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
5
责任。政府规制包括经济性规制和社会性规制,其中社会性规制以保 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 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及其供给活动制定一定标准,并禁止、限制其危 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为。因此,社会建设中的大量事务同样不能 简单地依赖市场,需要合适的政府规制政策加以协调。
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发展型社会政策是美国社会政策学者米奇 里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政策时提出来的。米奇里认为发展型社会 政策出现亦可视为是对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的“工业国家社会政策偏 好”的一种反省。米奇里等人将现代意义的发展观和社会政策的本质 结合起来,提出社会政策的“发展型模型”或者是“社会发展”视角, 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消除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之间裂痕的新 方法,不仅适用于南方国家,也应该被工业国家采纳。发展型社会政
4
策范式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引发社会政策研究的“范式革命”。 这一新范式的主要贡献是将社会政策从一种社会再分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发展成 为一种社会投资,从而彻底改变了经济政策唱主角、社会政策当配角 的传统观念,在价值理念、实施策略及社会目标三方面完成对传统社 会政策的超越。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社 会转型期,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如何将国外的经验与中国社 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政策与法律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作用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 扶贫开发、企业行使社会责任、网络时代公共信息服务的政策与法律 研究等。
在国外,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与社会立法(social legislation) 这两个名词,通常被相提并论,甚至以社会政策涵盖社会立法。美国 社会工作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自1987年版之后,已 经不再收录社会立法一词,而将之并入社会政策之中。国外的相关学 科实际上已就我国指称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英 国,早在社会政策学科诞生之前,就开设了社会行政专业,并逐渐被 融合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政策学科。从1872年“德国社会政策学会”的 成立到现在,这一学科研究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 纪的发展, 社会政策(及立法)在西方尤其在美国已是一门非常成熟 和普遍设置的学科,许多大学相继开办了社会政策学或社会行政学专 业,逐步形成了以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等为 基础构建起来的社会政策(及立法)学体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 外社会政策(及立法)科学研究,凭借数学、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 学的学科优势,不断向数理化、模型化、计量化、工具化的方向发展, 强化了社会政策(及立法)的管理效能,推动了社会政策(及立法) 科学化的演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有关社会政策(及立法)伦
附件一-1:
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论证方案
【本页为论证方案首页】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安徽工业大学
二级学科 名称
社会政策与社会法
学位授予单位代码: 10360
二级学科 代码
0305Z1
所属一级学科
代码
名称
学位授权级别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博士 □
硕士√
接受质询 电话 0555-2315326; 手机 18655522718
6
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既能回应对社会福利开支损伤经济的担忧, 又能与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析视角。
(五)该学科与其相近二级学科的关系 社会政策和社会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的目录 外二级学科,本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研究社会政策和社会 法,与其相近的二级学科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而社会政策和社 会法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的应用性学科,该学科性质决定了它与社 会学、政治科学、法律科学关系甚为紧密,与其下属的诸多二级学科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 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学科。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成果。基于马克思主义社 会发展理论,研究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法 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具体应用。 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 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社 会学理论研究可以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根据,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社 会学中较宏观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以及较微观的交换理论和 符号发动理论都是社会政策研究的基石。总之,社会政策以社会学的 理论为指导,以实用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为依据。此外,社会政策实践
3
理性、合法性、规范性、责任性和社会认同度的研究促进了社会政策 (及立法)的社会亲和力和对人的服务效能,强调基于人权的社会政 策(及立法)问题导向。国外社会政策(及立法)科学的发展新动向 为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方法借 鉴。
(三)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学科优势,我校的社会 政策与社会法学科拟设如下两个研究方向: 第一,社会转型与社会规制研究。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系统从 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转变,目前我国不仅经历从计划经 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且正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 会转型。社会规制(Social regulation)是以确保国民生命安全、防止 灾害、防止公害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规制,包括对食品药品安全、工 作安全、产业安全、污染的排放控制、就业机会、教育等等的规制, 集中表现为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两种市场失灵的规制上。本研 究方向主要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特征、规律及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探索运用合约分析方法,从实施机制视角突出分析政府社会规制的政 治、法律与经济环境,研究规制的社会合约性质、规制实施者多样性, 探讨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规制实施或执行问题;研究食品药品安全、 环境资源保护等领域规制的具体内容。 第二,发展型社会政策与法律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 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变化是“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
福利国家理论:该理论由英国人威廉·坦普尔 1941 年提出,1942 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向英国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 际协调委员会提交的《贝弗里奇报告》,构筑了福利国家的蓝图,是西 方社会保障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福利国家理论的内涵是指, 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而最低 限度的福利就包括保障所有公民享有最低的收入,使个人和家庭能够 应对一些社会风险,从而减少无保障的程度,确保所有公民在被认可 的一定范围中,不分地位或阶层,得到最好的社会服务。福利国家理 论为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理论对于完善 我国社会政策,特别是农村社会政策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
“社会政策”研究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则设置了公共管理学科目录外 二级学科——“社会政策”。迄今为止,受社会政策透明度、社会信息 开放度、学科总体发展水平和知识背景的限制,国内各学位授予单位 的社会政策与社会法学研究尚处于培养研究人才、组建学科队伍、学 习与介绍国外社会政策(及立法)理论,并初步探求中国社会政策与 社会法研究范畴的起步阶段。
联系电话
接受质询 电子邮箱
shihuacao@
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划“√”; 2.各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二级学科可参照本提纲进行论证; 3.本方案将上网公示。
2012 年 8 月 29 日
一、该学科基本概况 (一)学科内涵
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复杂转型期并积极构建 和谐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从社会发展与变迁视角来聚焦 社会政策与社会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比较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需要纠正各种“市场 失灵”,社会转型需要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所谓社会政策与社会法通 常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政策、法律系统以及立法 和政策过程,探求社会政策与法律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该学 科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借鉴西方 国家社会政策和法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 研究社会政策与法律制定的一般过程及具体的社会政策与法律问题, 以期提供社会政策与法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改善社会决策与法 律系统,提高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的质量。
(四)该学科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从根 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指引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 步的方向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事物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如同有机体一样发展。依据马克 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阐明了落后国家社会革命和发展的 独特路径,邓小平理论指出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 和谐社会建设,系统回答了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政府规制理论:政府规制通常认为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是“政 府的有形手”在市场不能起作用的地方(如存在自然垄断、负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的领域),承担维护市场秩序和公众利益的一种
7
也为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社会学家会关注社会政策如何 影响社会制度和社会行为,并热衷于发展精致的方法去评估社会政策 及其方案的效果及影响。
与社会行政的关系:凡是执行国家的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以及 处理社会事业设施,通常称之为社会行政。因此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 是社会行政的主要依据。同时,我们要使社会政策实现,必须有赖于 社会行政的实施。行政组织的健全与否,常足以影响政策的成败。而 且行政的效果也可以改变一个政策。如我国建国前的社会政策与建国 后的社会政策有很大不同,文革前的社会政策又与文革后的社会政策 有很大不同。目前,大陆的社会政策又与港台的社会政策有很大不问, 皆由于社会行政的不同。由此可见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的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