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raction Battery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工作组讨论稿)(本稿完成日期:2010.06.28)2010-XX-XX发布2010-XX-XX实施目次前言 (V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要求 (2)4.1 一般要求 (2)4.2 使用要求 (2)4.2.1 工作环境 (2)4.2.2 维护功能 (3)4.2.3 使用安全 (3)4.3 系统参数管理 (3)4.3.1 功能要求 (3)4.3.2 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 (3)4.3.3 数据记录 (3)4.3.4 检测精度 (4)4.4 系统热管理要求 (4)4.5 电池系统的安装要求 (4)4.5.1 绝缘耐压强度要求 (4)4.5.2 防振性能 (4)4.5.3 快换型电池系统的特殊要求 (4)4.6 动力线路要求 (5)4.6.1 保险控制 (5)4.6.2 动力线与安装 (5)4.6.3 动力线连接器的要求 (5)4.7 控制线路要求 (5)4.7.1 材料要求 (5)4.7.2 线束要求 (5)4.7.3 连接器要求 (5)4.8 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要求。
(5)4.8.1 推荐电压等级标准 (5)4.8.2 推荐模块等级标准 (6)4.8.3 推荐模块规格等级标准 (6)4.8.4 电池箱的选择 (6)4.8.5 快换电池箱的通用化要求 (6)5 动力蓄电池系统电池箱的分类、命名与规格 (6)5.1 电池箱的分类 (6)5.1.1 快换型电池箱规格特征 (6)5.1.2 不可快换型电池箱 (7)5.2 动力蓄电池系统电池箱的命名 (7)5.3 电池箱尺寸规格的选用 (7)6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组装要求 (7)6.1 电池箱总成布置要求 (7)6.2 动力线及相关电器件的组装要求。
(7)6.2.1 电连接点要求 (7)6.2.2 导线防护要求 (7)6.2.3 动力线布置 (8)6.2.4 动力线路标识 (8)6.2.5 动力线路的连接件 (8)6.2.6 动力总开关 (8)6.2.7 保险装置布置 (8)6.3 电池模块的组装要求 (8)6.3.1 模块的极性标识 (8)6.3.2 模块组装 (8)6.3.3 模块的电连接 (8)6.4 管理系统的安装要求: (8)6.4.1 管理模块 (8)6.4.2 主控器安装 (8)6.4.3 显示器安装 (8)6.4.4 传感元件安装 (8)6.4.5 采集线路布置要求 (9)6.4.6 采集线路材料 (9)6.4.7 采集线路 (9)6.4.8 各种传感器的连接 (9)7 动力蓄电池系统元器件接口与电连接要求 (9)7.1 元器件要求采用标准 (9)7.2 机械接口 (9)7.3 高功率电接口 (9)7.4 监控与控制接口 (9)7.5 热管理及接口。
(9)8 动力蓄电池系统的运输、储存与维护 (9)8.1 运输 (9)8.1.1 运输设备 (9)8.1.2 运输防护 (10)8.2 储存 (10)8.3 维护 (10)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械结构定位图 (11)附录B(规范性附录)高功率电接口 (12)附录C(规范性附录)低压与通讯电接口 (13)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所述的动力蓄电池系统的应用范围,涵盖全部或部分依靠动力蓄电池系统为驱动能源的电动汽车,其蓄电池的能源供给全部或部分依靠从电网或稳定高效的发电机获取的模式,其充电模式可分为非车载充电和车载充电模式。
非车载充电模式即是将已充好的蓄电池系统快速更换的模式;车载充电模式是蓄电池系统在车辆上装载情况下的充电模式。
本标准仅对此两类动力蓄电池系统做出通用要求。
本标准考虑电池容量和电压不能直观反映动力蓄电池的装载量,为此商榷拟采用以下单位:——电能量单位采用(kWh)(度);——体积单位采用 (m3) (立方米)——质量单位采用(kg)(公斤)本标准属首次对电动车蓄电池系统做出通用要求,有待不断完善;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 C 为规范性附录。
关于本标准实施日期:本标准对新定型产品自200X年X月X日实施,对在生产产品自200X年X月X日实施。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通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上的车载动力蓄电池系统。
本标准适用全部或部分依靠动力蓄电池系统为驱动能源的电动汽车,其蓄电池的能源供给全部或部分依靠从电网或发电机获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GB 2893—2001 安全色GB 2894—1996 安全标志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13.1-1997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一部分:一般要求GB 5023.1-1997额定电压450 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一部分:一般要求GB/T 19666-2005阻燃和耐火电线电缆通则GB/T 18384.1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GB/T 18384.2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保护GB/T 18384.3 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GB/T 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QC/T 413-2002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QC/T 417.3—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3部分单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4—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4部分多线片式插接件的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417.5—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5部分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器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QC/T 238-1997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ISO 7637 道路车辆-传导和耦合的电气骚扰SAE J1797 reaffirmed JUN2008SAE J1939 汽车现现场总线协议GB/T (待编)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结构形式及尺寸GB/T (待编)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GB/T (待编)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性能要求GB/T (待编)电动汽车充电接口GB/T (待编)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及试验方法GB/T (待编)电动汽车接口和通讯协议GB/T (待编)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系统通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GB/T 1959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蓄电池箱 battery box特指能够承装一个或多个动力蓄电池组、蓄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辅助元器件的机械结构箱体。
3.2快换电池箱 fast-change battery box特指能够通过简单机械协助,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从电动汽车上快速更换下来并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箱。
3.3双重锁止机构 Double-lock body特指电池箱上安装的具有主体以及防护两套独立锁止结构的装置。
3.4电池系统 battery system特指已安装电池管理单元和动力电池模块的电池箱系统。
4 要求4.1 一般要求4.1.1 系统应能安全充电和放电,可靠地为电动汽车行驶提供能源保证。
4.1.2 系统应有信息显示、信息传递和安全监视功能。
4.1.3 在车辆出现安全异常时,司机应采用手动方式,两个不同的操作动作切断动力蓄电池系统对整车的供电线路。
切断装置应置于司机可操作范围内。
4.1.4 系统应有抗干扰能力,应满足GB/T 18387-2001的要求。
4.1.5 电池箱的安全标识和名牌应组装在第一观赏面处,人接触时应清楚可见,该位置应不易碰擦和损坏,并应符合系统安全标识应符合GB/T 18384.1中4.1条要求。
4.2 使用要求4.2.1 工作环境具有在-40℃~50℃,最大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中可靠工作的能力。
4.2.2 维护功能4.2.2.1 蓄电池系统应便于检查、拆卸和元器件更换维修。
4.2.2.2 电池模块电压应便于人工仪表检测或手持仪表检查。
4.2.3 使用安全4.2.3.1 各级功能元器件应有自我保护功能,失效时应具有监控报警功能。
4.2.3.2 各种元件应满足GB/T 18384.3中 6.3的要求。
4.2.3.3 动力电池系统应连接至少1个手动断开开关,当出现紧急情况或进行电池维护、安装时,应能断开手动开关,将电池包高压与外界隔离。
4.2.3.4 动力电池系统应包括一个高压揭盖保护开关,当电池包盖子被打开时,继电器保持断开状态。
4.3 系统参数管理4.3.1 功能要求4.3.1.1 应有状态参数(电压、电流、温度、电量等)的输出和过温、过压和过流等安全警示功能。
4.3.1.2 应能与整车主控系统实时进行数据信息交换。
4.3.1.3 应具有低压放电保护功能,当任意电池单体发生放电电压低于设定值时,系统应给予一级报警提示信号,当任意单体电池电压低于最低允许值时,系统应能提供停止供电的信息。
4.3.1.4 应具备电池系统漏电保护、漏电报警或绝缘检测功能。
4.3.1.5 宜具备电池系统直流内阻测量功能并提供直流内阻高于允许值的报警功能。
4.3.1.6 应具有电池单元温度超限管理功能,当任意电池单元发生温度超过50℃(设定值时),系统应给予一级报警提示信号,当超过55℃时,系统应能立即停止供电。
4.3.2 通讯接口和通讯协议4.3.2.1 动力蓄电池系统电子控制单元(ECU)与动力蓄电池模块、显示器和监测系统等通讯接口与通讯协议,应符合国家标准《电动汽车接口和通讯协议》的规定。
4.3.2.2 动力蓄电池系统ECU和直流充电机之间的接口和通讯协议应符合国家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待编)标准》的规定。
《GB\待定,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4.3.2.3 动力蓄电池系统与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VCU)的通讯应符合SAE J1939的规定。
4.3.2.4 数据传输波特率和通讯协议应符合电动汽车通讯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