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解决
作者:姚侠
来源:《楚商》2019年第07期
摘要:高校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准与政治水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生普遍容易产生心理焦虑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焦虑类型,结合高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教育的开展现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辅导员;心理焦虑问题;解决
随着不断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心理健康已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由于当下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有父母家人的呵护溺爱,进入大学后由于自己必须要独立生活,许多方面容易受到挫折磨難,心理承受能力差者,则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只有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谈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这也应当作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中心,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校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及引导者,关注其教育现状,提出有效策略十分有必要。
1.大学生心理焦虑类型
第一,因生活不适、学业压力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
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环境有了不同和变化,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长期住校,对于没有多少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大学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不再是自己所熟悉的象牙塔。
再加上学业压力,考试压力等等,都会造成心理上的焦虑。
第二,因就业压力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
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身边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和努力,而自己不再像高中时期独占鳌头,加之,大学不再只是成绩的比拼,还有其他各方面综合素质的碰撞,企业招揽人才也不再只看中分数,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逐渐开始焦虑。
第三,因人际交往差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
这在当下高校中非常普遍,由于高校实行住宿制,学生必须自己交往朋友,而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及自己本身性格孤僻的原因,容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时间一长,心理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
2.高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对学生心理焦虑问题教育的开展现状
第一,宣传缺失;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许多辅导员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一内容,没有有效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导致学生们不了解心理咨询,错误地认为去进行心理咨询的人都是有精神问题的人,由于宣传地缺失,使学生无法了结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育要求辅导员每周必须通过走访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往往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没有做到,辅导员们也没有从意识上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致于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内容只是一种形式的存在。
第三,专业程度低;辅导员并不完全是学相关的心理专业毕业,无法满足每个学生个体的心理焦虑问题,对于一些心理焦虑问题也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久而久之就容易使这一教育内容流于形式。
3.高校思政教育中辅导员解决学生心理焦虑问题的有效策略
3.1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制度,提升辅导员专业知识
一方面,把学生心理咨询制度纳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整体建设框架中来,并打造规范的心理咨询室,辅导员不仅要多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表现情况,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增加一些心理咨询内容,先让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迎接大学生活。
不仅如此,心理咨询制度还要定期开展相关辅导咨询活动,把每周四和每周五固定为接访日,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网络方式,把面对面咨询扩展为电话咨询、邮箱咨询、微博咨询等等。
另一方面,提升辅导员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培训班,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让辅导员以更专业、更精准的态度去帮助学术,避免因自身的不专业而使心理教育流于形式,造成学生更大的心理困扰。
3.2设计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
通过分析学生易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来看,其心理问题是从进入学校的陌生感到后续的人际交往中不断产生和分裂的,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辅导员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过得心理焦虑问题,涉及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
针对因生活不适、学业压力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在大一阶段的思政教育课上,辅导员可以以“感恩教育”、“独立教育”为主,多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内社团活动,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大学氛围中来。
针对因就业压力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在思政教育课程中,老师则要以“职业规划教育”、“励志教育”为主,让学生多到企业、工厂去实践,从中找到不足进而早日弥补,鼓励学生不怕失败,不惧困难,让学生学会独立担当。
针对因人际交往差产生的心理焦虑类型,辅导员则要以“正能量教育”、“关爱帮助教育”为主体,对这类学生多关注、多包容,使其早日打开心扉,能够与同学积极交往,克服心中的不安与自卑,摆脱往日的家长制束缚。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理焦虑不利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平时的思政教育中,辅导员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专业知识,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制度,设计专业的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杨慧宇.辅导员角色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3):16-17.
[2]潘师和.刍议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J].时代农机,2016,43(1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