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姓名:陶学昌
学号:1205019049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1)班
指导老师:唐小薇
柳永词的市井气息
摘要: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宋词发生啦新变,其中以柳永的诗词为代表展现啦市井文化,都市风情。

以至于出现啦“凡有
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现象。

本文论述的便是柳永词的市井
气息。

关键词:柳永词;市井气息;缘由及影响
柳永,生于公元987年,卒与1053年,原名柳三变,后改名为“永”。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佑元年即公元1034年中进士。

先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泗州判官等职,后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人又称“柳屯田”。

柳永词中反映妇女生活、男女恋情、别愁离恨的词作占去了《乐章集》大半,其中妓女生活写得尤为细致、大胆。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极写离别之意。

柳词中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如:著名的《倾杯乐》咏京城元宵节的盛况;《木兰慢》咏京城清明节。

词中所写的“路旁拾簪”、“珠翠纵横”,就大可与《东京梦华录》所记的盛况相互印证;还有著名的《望海潮》,词中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富丽。

京城如此,京城以外的城市又怎样呢?《一寸金》描写了成都景致,其中“雅俗多游赏”一句,表明
了士大夫文人和市民群众竞相游赏的乐景象;《瑞鹧鸪》写苏州景致,其中“万井千闾富庶”之语,即道出了这个“人间天堂“当时的富足。

柳永最爱写汴京的岁时民俗, 在都市繁华的氛围中, 它们呈现出斑润鲜活的色彩。

例如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的金明池争标、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 在他的都市风情词里无不得到生动的再现。

《迎新春》尤佳:“嶰管变青律, 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 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 少年人, 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 争忍独醒归去?“在这首词中, 柳永不仅写到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高耸的“鳌山”和“喧天”的“箫鼓”这些大场面, 还特别写到这个“城不禁”的日子里, 青年男女们的种种“奇遇”。

正是这些美丽的奇遇, 让元宵的夜晚“变得多姿多彩,意味无穷。

在柳永的都市风情词中, 最负盛名的作品当属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在柳永之前, 宋代词人潘阆曾写了系列歌咏杭州西湖的词作, 他把西湖的美景描写成“不是人寰是天上”。

而柳永则不同, 在他的笔下, 杭州是世俗人享受的乐园。

《望海潮》这一词调为柳永所独创, 全词如下:“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迭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描写了宋初秀丽、繁华的杭州景象。

这首词是在至和元年( 1054) 柳永拜访杭州知府孙沔时写成的。

据杨湜《古今词话》所载, 柳永与孙沔乃布衣之交。

孙知杭州之时, 门禁甚严,一般人很难见到他。

柳永欲见之也不得, 只好作了这首《望海潮》词, 往谒当地名妓楚楚, 对她说: “想见孙大人, 只恨无门无路。

假如知府有宴会,恳请你帮忙, 借你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他如果问起是谁作这首词, 你就说是柳七吧。

”后来, 在中秋节府会上, 楚楚宛转歌之, 结果如柳永所料, 孙即日迎接他入府。

而这种市井气息的缘由则是多种原因造成,其一:经济上的的发达。

北宋相对稳定的局势和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为都市的人们休闲娱乐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娱乐市场空前繁荣,“青楼画阁”、“雕车宝马”、“绣户珠帘”、“柳陌花衢”、“茶坊
酒肆”遍布大街小巷;其二:政治上宋王朝的政治倾向偏爱这方面。

赵宋王朝提倡官吏们“多积金, 市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宋史·石守信传》) , 故而寄情声色、欢宴冶游就越发成为太平的标志和富贵的象征, 这些在柳永都市风情词中都得以表现。

其三:道德观念的比较自由化,人性化。

没有很大的道德束缚,在这狂欢的海洋中, 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清规和禁忌, 去寻找自由的爱情。

始于
汉代的元宵灯节, 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 观灯活动达到了鼎盛。

元宵节被看做是汴京三大节之一。

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
是宋代少男少女们的自由风流之夜;为我们的柳永提供啦写词的素材;其四:柳永的个人性格使然,柳永才高八斗,词曲风流婉转,都和他长期在外留恋风月场所,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状况。

他所写的词反映啦下层市民愿望,与下层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以至于柳永死后都是妓女筹资将他安葬入土。

关于柳永在词坛的地位文学史上早已经有啦定论,而他的词在我们现在看来却有着很大的用处,不光是作为一首可以供人赏析用的作品来看,从各方面的角度来看,柳永的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柳永的词在现在看来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的城市繁华程度,有利于研究宋王朝的经济富强程度;其次柳永词通过白描描绘啦大量的节假日的盛况,可以让我们知道宋王朝百姓的的民风习俗,生活习惯;最后柳词还可以体现当时士大夫的兴趣爱好,因为柳永本人也是一个士大夫分子,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士大夫的文化思想。

参考文献:《东京梦华录》
《宋史·石守信传》
《古今词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