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总结煤矿地质学总结1,什么是煤矿地质学?答: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包括煤层赋存,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瓦斯地质,煤尘等方面情况。
2.为什么学煤矿地质学?答:研究煤矿地质条件,矿井地质工作,矿井储量管理,水文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防预测,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3.陆地表面的形态包括;答.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4.海底表面的形态:答: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岭,海沟,深海盆地(深海丘陵,深海平原).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
6.古腾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
7.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8.地幔:指莫霍面至深2900km的古登堡面的圈层。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9.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指位于2900km深处以下直至地心。
地核又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分为外核(E层),过渡层(F层),内核(G层)。
10.上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B层(莫霍面~400千米)和C层(400~670千米),11.下地幔:地幔的一部分,即D层(670~2885千米12.地球外圈的划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圈:地壳,地幔,地核。
13.地球的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地热磁性电性放射性。
14.重力异常: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值与相应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或地球自然表面上的重力观测值与相应点在近似地形面上的正常重力值之差。
15.地磁异常: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16.地热增温率:即地热梯度,是指常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所产生的热能控制。
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
通常把每向下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17.内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或岩石圈,能源主要来自地球本身的内力地质作用,形式:构造运动(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18.外地质作用及包括形式:作用于整个地壳,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
形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
19.构造运动:有地球内动力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变形变位的机械运移过程。
20.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21.地壳中的主要矿物元素:OSiAlFeGaNaKMg22.矿物: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23.晶体与非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长程有序,并成周期性重复排列。
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近程有序,但不具有长程有序。
如玻璃。
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24.矿物的主要性质:一,矿物的形态(单体的形态:①一向伸长的②二向延展的③三向等长的。
集合体形态:①柱状,针状,放射状,纤维状②板状,片状,鳞片状③粒状集合体④晶簇⑤其他形态;鲕状,核状,豆状土状分泌体钟乳状等)二,矿物的光学性质(①颜色:自色,他色,假色。
②条痕③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
④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三,矿物的力学性质(①硬度,②解理:极完全解理,完全,中等,不完全,极不完全解理。
③断口:贝壳状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
)四,其他性质(①相对密度②磁性)27.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折射等所表现的各种性质。
28.矿物的颜色,光泽,透明度:颜色:矿物最直观的光学性质,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选择吸收的结果。
光泽: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
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波长的程度。
29.摩氏硬度与硬度:应用划痕法将棱锥形金刚钻针刻划所试矿物的表面而发生划痕,习惯上矿物学或宝石学上都是用莫氏硬度。
硬度:指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机械强度。
30.摩氏硬度计1到10级:①滑石②石膏③方解石④萤石⑤磷灰石⑥正长石⑦石英⑧黄玉⑨刚玉⑩金刚石。
32.解理及断口:矿物晶体受力后常沿一定方向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断口:矿物的一种力学性质。
与“解理”相对,矿物受力后不是按一定的方向破裂,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的称断口。
34.常见的矿物20种:自然金,英、白云母、黑云母、正长石、斜长石、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蛇纹石、滑石、重晶石、萤石、磷灰石、白云石、黄玉、刚玉,蒙脱石,红柱石,黄铁矿,赤铁矿,磁铁矿。
35.岩石: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球的物质之一。
36.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37.火成岩的矿物成分:正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辉石,橄榄石,斜长石,角闪石(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38.火成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①显晶质结构②隐晶质结构③玻璃质结构④等粒和不等粒结构⑤斑状和似斑状结构⑥自形晶结构)构造:(①块状构造②斑杂结构③气孔和杏仁结构③枕状结构④流纹结构)。
39.火成岩的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40.火成岩的主要类型:①橄榄岩:超基性深成岩②辉长岩:基性深沉岩③闪长岩:中性深成岩④正长岩:中性深成岩。
⑤花岗岩:酸性深成岩。
41.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石英类,长石类,云母类,粘土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及铁铝等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2.沉积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①碎屑结构:砾状,砂状,粉砂状,泥状结构。
②非碎屑结构)构造:(层理,波痕,泥裂,印模,结核)43-1.圆度(磨圆度):碎屑物棱角被磨蚀而圆化的程度。
43.沉积岩的分类:外源沉积岩(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内源沉积岩。
44.沉积岩的主要类型:砾岩与角砾岩,砂岩,粉砾岩,泥岩和页岩,火山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
45.变质岩的结构及构造;结构:结构:(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
)构造:(变余构造,变成构造)45-1.变余结构:又称残留结构,是指变质岩中由于重结晶作用不完全,仍然保留的原岩结构。
例如,原来沉积岩中的砾状结构、砂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
45-2.变晶结构:指原岩在固态条件下重结晶和变质结晶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
46.变质岩的分类:接触变质岩类,汽-液变质岩类,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类变质岩。
47.变质岩的主要类型: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糜棱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
48.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
49.古生物:地质时期的生物统称为古生物。
50.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51.古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52.地层划分: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按照地层的原始生成顺序和地层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成各种地层单位,建立地层系统。
53.地层分类: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53-1,地层对比: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等特征作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进而证明这些地层单位是否在层位上相当的对应关系。
54.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①岩石地层学方法:岩性及岩石组合分析法标志层法旋回结构法。
②生物地层学方法:标准化石法生物组合法。
③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
55.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并且连续沉积,没有明显的沉积间断。
56.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新老地层彼此接触但不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
57.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新老地层彼此不平行,有一交角,其间有明显的剥蚀面。
58.地层单位的分类:①岩石地层分类(组群段层)②生物地层分类③年代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58-1.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58-2.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59.地质年代表(从古至今):元古宙PT(新元古代,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太古宙AR,冥古宙,显生宙PH(古生代Pz:①寒武纪②奥陶纪O③志留纪S④泥盆纪D⑤石炭纪C⑥二叠纪P。
中生代Mz:①三叠纪T②侏罗纪J③白垩纪K。
新生代Kz:①早第三纪E②晚第三纪N③第四纪Q。
)60.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61.岩层的产状:岩层的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62.岩层产状的要素: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63.褶皱和褶曲: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而形成的一系列波状弯曲但仍保持着岩层的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形态,成为褶皱。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64.褶曲的要素:核部翼部翼角转折端顶角枢纽轴面轴、轴迹脊线和槽线。
65.褶曲的分类:①横剖面分类:直立褶曲斜歪褶曲倒转褶曲扇形褶曲平卧褶曲绕曲。
②纵剖面分类:水平褶曲倾伏褶曲。
③平面形态分类:线形褶曲短轴褶曲近等轴褶曲.④剖面上褶曲组合形态分类:复背斜和复向斜隔挡式和隔曹式褶皱同斜褶皱。
⑤平面上褶曲的组合形态分类:平行褶皱雁形褶皱帚状褶皱。
66.背斜与向斜(区别方法):背斜是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两侧依次对称出现较新的新岩层形态一般向上弯曲的褶曲,向斜是核心部位的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向两侧一次出现较老岩层形态一般向下弯曲的褶曲。
67.断裂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所受应力达到或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时发生脆性形变形成大小不一的破裂和错动,使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层脆性形变造成的产物总称为断裂构造。
68.节理:断裂面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
69.断层:破裂面两侧岩石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70.节理的分类:①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②产状分类: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倾层节理。
③力学性质分类:张节理剪节理。
71.断层的要素: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
72.断层的分类:①根据断层两端相对位移方向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②根据断层走向和所切割岩层走向的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③根据断层走向和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
73.断层的组合类型:地垒和地堑阶梯状构造叠瓦状构造。
74.地垒和地堑:通常幼两条以上正断层组成。
若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盘相对上升两边断层相对下降称为地垒。
断层倾向相对,中间盘相对下降,两边盘相对上升称为地堑。
75.叠瓦状构造:由数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在一起,其上盘在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上推,这种断层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构造。
76.成煤作用:从植物遗体堆积转变为煤的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作用。
77.成煤的必要条件:植物条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壳运动条件。
78.煤岩成分:丝炭镜煤暗煤亮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