°NC.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13.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B.墨累—达令盆地C.西伯利亚地区D.刚果盆地年冬季,华北地区频繁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回答10~11题。

10.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11.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区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9.欧洲的日内瓦湖是优质葡萄的完美故乡,由于辽阔的湖面和群山围绕,这里有着宜人的局部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别适宜葡萄生长。

为了生产出更加优质的葡萄,有时候葡萄农还会特意在梯田表层铺上一层碎石。

农夫在梯田表层铺上一层碎石的主要作用是A.反射太阳光B.防风风力侵蚀C.增加昼夜温差D.防止水分蒸发10.能正确解释谚语“露重见晴天”的叙述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天气晴朗,水汽蒸发快11.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上图中A.b增强B.d增强 C.e增强D.c增强5.图中b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是因为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附近小 B.赤道上b经过大气路程比北回归线附近长C.赤道地区的云雨天气比北回归线附近多 D.赤道上的白昼时间比北回归线附近长12.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3题。

43.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44.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强45.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13.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14.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境内有100多座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2011年的一次喷发,再次让冰岛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读图回答:28.冰岛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29.2011年5月,冰岛格里姆火山再次喷发后,欧洲航空业受火山灰的影响比北美大,其原因是:A.欧洲距离冰岛更近 B.欧洲受极地东风的影响C.欧洲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D.欧洲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30.火山灰云团可能使当地夜晚气温升高,其原理反映在下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A.① B.② C.③ D.④15.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3题。

2.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3.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16.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所示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16.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17.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A.1月B.4月C.8月D.12月18.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洋流B.洋流、海陆分布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17.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和整体平均雨量有上升趋势,但纬度高低不同,各地的雨量变化趋势也不相同,完成9-10题。

9.根据纬度位置,下列地区降水最有可能显著增加的是A.西伯利亚地区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撒哈拉地区 D.澳大利亚西部10.以下措施有效减轻温室效应的是①积极开发新能源②加大石油开发力度③减少水稻种植面积④增加森林面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上海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地理原理设计以下实验流程图,据图1-3回答10-11题。

10.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11.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图所示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小图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面积的降温图反映了冬季风的成因图反映了台湾岛东部降水的主要成因19.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2.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A.一月 B.五月C.七月 D.十月20.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老百姓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糖分大、品质好的“压沙西瓜”,其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他西瓜。

老百姓在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西瓜,沙砾石最主要的作用是( )A.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 B.增加了水分的蒸发量C.加大了瓜地的昼夜温差D.增加了该地区的降水量21.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经过该地该时段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寒潮16.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A.1~4日B.5~6日C.6~7日D.7~8日22.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种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地形4.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B.地面辐射强C.微风D.大气逆辐射强23.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图13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24.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3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