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永词两首解析

.柳永词两首解析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参差: 天堑: 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 qiàn。
重湖叠巘清嘉: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 叠的山峰都很秀丽。巘,yn, 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 图,画下来。将,助词,常用于动词后, 无实义。 异日图将好景: 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 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3.词的意境的鉴赏。
题目介绍
《望海潮》 词牌名。始见于宋代柳永《乐章集》。双 调,一百零七字,押平声韵。
写作背景
《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 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 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 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 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 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 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 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写作特色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 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 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 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 “点染”的手法。
7.你认为这首词的名句是哪一句?请展 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句十分精彩。写秀色 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 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 它们呈现在一副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 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另一种理解:杭州 四季皆美,举桂子、荷花就是说明每个不同季节 都有美丽的花。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 是美的。)
3.词的下阕是从几个方面抒写杭州风貌 的? 词的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 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 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 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 “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 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 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 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
6.“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请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 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 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 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 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 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 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 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 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 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 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 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概括介绍杭州的现状、历史。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城市风貌(宁静安详)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写钱塘的江岸和江潮。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民殷财阜
竞:比豪华、斗阔气。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十里荷花;叠巘——三秋桂子
导入新课
舞 醉 芙 蓉 。 早 晚 复 相 逢 !
吴 酒 一 杯 春 竹 叶 , 吴 娃 双
白 居 易 《 忆 江 南 》
江 南 忆 , 其 次 是 吴 宫 。
上 看 潮 头 。 何 日 更 重 游 !
山 寺 月 中 寻 桂 子 , 郡 亭 枕
江 南 忆 , 最 忆 是 杭 州 。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整体感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 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 好景,归去凤池夸。
课文讲解
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字释词
——湖山秀丽(清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杭州民众的游乐(悠然自得)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杭州官员的游乐。
小节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 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 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 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 美丽?
8.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 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宋之问《灵隐寺》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贡性之《涌金门见柳》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天 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 为什么?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 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 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 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 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 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 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 富足的盛世景象。
历史沿革、城 市规模、市容市貌、 特色景观、生活图 景等方面。
2.词的上阕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 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上阕先点出“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 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寥寥数语运用了动 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渲染,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相关主题