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宁国至绩溪高速公路路面工程NJLM-01合同段ZK15+250 —K15+580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编制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宁绩高速NJLM-01项目经理部编制日期:二0—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工程概况及试验段目的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安徽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的“纵一”联络线,同时也是安徽省地方高速公路S01中的一段,北接宁宣杭高速公路,可连接江苏、浙江,具有对接长三角省际干线通道的服务功能;同时与宣杭、绩黄、徽杭、铜汤屯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皖南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宁绩高速公路路面01标项目工程造价为156149298元,项目起讫桩号为K0+000-K25+948.1,全长25.948公里,包含宁国服务区和甲路互通,全线大、中桥20座,小桥1座,隧道3座。
主线路面结构为: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填方段)或20cm级配碎石(挖方段)底基层+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乳化沥青透封层+7cm厚AC-25C 粗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5cm厚AC-13C 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总厚度为74cm 桥梁隧道面层结构为6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总厚度为10c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54.41万讥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99.69万讥AC-25C粗粒式沥青砼44.38 万讥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47.81万讥AC -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47.54万叭路缘石安装31912m纵、横向排水20208.5m,桥梁、隧道铣刨及防水372319.8m2。
1.1、主线主要技术标准⑴、公路等级:高速公路;⑵、计算行车速度:100km/h;⑶、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3米;水稳底基层宽度为13.38m (中宽)。
2、试验段目的试验路段要明确以下主要内容:2.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①调试拌和楼,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从皮带输送机端部进行不掺配水泥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验证矿料级配的稳定性。
②调整拌和产量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混合料因时间的延迟而对成型路面强度的影响。
2.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2.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①混合料配比的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参数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行进速度、熨平板的调整、夯锤大小设定、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2.4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2.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艺流程,缩短拌和到碾压完成时间。
2.6质量检验内容、检验频率及检验方法。
2.7试铺路面质量检验结果。
二、施工准备工作1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所需主要原材料已经备足,水稳拌和站已安装就绪并调试、标定完毕,可以进行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
2 、试验段路床顶的施工已完成,弯沉、横坡度、宽度、外型尺寸等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已通过验收,可以进行底基层的铺筑。
3 、材料及混合料配合比a)项目部按照设计图纸、水稳底基层施工指导意见、监理细则等要求,综合考虑材料质量,各种技术指标以及产量、运距等,采用宁国市中裕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四档集料,即19〜31.5mm碎石、9.5〜19mm卒石、4.75〜9.5mm碎石、0〜4.75mm石屑。
水泥采用宁国海螺水泥厂生产的海螺牌P.C32.5级缓凝水泥。
石料进场试验检测结果进场水泥试验检测结果b)配合比:碎石19~31.5mm 碎石9.5~19mm碎石4.75~9.5mm 石屑0~4.75mm=18:28:22:32底基层水泥剂量为3.0%,最大干密度为2.340g/cm3,最佳含水量为5.3%。
c )压实度采用灌砂法,量砂密度为1.44g/cm3。
4、试验段采用一套单台产量为550t/h的WTC60型水稳拌和设备进行混合料的集中拌和;15台24T以上自卸汽车运输混合料;2台型号、性能一致的三一重工DTU95C摊铺机进行混合料的摊铺;2台30吨胶轮压路机、3台22吨徐工单钢轮压路机进行混合料的碾压;另外配备4台装载机配合拌和站进行混合料的生产;3台8吨东风洒水车用于洒水养生及施工现场、便道洒水防尘工作。
进场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5 、施工人员项目经理:胡义平全面负责水稳底基层试验段工作;项目副经理:杨臻协助项目经理的做好前后场协调、生产工作;总工程师:严焰兵全面负责技术质量工作;工程部部长:陈伟签字、归档;试验工程师:彭俊朝负责路基交验,摊铺现场路面质量控制,内业资料整理、全面负责前后场试验工作;路面工程师:余凡、王猛负责前后场施工协调,合理安排施工准备、混合料运输、摊铺、碾压、交通管制;试验人员:王志涛、操太松2人负责试验室的前场质量控制;许琼、徐娟娟2人负责后场质量控制和试验检测;测量工程师:胡军全面负责测量放样,高程、横坡、厚度、宽度、松铺系数控制;测量员:彭川夏俊旺陈伟朱桐城4人配合测量工程师进行试验段的测量工作;安全员:徐磊周守军程振负责交通管制,道路维护及保畅;材料员:阮怀治、孙勇负责试验段的各种材料、燃油的准备、补充工作。
后勤人员:韩培负责试验段的前后场后勤工作;水稳拌合站:秦广浩负责试验段水稳混合料的生产操作工作;运输:郑训寿负责协调运输车辆及设备的调度;现场施工队长:储顺金负责现场施工管理和工人、设备的调度。
前场施工工人:30人5.1作业面准备对下承层进行整体检测,局部松散、坑槽进行了换填并洒水碾压处理,对部分路床龟裂起皮处进行了清除;清扫下承层上的杂物及被污染处,使表面保持整洁;用一台8吨东风牌洒水车进行洒水,使下承层表面保持湿润。
5.2施工放样首先用全站仪按10m 一个断面放出路线中桩,之后按照设计图纸放出半幅底基层的施工边线。
内侧边线距中桩为0.19米,外侧边线距中桩为13.19米,水稳摊铺宽度为13.38米,按距中桩1m 6m 11m测量96顶高程、松铺及压实后高程,确定松铺系数。
在准备好的下承层上每隔10m钉设中桩、边桩,水稳施工前我部米用双侧立钢模,钢模高度为18cm,钢模外侧20cm处打钢钎,钢钎上带十字架上供挂钢丝线用,钢钎采用①18的光圆钢制作,长80cm钢钎上配有固定架和有凹槽的横杆,固定架采用螺丝扣,可使横杆上下移动。
根据测量人员提供的数据调整横杆高度,同时调整横杆上的凹槽使之与钢钎垂直对齐,并旋紧固定架上的螺栓。
两端用紧绳器把钢丝(800N-1000N拉力张紧,置于横杆凹槽中。
三、施工过程描述1、拌和试验员在开盘前进行了集料的筛分试验及烘干试验,在试验段铺筑过程中,后场试验人员从第三车混合料开始,每隔45min〜1h进行一次水泥剂量滴定试验及混合料的含水量检测试验。
2、运输拌和完成后,成品混合料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前、后、中移动,分三次装料。
用24吨以上载重汽车将充分拌和的混合料以30km/h 的速度匀速运送到摊铺现场。
车上的混合料用蓬布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卸料时车辆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车,避免碰撞摊铺机,由摊铺机和卸料车接触后推着卸料车一边前进一边起重卸料。
运输车辆在向摊铺机卸料时分3〜5次起重。
摊铺机料斗尽量减少收斗次数并且斗内余料要盖住摊铺机料斗约20cm,避免离析。
3、混合料的摊铺采用2台三一重工DTU95C隹铺机进行混合料的摊铺(两台摊铺机宽度均为6.5m)。
摊铺机起步时熨平板工作仰角设定为3°,两边的仰角标尺分别为21cm 螺旋布料器中轴距地面高度为55cm 螺旋叶片距地面高度为13cm两台摊铺机梯队单幅全宽作业,中间纵缝搭接10cm两侧熨平板距边线25cm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定为1.7m/min ;摊铺厚度和平面控制采用钢丝挂线控制;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5-10米同步进行摊铺。
两台摊铺机夯锤震级保持一致:施工时夯锤振级为300。
a)摊铺时,摊铺机的传感器及钢丝线安排专人看管,保证标高的准确性,安排三人在摊铺机后面随时从两侧钢丝线拉线检测标高,并随时把标高的检测情况反馈给摊铺机操作人员。
b)摊铺时派专人跟在摊铺机后面负责进行找补,对平整度不好和高程超出要求处进行处理,并把表面局部的粗集料窝及时铲除,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摊铺机的的螺旋布料器始终保持有2/3埋入混合料中,最大程度的避免混合料离析。
4、碾压:a)每完成一段摊铺,压路机开始碾压,碾压长度控制在50m左右,以减少水分损失。
设置明显的碾压段界限,压路机由低处向高边碾压(即由路肩向中央分隔带碾压),轮迹互相重叠不小于1/3轮宽。
b)碾压过程中,混合料表面始终保持湿润,如果表面水分蒸发较快,要及时调整碾压距离和混合料含水量。
碾压方案:先钢轮后胶轮(三钢两胶)初压:摊铺50米左右时,使用两台振动单钢轮压路机叠压1/3轮宽静压各一遍,在两台摊铺机接缝处要跨缝碾压,直接碾压到边,碾压速度控制在 1.5〜1.7Km/h。
复压:初压结束后的一台和现场未使用的一台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及两台胶轮压路机立即进行复压(两台钢轮在前两台胶轮在后顺序),复压遍数暂定为4遍(钢轮振动碾压3遍、胶轮碾压1遍)。
碾压时振动压路机采用高频低幅叠轮宽1/3-1/2,碾压速度控制在2.0〜2.5 Km/h。
终压:采用一台钢轮一台轮胎压路机重叠1/3-1/2进行碾压各两遍(一台钢轮在前一台胶轮在后顺序)。
碾压速度控制在2.0〜2.5 Km/h。
压路机倒车自然停车,无特殊情况,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
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压路机停放应错开,相互间距约3m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严禁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掉头和急刹车。
碾压过程中如出现弹簧、松散、起皮、拥包等现象,在未碾压前及时用人工翻开,重新拌和或进行换填新的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碾压在停留换向时相邻碾压车道要呈阶梯形状,并且不能每次停在同一位置,前后要错开,避免挤包、拥包。
前后并碾压整个幅宽为一遍,换向是在单车道一遍将近结束是缓慢转1/2车宽调正,换向时不准原地打方向。
起步时缓慢抬离合器,起步后再打开振动;停车时关闭振动后行驶一段距离后停车。
人工换填局部离析,铲平挤包、拥包,人工找平。
试验人员在现场检测混合料含水量,目测混合料,发现问题,反馈信息给拌合站,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