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起来论文

怎样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起来论文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快乐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情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

伴随着知识的增加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逐渐衰减,于是数学成了学生的负担,逐渐讨厌数学、冷漠数学课。

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创造快乐数学课堂,使数学课不再枯燥下去。

一、营造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习过程是不应伴随任何心理负担的。

学生以学为乐的心理状态,除了自身的素质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环境的熏陶。

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教师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召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因奇生智,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放活学生的嘴巴和大脑,鼓励质疑问难,鼓励独到见解,鼓励与众不
同,鼓励标新立异,鼓励超越自我。

新知识让学生发现,思想方法让学生归纳,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

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资料、总结规律、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我反思、自主探究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的各种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在讨论中澄清。

二、快乐活动——让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现行教材的设计及课程教学安排正是这样要求的,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摩、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其实质就是鼓励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把学生都引到课堂情境中去自主探索,使课堂“活”起来,其中就蕴含了一个“动”字。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观察、操作、想像、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

首先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民间剪纸、脸谱、雪花、建筑物等,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轴对称现象的整体特征;为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我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快乐练习——让学生与数学知识亲密接触
练习是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

练习要注意问题的探索性,题材要注意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要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

单一、重复、机械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数学。

因此教师应把练习的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之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意识,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我在教“角的认识”时,结合课的内容学习,我设计了一个轻松愉快的练习——“摸礼物”。

我准备好一个数字转盘,当停到哪个数字,就请这个学号的学生来摸礼物。

箱子里有三角形,长方形、正边形、圆等各种图形,只要他摸到的图形上有角,这个礼物就送给他了。

在认识角后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触手可及的,在心理上缩短与数学的距离,学生情绪高涨,百玩不厌,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又达到了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

四、快乐实践——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探究化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什么是周长”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用手摸一摸它的一周,并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物体表面的周长有多长。

”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

学生来到教室的每个角落,有学生测量课桌,有学生测量地砖,有学生测量黑板,有学生测量窗户的玻璃。

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成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

总之,教师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是主导者,学生是快乐数学课堂的主体,只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加上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辅助,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着眼学生心灵的愉悦和满足,学生
就会“乐学”数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