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导言]柳耆卿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工于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一生潦倒,死后也是只有歌儿笛手们怀念不忘。
逢时设祭。
这种文士,旧时讥为“无行”,但是他并不象那些正统士大夫们所估计得那般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
成为词史上的丰碑,是第一流作品,千古传颂。
这篇《八声甘州》,早为苏东坡巨眼所识,说其间佳句“何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轻易以此许人的。
注:第一个专业词人、第一个全力制作慢词的人,第一个专门为妓女写作歌词的词人。
一、柳永简介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乐章集》传世。
柳永长于作词,少有诗流传后世,只有两三首。
其中《煮海歌》(“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较为著名,是他任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监督制盐时所作,其风格和他的词完全不同。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
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
其年齿与晏殊相近。
柳永原名三变,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
祖父柳崇,以儒学名。
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等,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
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期曾随父一度生活在汴京,年轻时是个风流才子,过着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
柳永《戚氏》词回忆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柳永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
仁宗即位后柳永曾来汴京应试。
待试期间,多与下层歌妓乐工交往,喜欢为秦楼楚馆的姑娘们和教坊的乐工们(演奏员)用当时的口语为她们填词,写出她们的心思。
当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这种生活却为他进入仕途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因此遭受挫折。
据宋人笔记《能改斋漫录》说,他因在《鹤冲天》词中开头说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下阙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宋仁宗所不高兴,临轩放榜,宋仁宗特意把他的名字删了,在他的卷子上批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此他后来屡试不中。
又据《艺苑雌黄》说,他受此打击后,只好以半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游走在汴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妓院,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以自封的“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浮名”。
直到后来他改名为“永”,才中了景祐元年(1034)的进士。
不过,他平日填词,所奉的不是皇帝的圣旨,而是和他亲密交游的歌女舞伎的“芳旨”。
当然,宋人笔记未必全然可信,但柳永一定是考举数次以后才进士及第的,应考期间有过一段蹉跎艰难的时光。
当一个不能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落魄时,或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双调•庆东原》)的白朴,放任山水林间,享受自然清风白云,淡泊名利;或如“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韦庄《菩萨蛮》)的韦庄,流恋烟花巷中,倚红偎翠,风流于世,柳永,属于后者。
在准备科考的一段时间里,柳永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混迹于歌楼妓馆。
他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声望,也为他换取了“薄于操行”的名声。
在“留意儒雅,务本理道”的仁宗时代,他因此要在仕途上吃亏也是理所当然的。
及第前,还曾游历过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
及第后,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盐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官终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对于柳永,我们大致可作二个推测:一是柳永大概没有结婚,否则不可能一直浪迹于浪迹江湖,宿于烟街柳巷,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常在旅行中,在城中则就宿在歌女家中。
二是他进士及第时大约已将近五十岁,否则生活上不可能如此困顿。
因为五十岁前后,他在仕途上已经没有太多可供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加上他的声名狼藉,困顿以终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柳永的困顿我们从其“雨铃霖”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可见,如不是落魄潦倒,断写不出如此深受至深的诗句。
柳永与妓女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柳永与其他嫖客大不相同,不只是泄欲,而是把妓女当朋友,推心置腹地谈心,平等自由地上床,再加上他写得一手好词,随便给哪个妓女写上一首,那个妓女就会身价倍增,颇似现在的文化包装。
于是妓女们对柳永爱如潮水。
当时曾有一首歌谣形容柳永和妓女的关系:“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据金盈之《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
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之。
”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露、毫不虚伪,毫不做作,公开宣称“才子词人”,“白衣卿相”(《鹤冲天》)。
当然他是绝对的花花公子,我们可从他为妓女题写的诗词,可以看出他曾与数个美眉有染:秀香:“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昼夜乐》)英英:“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柳腰轻》)瑶卿:“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凤衔杯》)心娘:“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木兰花》)佳娘:“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
”(《木兰花》)酥娘:“酥娘一搦(音诺,握)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
”(《木兰花》)虫虫:“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
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
”(《集贤宾》)“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片恃俊。
”(《木兰花》)但是,柳永在贫困潦倒时,曾得到过妓女极大的帮助,为了得到他的一首词,她们不惜千金相赠。
就是他死后,没有家属为之营丧葬,由歌女们聚资为他营葬,因此他变成了一个传奇人物。
每逢清明,都有妓女们携酒肴于柳永墓前祭奠这位词人,时人谓之“吊柳会”,或叫“上风流冢”。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江楼记》即是敷衍此事成为小说。
把柳永恋爱故事的传说写成剧本的,有元曲《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关汉卿著,剧本说明他赴考以前尚未结婚。
如果不是“吊柳会”或“上风流冢”的人,甚至不敢到乐游原上踏青,并形成一种风俗,直到宋室南渡之后,这一风俗才中断。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道:“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二、柳永及其作品1、柳永词的内容(1)艳情词、爱情词。
着重写他在秦楼楚馆、烟花柳巷的生活。
①反映自己仕途失意以后的狎妓行乐的生活,既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又反映了他的浪子习气。
代表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
忍把浑名,换了浅斟低唱。
”——上片着重写幽怨之情,下片重点写自己及时行乐的浪子情怀。
体现了柳永的人生价值观,对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的怀疑、迷惘,对烟花柳巷的生活有一定的向往。
②反映了他和妓女之间的爱情。
代表作:《雨霖铃》、《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忆帝京》(“借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等。
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③反映妓女对正常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如《迷仙引》、《集贤宾》等。
(2)宦情羁旅词。
着重写自己漂泊失意的伤感、思乡怀清的伤感。
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此种反映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某种淡漠。
在手法上,把汉魏乐府古诗中的游子思妇的题材与晚唐五代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情深意切、凄楚苍凉。
代表作:《八声甘州》等。
(3)描绘都市风光词。
词人描绘了北宋太平时期都市的繁华、社会的富庶,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代表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番话。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柳永词的艺术成就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1)发展了慢词长调。
柳永之前,小令一统词坛。
到柳永始大力创作慢词长调,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长调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唐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一般都比较长。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
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
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多用赋体。
吸收辞赋和骈文的长处,极善铺叙,层层铺叙,恣意渲染,在铺叙中渲染情感。
(3)雅俗并陈。
俗者以口语入词,善于提炼俚俗语,“状难状之景,传难达之情”,但又俗不伤雅,雅者则可以熔铸前人诗句,气象宏大。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表现下层歌妓的不幸和她们内心美好的愿望;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他化用前人诗句入词,却不见痕迹。
如:“不忍登高临远”等句,实取自《楚辞·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又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实际来自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又如:“是处红衰翠减”,来自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杀人。
”作为一个有独创性成就的词人,不仅要向民间学习生动活泼、通俗浅近的语言,使自己作品的语言具有时代性和群众性,同时,还要继承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使词的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