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赏析

纪录片--《最后的山神》赏析
《最后的山神》故事简介:讲述鄂伦春族一个61岁的老人孟金福,同时也是鄂伦春族最后的一个萨满,他在原始的山林间自由的过着原始而平静自足的生活。

但是,随着对大兴安岭森林的砍伐和动物数量的减少,老人生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

可是,即使在山下安稳而舒适的定居点生活,老人却难以适应,最终回到山林。

恢复了自己向往却注定孤独的生活。

山上和山下,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鸿沟在渐渐加深,这一代人在不断地发展中远离了自己原来的家乡,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失去赖以身存的山林。

而失去了信仰的民族,靠消费自然资源来发展的民族,又该何去何从。

《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真实的再现了鄂伦春族老人孟金福和妻子的原始并且逐渐窘迫孤独的生活。

借此表达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信仰的问题。

这种与老百姓同一口气喘气,却又表达宏大的未来寓意的表达方式是典型的京派纪录片。

而纪录片的导演是孙曾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任摄影导演,这更是让这部电影打上了“京派”的金漆招牌。

另外,《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从时空安排方式上分,以时间结构来描写这位老人的故事。

由一年之暮----冬季开始。

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草木枯萎,满眼都是一片萧条的景象。

仿佛也代表孟金福这个鄂伦春族的最后一个萨满现今的处境一般。

夏季,那青山绿水的生机勃勃的大兴安岭突兀的出现在画面中。

孟金福老人用桦树皮制作桦皮船的高超手艺仍在我脑海中深深印记着,但是,如解说员所说,曾经鄂伦春族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品,个个制作技艺高超。

而现在,会做桦树皮船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老人了。

孟金福老人在这生机勃勃的夏季去捕猎,去一无所获。

看似生机勃勃的夏季,其实正如山下大多数的鄂伦春人,他们生活在山下定居点,生活轻松快乐。

可是在这安逸的生活中,他们远离了自己原来的信仰。

慢慢的,又一个冬天来临。

画面中一个鄂伦春族老人去世了,画面又回到了苍白颓败。

最后,孟金福老人独自骑着他的代表萨满的神马,在一片枯树枯草环绕的雪地上,渐行渐远。

仿佛也预示着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大山中的鄂伦春族,他们最后的神灵也已经离去了一样。

以时间结构,完整的抑----扬----抑的表达最后的山神这一主题。

另外,从叙事方式上来看,《最后的山神》又是从故事式按照生活中所存在的矛盾冲突来设置和安排纪录片的结构。

孟金福这个鄂伦春族
最后一个萨满,在大兴安岭森林中过着原始的,信仰山神,火神,月神各种神灵的生活。

但是在一棵画有山神画像的树被砍伐,森林动物不断减少之后,老人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去捕猎和捕鱼。

之后,老人在山下居住点生活了一段时间。

但最终老人还是回到了山上,同行的还有在定居点长大的郭宝林一家,孟金福老人一家和郭宝林一家对山林的看法的差异与冲击。

最后画面剩下的也只有孟金福老人一人。

整部纪录片以生动而又趣味性的故事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又从中引出深刻而悲剧性的宏大未来构想。

从纪录片的真实性来看,《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绝对是合格的。

因为这部纪录片用跟踪拍摄的拍摄手法,真实的记录了孟金福,这一个真实存在于大兴安岭的最后一个萨满的生活琐事的场景及各种向神灵祈福跪拜的细节。

真人,真事,真事场景地点,这“三真”为这部纪录片增添了不少色彩,可信度大大增加,加强说服道理的力度。

同时,这部纪录片中山林和动物被过度砍伐和捕猎,数量不断减少,人类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处处寓意着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甚至渐行渐远的现状。

而萨满神,代表自然的神灵在离萨满人而去的结局,是否也代表人类忽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的结局,也会是被大自然抛弃。

强烈的哲理性,使这部纪录片的内涵增加不少。

从纪录片的画面来看,《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有大量的特写,如纪录片开头孟金福划开树皮,画上山神画像,然后祈福的一系列动作。

向观看者介绍山神的信仰者,鄂伦春族这最后一个萨满----61岁的老人孟金福。

还有孟金福吃饭时,向火神祈福,正月十五向月神祈福,则从侧面烘托老人坚定的信仰。

夏季来临时,老人兴致勃勃的剃胡子,搬到生机勃勃的河岸边感受夏天。

这无一不表现老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但是,在老人一棵画有山神的树被砍伐了之后,被砍伐得只剩半张模糊不清的山神脸庞的树桩,半蹲着环抱着自己满脸失魂落魄的老人,解说词所说老人仿佛自己也被砍了一样,是最好的解说。

这与前面的老人形成鲜明对比,并烘托出人类过度砍伐山林,破坏大自然的行为对大自然的巨大伤害。

而在老人搬到山下定居点后人们的欢声笑语也这一幕又是多么的讽刺,哪一间间木做的房屋又是砍了多少棵树做成的,那幸福的生活,只有对自然失去敬畏之心的鄂伦春族人才拥有的。

而镜头下,在一旁落寞的看着的孟金福老人,又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这一处细节描写意味深长。

整部纪录片的色彩呈过渡性变化,从冬天白雪皑皑的地面,枯萎的
树木,昏暗的光线,一片苍白和颓败。

再到夏季的郁郁青青的森林和碧绿的河水,在雾中仍然明媚的光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

最后,又变回一片苍白和颓败。

这色彩烘托出纪录片的情感的变化,同时使纪录片的人物更加丰满生动。

纪录片最后,那苍白颓败的景色下,孟金福老人和他的神马,整幅画面唯一的亮点,渐行渐远的场景描写,更是预示着----最后的山神离去的结局。

同时也预示人类在肆无忌惮的破坏大自然,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的结局----被大自然惩罚,被抛弃。

《最后的山神》这部纪录片,通过真实记录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孟金福的故事。

表达对现在人们过度开发大自然,对大自然毫无敬畏和感恩的行为的讽刺与不满。

同时,希望唤醒人们对大自然敬畏和感恩的美好愿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构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