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谈《简爱》中的女权主义摘要《简爱》以女主人公简爱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坚强,独立,热爱劳动、自尊、自强、自信的女性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值得赞美,歌颂的女教师形象。
主人公简·爱--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社会地位卑微的女子的思索和抗争,并通过简·爱曲折丰富的情感经历,体味简·爱对爱情、友情以及独立、平等、自信等的理解和实践。
两性之间是平等的,爱情须得以平等和互相独立做为基础。
女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书中也讨论了简爱的反抗意识,集中反映在她为自由,平等,独立和女性尊重而战。
在盖茨黑德,简爱由顺从到为生存而战,在劳渥德,她为女性尊重和平等而战,也为拥有平等爱而战。
最后她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坚强,独立,热爱劳动、女性平等、自尊、自强、自信目录1前言 (1)2 作者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 (2)2.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介绍 (2)2.2作品《简爱》的介绍 (2)3《简爱》中女权主义思想 (3)3.1简爱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抗精神 (3)3.2简爱的爱情观 (4)3.3简爱的独立性 (5)4《简爱》中女权主义反抗意识 (6)4.1为生存而战 (6)4.2为获得认同和尊严而战 (7)4.3为独立平等而战 (7)5结语 (9)1前言当今社会,女权主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女权主义泛指妇女要求平等权利的社会思潮。
又称男女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
女权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提倡妇女在人类生活所有领域与男子具有同等权利。
女权主义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伦理等领域。
在19世纪的英国,一位批评现实主义的文学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出了一部代表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简·爱》。
这部小说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
书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
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
这部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
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
它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2 作者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2.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介绍《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生于1816年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她所生活的的三十年间正是英国社会动荡的时代。
资本主义正在发展并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尖锐化;失业工人的贫困;大量的童工被残酷地折磨至死。
社会和时代的不幸已经让这位女作家的家庭穷困潦倒,家庭的不幸更是让她陷入巨大的困境当中。
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
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
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回到家乡,在荒凉的约克郡山区度过了童年。
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
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但因不能忍受贵妇人、阔小姐对家庭教师的歧视和刻薄,放弃了家庭教师的谋生之路。
她曾打算自办学校,为此她在姨母的资助下与艾米莉一起去意大利进修法语和德语。
然而由于没有人来就读,学校没能办成。
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思想,使她从内心生发出一股强烈的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愿望,她要靠着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她正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简·爱一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充满智慧和独立的精神。
她虽外表古板沉默,却有着一颗女性和婉敏感的心。
作为家中的长女,她从小就有一种关心他人的神圣责任感,以她娇弱的身躯承担了全家对外联络发展的重任。
自强不息、奋斗进取成为她一生的主旋律。
她的气质是浪漫和严谨的奇特结合,这就使她既热情奔放,耽于幻想,富于挑战精神;又保守稳重,约束自我,恪守传统的道德标准。
她既是一个好女儿,好姐姐,好妻子,好朋友,具有温柔热情的一面,同时又是一个蔑视虚伪的上流社会,对丑恶的世态进行了犀利的讥讽的勇士。
她性格的两方面构成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这样的时代、社会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下,在她自身性格的支配下,她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女性主义思想:自尊、理性,追求平等,追求独立,自强自爱,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
2.2作品《简爱》的介绍《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本书以对一位"灰姑娘式"人物感人的奋斗史的刻画而取胜,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
《简·爱》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到那个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社会风貌,感受到主人公简·爱--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但社会地位卑微的女子的思索和抗争,并通过简·爱曲折丰富的情感经历,体味简·爱对爱情、友情以及独立、平等、自信等的理解和实践。
两性之间是平等的,爱情须得以平等和互相独立做为基础。
女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
《简·爱》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到底有多少痴心的女读者在这个相貌平平、过早饱尝人生辛酸、但终未失去与生活搏斗勇气的简·爱身上找寻自己的影子,寄予同情,其人数无法统计。
它早已成为全世界能阅读小说的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女主人公简·爱身上找到了追求平等与自立的精神资源。
作者在小说中不仅为纯洁的爱情唱响了最美的赞歌,对阶层观念、平等意识等做了大胆的新解,且对当时的宗教思想也做出了反叛的注释。
马克思将《简·爱》作者与狄更斯、萨克雷列在一起给予高度评价,称他们"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
这也正是《简·爱》高过一般爱情小说并能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
简·爱平凡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不朽的灵魂,在这个平庸的世界上显得异常珍贵,灼然夺目。
她的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赫然指明了一条女性的道路,告诉天下所有的女性:"切勿在沉默中沉沦。
"3《简爱》中女权主义思想3.1简爱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抗精神幼年时的简. 爱由于父母双双染病去世,她被送到盖茨赫德庄园,寄居在舅舅家中。
可雪上加霜的是盖茨赫德的原主人里德先生--简爱的舅舅也过早的弃她而去。
舅妈觉得她是一个“天性恶毒、想法卑劣、特别爱撒谎”的人,于是对她百般刁难。
表弟约翰. 里德蛮不讲理,经常对她咒骂和毒打。
最终还把她关进了红房子,在这个舅舅逝去的房间里,简·爱禁不住怀疑: “要是里德先生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待我很好的”。
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得简开始对盖茨赫德绝望,从此放弃了习惯的忍受,开始反叛思考着挑战和抗争,最终选择去了罗伍德学校。
随后几年,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在那里,简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有慈祥热心的费尔法克斯太太,活泼可爱的阿黛勒,最重要的是有她深爱的罗彻斯特。
她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她改变了生活环境,开始了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与罗切斯特相处的过程中,简. 爱始终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简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终于也赢得了这一生的至爱。
但也许是天意弄人,正怀揣着幸福,站在结婚的殿堂上时,简知道了伯莎梅森的存在,原来自己拼命喜欢的却是一个已婚的人,虽然痛不欲生,但她还是选择了放弃渴望已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悄悄离开了。
简·爱从桑菲尔德府出走后,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正当简走投无路的时候,圣约翰收留了她,并得到他们一家的悉心照顾,使她心灵获得救赎,脱离心灵的苦海。
简对圣约翰.里佛斯在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可是偏偏圣约翰又是一个固执的基督徒,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希望奉献自己的一生以成就道义上的责任,所以当圣约翰向她求婚的时候,简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这位恩人。
更让人惊讶的是简居然叛逆的选择了自己的真爱,重新回到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一无所有的罗彻斯特身边。
简. 爱在人生旅途中,寻找幸福,追求爱情,同时也为争取平等和独立奋斗着,这是她爱情和幸福的立足点[1]。
3.2简爱的爱情观在《简爱》一书中,女主人公的叛逆、自由、平等、自尊、纯洁的个性都是各个重点章节的主旨。
而这些主旨则在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中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它们如同乌云上方的星汉灼灼闪耀着光芒,照亮着后来的女性者们追求爱情的道路。
简爱来到了桑菲尔德府,在那里她当了一名在当时地位不高的家庭教师。
桑菲尔德府使简爱感受到“这儿有想象中的完美无缺的家庭安乐气氛”。
事实证明了她的预感的正确性,后来她成了罗切斯特的妻子果真成了这个家庭中的成员。
这个家的主人叫罗切斯特他是个苦命的人顽固的封建伦理道德酿成了罗切斯特的不幸婚姻。
他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他娶了心胸庸俗狭窄的梅森小姐为妻尽管美森的外表靓丽然而她的脾气确实极端的坏她与罗切斯特的志趣格格不入罗切斯特痛苦地感觉到“我们之间根本无法进行亲切的交谈因为不管我谈起什么话题马上就会从她那儿听到既粗俗又陈腐、既乖张又愚蠢的回答”。
当罗切斯特第一次看到简爱时他就感到了“有一种全新的东西一种新的活力和新的感觉不知不觉传便了我的全身”。
这种新的感觉其实就是罗切斯特的真爱之梦将成为现实,这种感觉和简爱所预见的感觉一样也是正确的。
从和简爱相见、相识到相爱的过程当中简爱的那种叛逆精神、自强自尊的品质深深地征服了罗切斯特,而罗切斯特的优雅风度和渊博知识同样也征服了简爱。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变故促使她离开了桑菲尔德府,离开了她心爱的罗切斯特。
经过了寒冷饥饿的折磨无家可归的简爱终于进了她的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圣约翰家。
对于亲情的十分看重当她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两万英镑的遗产时,她毫不忧郁地决定和她的三个表哥、表姐平分这份遗产。
可见在简爱的眼中钱尽管很重要,那是为了生活所需但是比起亲情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这与当时一切以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认为“我不至于自私自利到不讲情义不讲公道到不分是非忘恩负义到不像人样”。
这是她对当时的金钱社会的有力抨击和尖锐的痛恨。
圣约翰是一个知识渊博,长相英俊的传教士。
但是他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整天到晚和时间挑战。
他认为工作是高于一切的,甚至包括生命和爱情。
圣约翰为了他的伟大事业—到东方印度传教,他十分痛苦地压抑了这份欲望。
简爱对于他的选择简直是不可思议,有爱却不敢爱,有了爱情却不敢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