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
日晷又称 “日规” .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间的计时仪器. 它能准确的测出时间的变化.由 “晷针” (指针)和晷面(圆盘)组成,晷面上有24个刻 度,每个刻度代表1个小时,在太阳的照射下 指针的影子会投在晷面上. 太阳由东向西移 动,指针的影子就会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 动的指针的影子就好像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 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次来计算时间.
B.否
8. 你认为这有没有做到公共性? A.是
B.否
9. 你是否认为墙也成为了一种文化?A.是
B.否
10. 你认为围墙会不会有后续性? A.是
B.否
11 你是否希望这面墙被保留?
A.是
B.否
12. 还有什么想法或感言吗?
从公众的角度出发,我们的想法是将工大人的剪影“投”到墙上去,每当人们从这里 经过都会寻找自己的影,并对同伴说:“你看,这个影是我的!”
有了这个想法,就需要面向全校征集“模特”,因此我们特地询问被调查人是否会愿 意作为我们的剪影素材。面对这项调查,大家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有60人同意,43人 不愿出面。(参与者征集表格见《附件二:我们的剪影,我们的墙》)
调查报告
工大屏峰校区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有近三年之久,但建设中的校园难免有些不完之处,作 为校区的第一批学生,“开拓者”自居的我们始终有参与校区建设的意愿。 这次借公共艺术课之机,我们用专业方向的目光重新审视校园,感觉校区确实缺少些公 共艺术形式,我们虽然做了很多方案,但都没有太确定的方向感,因此我们决定面向全 校开展一次调研,主要是通过书面的问卷形式了解大多数同学对公共艺术的看法和接受 程度,想从中寻求些创作的意义,看大家更需要什么样的艺术。 于是我们于2006年4月11日,在校区内人群较为集中的一处场所随机向大家发放了一百 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见《附件一:调查问卷》),问卷全部现场填写并收回;亦在网 上随机发放问卷,并接收回复二十份,共120份有效问卷。其中涉及18个学院的同学和 校区的其他工作或服务人员,人文学院的同学最多,有18人参与问卷;外国语学院和艺 术学院各15人;其后是经贸学院12人,生环学院10人和其他等等。 现将问卷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整理如下: 一、 考虑到对比性和参照性,我们试图了解大家对现有的校园景观的看法,有23人认为博易 楼河边一带的景色较为美观,其次较为认同的是后山的自然景色,占13人。当然这并不 属于公共艺术范畴,但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对自然的向往。 投票数第三位的是食堂门前包括草地一带有11票,其他有理学院草坪一带7票,健行楼 天井内的设计和球场的绿化各6票。但令人惋叹的是,有近一半的同学认为校区根本没 有一处像样的艺术景观,大多都是自然绿化景观。因此,校园中缺少足够的人文景观和 公共艺术形式则是不言而喻的,只有8人认为校园景观已经足够多。 二、 通过前面两题看出,我们的发展空间还是相当的…大啊。因时间、人力、物力有限,我 们只能选择一处开展创作。场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具体的量化设计,于是大家给与了很多 的提议,选择新建图书馆围墙和食堂前草坪的最多,分别是43和41票;球场和校门口的 票数不相上下,都是13票。但考虑到方案效果和意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我们选择装饰 围墙。 新建图书馆等建筑位于校区正门门前,目前正在施工中,地域面积较大,工地围墙高2 米,长有近600米,其中一段已粉刷,但仍有300多米灰墙。从生活区到新教区,这段墙 是必经之地。但一色的灰,又那么的长,总显得过于沉闷,有点长路漫漫的感觉,因此 我们决定对这块场地进行改造。
D.其他
2. 你欢迎我们的这种做法吗?
A.是
B.否
3. 你认为它对校园环境有什么影响?
A. 美化环境 B.改善行人心情 C. 污染环境 D. 视觉污染
4. 若墙上有你的影子,你是否愿意在这里拍照? A.是 B.否
5. 你最喜欢的图案是哪部分?
6. 你认为是否还需要改善?
A.是
B.否
7. 你认为我们这样做有意义吗? A.是
将传统的日晷进行形式变化,不断提炼日 晷的造型元素,日晷的面设计成自下而上 向空间中旋转运动的面,晷针也是自下而 上向空间无限延伸突出表现力度.环绕晷 面呈线型的网状结构,配合晷针的倾斜形 式,达到视觉的统一与纯粹.
sketch
概念 草图
概念 草图
概念 草图
方案 成型
力求通过简洁大气的形式语言 表达一种城市发展速度, 表达一种城市效率, 表达一种城市精神气质来活跃城市空间.
• 2,课题设计 以昆明城市公共艺术调研为依据,自 选场地项目,做城市公共艺术设计。题材不限。 但说明项目背景,创意构想,造型形式,表现方 法。成果提交平面位置图,设计草图,效果图。
• 要求: • 1,选择不同的主题,包括教育系统,交通系统,
商圈,公共设施机构等,不同艺术形式(雕塑,建 筑,壁画,公共设施设计等)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调 研。
方案 成型
马骏制作 2006.3.29
立体 模型
立体 模型
空间尺寸定位
观察点距离雕塑54.5M 观察点高度1.7M
观察点距离雕塑59M 观察点高度1.8M
公共艺术的实例
雕塑安装过程
我们的剪影,我们的墙
调查问卷
我们为完成公共艺术课的设计课程,特开展此次调查,请予以支持,谢谢。
1. 在校区,您最喜欢的校园景观是哪一处? 2. 您认为校园中是否缺少足够的人文景观和公共艺术形式? ○较为缺少 ○已经足够 3. 您认为校园里最急需公共艺术来装饰的场地是哪里? ○食堂前的草坪 ○球场 ○健行楼北面围墙 ○其他: 4. 您希望该场地的变化程度有多大? ○不变 ○很小 ○很大 ○面目全非 5. 您所能接受的公共艺术的风格和形式有哪些? □传统的 □新奇的 □怪诞的 □刺激的 □感性的 □科幻的 □浪漫的 □童趣的 □轻松的 □理性的 □抽象的 □具象的 □规则的 □松散的 □发光的 □互动性的 □观赏性的 □人物化的 □其他 6. 您喜欢的公共艺术的色彩和色彩感受是怎样的? ○单色的 ○三两种 ○多彩的 □柔和的 □反差强烈的 7. 如果我们利用废品制作,您是否愿协助我们收集? ○是 ○否 8. 我们将对围墙进行剪影绘画,您愿意作为剪影素材吗? ○是 ○否
有了场地,接下来便设定方案,我们希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每走到这里便有讨 论的欲望,但大家又怎么看呢?
三、大家希望这块场地有多大的变化呢?结果于我们的目标非常接近,有72人选择做 些较大的变动,其次有25人选择改动的小些,13人选择面目全非,4人希望保持不变。 四、那么,大家能够接受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又有哪些呢?根据数字显示,选择轻松、 新奇、浪漫的占多数,分别有70票,65票和59票。 这很能体现大多数同学的喜好。在感性与理性的选择中,更多人倾向于前者,有38票, 后者18票;在观赏与互动之间,同学们的选择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68人选择观赏性, 只有32人选择互动性,但实际上我们更注重作品与观者的互动;而且大家更接受抽象 艺术,有49人选择这一项,而选择具象的只有15人;另外,有33人选择童趣一项,其 他依次是:传统的26票,科幻的19票,怪诞的、刺激的各17票,人物化的、发光的各 15票,规则的、不规则的各12票,和其他。 对于色彩和色彩感受,我们单独拿出来询问,66人选择感觉柔和的色彩,24人选择反 差强烈的组合方式;38人喜欢多彩色的,30人喜欢两三种颜色间的搭配,也有12人选 择单色的效果。
• 期末作业: 昆明市城市公共艺术调查——以XXX为例
• 1,城市公共艺术调研(以小组合作完成(3—4人) 对昆明市区内的公共艺术进行调查,选择不同的 主题,说明调查方法。博物馆,校园,公园,主 要街道,公共设施建设等等,从公共影响,文化 思潮,作品风格,城市背景,环境场地,形式材 料等方面对公共艺术现状进行调查。
但问到是否愿协助我们收集废品用以制作时,还是有105人乐意参与的。 至此,我们的调查告以段落,虽然120份问卷对于全校同学来说,“调查样品”是少了 些,但也能够反映一些问题了。我们将抱着对大家认真负责的态度展开接下来的工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续调查
1. 你认为围墙的整体效果如何?
A. 非常好! B.不错,还可以. C.差劲!
• 要求有详细的现场考察报告以及问题提出和改造方 案。
• 3、城市公共设计的内容形式多元化,充分考虑作 品的安置环境、摆放位置,以及所使用的材质;
• 4、设计要考虑所选择场所的人群的特点,尽量满 足其使用需求和审美需要;
• 5、设计要求契合所选择场所的环境特点、性质、 气氛等,够有效地在其中发挥作用,并且较好地融 入其中。
我们觉得,大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年轻人接受能力和所能接受的事物也在逐渐
扩大,这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共性的依然占主流,个性化的元素不断向各方面延伸,
而作为艺术专业的学生,我们希望引领一种时代,走在潮头浪尖,在我们的刻意和路 人的不经意间给大家带来一些话题。那么我们要带给大家些怎样的话题呢?
五、我们想,墙是公众的,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因此要考虑大家的感受,同时带有 一些前卫或个性元素,宣扬某种精神,也要留给大家些想象空间。
• 提交方式: 调查报告(文字不少于2500,图片包括:现 状调查,改造方案)
成果要求:1,现状分析 2,问题陈述 3,改造方案
公共艺术的实例及设计欣赏
学生作品
公共艺术的实例及设计欣赏
学生作品
概念模型
公共艺术的实例及设计欣赏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
art
日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